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指南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4736770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指南(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指南第一章 概 况第一节 概述一、巷道的名称、位置与煤(岩)层、相邻巷道的关系,巷道的用途、设计长度、工程量、坡度、服务年限、开(竣)工时间等。 二、施工中的特殊技术要求、需重点说明的问题。 三、按比例绘制巷道的平剖面图。第二节 编写依据 一、审批的设计及其批准的时间。二、部门提供的地质说明书,提交批准时间和附和矿井地质规程规定。三、说明矿压的有关资料。四、其他技术规定第二章 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 地面的相对位置及相邻采区开采情况一、巷道的地面位置、标高,区域内的水体和建、构筑物对工程的影响。二、巷道与相邻煤(岩)层、邻居巷道之间的层关系,附近已有的采掘情况对工程

2、的影响。三、分析老空区的水、火、瓦斯等对工程的影响。第二节 煤(岩)层的赋存特征 一、叙述煤(岩)层的产状、厚度、结构、坚固系数,预计巷道揭露的个煤层间距,顶、底板的岩性及特征分析。 二、预计巷道的瓦斯涌出量、瓦斯突出倾向、煤层自然发火倾向、煤尘爆炸指数、地温等。 三、其他煤(岩)层的技术特征分析。 四、按比例绘制地层综合柱状图。 五、围岩分类参考表。第三节 地质构造 一、描述巷道煤(岩)层产状的要素(走向、倾向、倾角),断层、褶皱、裂隙,火成岩浸入围墙、岩床,陷落柱、导水性及控制程度等参数。二、受冲击地压威胁的煤(岩)层或应力集中区掘进,对工程的影响,应有的技术分析。三、在突出煤层顶底板掘进

3、岩巷时,必须实用经定期验证的地质资料。四、按比例绘制地质平面图、剖面图。按比例绘制瓦斯地质图。五、普氏岩石分类表。第四节 水文地质 一、分析巷道区域的主要水来源,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形式、涌水量、涌水量、补给关系、影响程度。二、分析巷道区域的图纸资料,分析相邻老巷、老空区积水、钻孔终钻的位置、封孔质量、构造导水对工程安全的影响程度。三、分析巷道第四纪砂砾层水、承压水等的水量、水压及其与工程的距离和关系,进行隔水层安全厚度的计算。四、积水区域附近掘进巷道,应在掘进工程平面图上标出其“三线”(积水线、探水线、警戒线)。五、隔水厚度的计算.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 巷道布置 一、描述巷道

4、布置:层位、水平标高、断面、工程量、坡度、中腰线、开口位置、方位角。二、巷道净断面的设计、必须按支护允许变形后的断面计算。三、突出矿井巷道布置的原则:充分利用保护层,避开地质破碎带,避开应力集中区,掌握施工动态和围岩的变化情况。四、巷道开口施工:开口方法和步骤,开口前的准备工作,开口附近的支护加固,一次成巷支护方式。五、巷道施工的顺序:巷道为分段定向施工时,逐段说明巷道的腰线及中线方向,坡度、各段长度与煤层的相对位置。六、特殊施工的地点:车场、硐室、浏煤眼、交出点、绞车房等,该巷道与其顶部或底部老巷道的岩层厚度,要将其空间位置、坡度和特殊施工的要求描述清楚。特殊工程按设计要求绘制大样图,标出开

5、口的位置、转变点、起坡点,平、竖曲线等计算数据。七、按比例绘制巷道的平剖面图及部分放大图样。第二节 矿压观测 一、观测对象:矿压显现明显、跨度大的巷道,松软的煤、岩层或流沙性岩层中的巷道,破碎带的巷道,“三软”(顶板软、煤质软、地板软)及煤(岩)与瓦斯突出煤层的巷道,不支护巷道,各类支护巷道等。二、观测内容:顶地板活动规律分析,不支护巷道表面位移观测,支护巷道底板理层量,顶地及两帮变形相对位移检测,支护质量动态检测,锚杆锚索锚固力检测等。三、观测方法:矿压观测仪器、仪表的选型、安设位置,矿压观测方式,观测时间等。根据巷道顶板压力显现状况。安设顶板理离仪、锚杆压力指示仪、对锚杆的张紧力及围岩位移

6、进行适时观测。四、数据的处理:检测数据与支护设计的数据不符合时,应从新计算,该进设计。第三节 支护设计 一、根据围岩的性质及矿压的观测资料,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支护设计,确定巷道的支护形式,选择支护参数。二、巷道支护设计,可以用一下办法:1、解析法:根据巷道的围岩的物理性质、坚固程度、地压作用方向及大小,巷道的不同用途、条件,合理的选择支护形式与参数。2、工程类比法:参照煤炭系统总结的经验,根据本矿或邻矿同(岩)层的矿压观测资料、支护方式与参数和经验公式进行设计。3、围岩松动类比法:根据围岩松动圈分类及锚固支护建议进行支护设计。三、巷道临时支护方式;明确支护的方式,确定工作面与临时支护、

7、与永久支护间的最大和最小距离。四、坚硬稳定的煤、岩层中巷道不设支护的条件和要求:1、巷道开掘后,岩体不发生明显的位移和变形。2、巷道在整体均匀的岩层中,无冲击地压的危险。3、煤和半煤岩巷道中,煤层无自然发火危险。4、岩体位移测定自然未稳定,或有相邻矿井同类地质条件不设支护的巷道为依据。5、制定不设支护的安全措施。五、复合顶板、软岩巷道或特殊地点的需要锚索时,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确定锚索长度及布置方式。六、位于软岩中的巷道和受动压影响的巷道,可以采用柔性和可伸缩性支护形式,有底鼓得应明确防治办法。六、按照比例绘制巷道支护平面图、断面图。按比例绘制临时支护平面图、剖面图。第四节 支护工艺 一、个类支

8、护工艺及要求。(1)锚杆及联合支护:1、锚杆的材质、规格、间排距、安装(各类药卷的种类、数量及用途)、锚固力的要求。2、锚杆的孔位、孔深和孔深与锚杆的类型、长度、直径与匹配等要求;3、锚网的铺设与锚杆或其他装置连接牢固等要求;4、软岩实用锚杆支护时,必须全长锚固等要求;5、喷射材料(水泥标号、速凝剂型号,沙子的颗粒等),根据混泥土的强度要求,计算出配比,混合料的搅拌、速凝剂的用量、配设工艺等;6、喷射混凝土的风压、水压、温度等;7、对粉尘浓度及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的规定等;8、巷道涌水的处理方式;9、设备材料、数量、规定及存放地点;10、明确支护的质量及要求;(二)支架支护1、钢混支架:刚件和钢筋

9、混凝土加工件的品种、制作形状、规格尺寸、强度、配件、背板、充填材料的规定、质量等要求;2、金属支架:支架必须构建齐全,撑(拉)杆、垫板、背板的规格,支架的顶部、两帮背紧、背劳、从满添实,安设方式等要分别要求,可伸缩性支架可伸缩量应与围岩的变形量相适应。3、备用支架的数量、规格、存放地点。4、明确支护质量与要求。(三)砌碹支护1、预制混泥土图块:料石等规格、砌体厚度、基础槽的深度、砂浆配比、强度计算、砌体后的充填质量、砌体灰缝的质量等;2、碹胎的架设应与巷道中心线垂直,构建尺寸。碹胎间距、倾斜巷道迎上角、支护方法、固定方式、脚手架设置等;3、砌筑碹体操作工艺、砌体顺序、一次砌体长度、砌体壁后充填

10、材料的选择、高帽区的处理方式等;4、备用切割材料的品种、数量、规格、存放地点;5、明确支护质量与要求;6、各支护工序的安排及要求。第四章 施工工艺第一节 施工方法一、 确定巷道的施工方法。 二、巷道开口施工方法:从巷道开口临时棚开始,到之上固定棚为之,施工顺序做必要的叙述。三、特殊条件下的施工方法:1、石门揭开煤层时的施工方法:放震动炮,打超前钻孔排放瓦斯;2、硐室的施工方法:硐室位于()类、()类围岩中宜采用全断面施工法,位于()类、()类围岩中宜采用分层施工法;3、交叉点的施工方法:交叉点位于()类、()类围岩中宜采用全断面施工法,位于()类、()类围岩中宜采用分部施工法;位于()类围岩中

11、宜采用导洞施工法;4、倾斜巷道施工方法:支架应有应山脚、支架防倒采用上、下撑拉杆,增设防滑、防跑车装置,掘进、抓岩机械固定;第二节 凿岩方式 1、确定凿煤(岩)方式;2、机掘作业方式,截割循序等;3、炮掘施工工序安排,工艺流程;4、描述全煤巷、半煤岩巷、煤巷掘进施工,不同的钻爆、抓装、运输方式等;5、不同施工方式的机具、钻具、供电、照明、湿式凿岩(煤)、通风、设备布置方式等;6、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倾向的巷道掘进,采区先抽后掘的施工方式;7、对掘斜交、正交巷道时,必须有明确的实测图;两巷道临近时、斜巷与上部巷道贯通时的施工方式;8、绘制设备布置示意图,绘制综掘截割示意图。第三节 爆破作业 一、爆破

12、条件:巷道断面、顶板,通风方式、瓦斯含量,掏槽方式,周边眼与设计轮廓的关系,循环进度,炸药种类,雷管型号,炮眼利用率,炸药、雷管消耗等;二、掘进采用锚喷支护钻爆法施工时,必须采用光面爆破。爆破参数,宜符合下列规定:1、炮眼深度为1.83.5米;2、周边眼的间距0.350.6米;3、周边眼的密集系数为0.51.0;4、周边眼的药卷直径2025毫米;三、爆破说明表:炮眼名称、眼距、角度、深度、数量,使用炸药、雷管品种,装药结构、装药量,封泥长度、连线方式、起爆方式、起爆顺序等数据。四、炮眼布置图:标明岩石巷道厚度,断面形状、尺寸,炮眼的位置、个数、深度、方向、角度、炮眼编号参数。五、在有瓦斯或有煤

13、尘爆炸危险的掘进工作面,爆破应全断面一次起爆;不能全断面一次起爆的,必须注明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具体说明光面爆破作业采取的具体措施等;六、绘制炮眼布置正面图、平面图、剖面图。绘制装药结构示意图。第四节 装载与运输 一、确定装载于运输方式。二、装载、运输机械及其配套设施的名称、型号、安装位置、固定方式、安全设施的安设方式、运输距离等。三、煤、矸石、材料、设备等运输方式。四、人员进、出工作面与物料运输安全距离方式及要求。五、耙装机的固定、防滑、放出槽、机身照明方式,耙装机与掘进工作面最大和最小允许距离。六、小轿车及回头轮的安装。七、转载与运输各工序安排,与其他工序协调等。八、绘制运输系统示意图。第五

14、节 管线与轨道敷设 一、风筒、风管、水管、缆线等吊挂方式与工作面保持间距等。二、敷设管道的型号,中心线距、轨距、轨枕等参数,临时轨道、永久轨道、道岔、调车场质量要求等。 第六节 设备及工具配备一、列表说明所需设备、工具的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等。 第五章 生产系统 第一节 通 风一、选择通风方式、通风设备、设施。 1、采用抽出式、压入式通风方式; 2、采用混合式通风方式; 3、高瓦斯区域、瓦斯抽放对通风的特殊要求; 4、局部通风机、压风机、配套通风设施及防尘、隔爆、监测设施的安装位置等; 5、风筒选择、及敷设方式。二、说明瓦斯喷出区域、高瓦斯矿井、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装设三专(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两闭锁(风电、瓦斯电闭锁)设施,装有“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自动分风的功能。低瓦斯矿井局部通风机采用装有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的供电线路供电,或与采煤工作面分开供电;采用风电、瓦斯点闭锁方式等;二、掘进工作面的风量计算:掘进工作面实际所需的风量,应按各个煤矿企业的“一通三防”规定或瓦斯、二氧化碳的涌出量,炸药的用量,同工作面的最多人数,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等因素实际算。并取其中最大值。(1)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Q=1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