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走遍天下书为侣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4726136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走遍天下书为侣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3-走遍天下书为侣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3-走遍天下书为侣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3-走遍天下书为侣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3-走遍天下书为侣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走遍天下书为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走遍天下书为侣(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走遍天下书为侣【学时安排】2学时 第一学时 4【教学目的】结识个生字,会对的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踌躇、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一、漫谈引入,激趣导入1.同窗们,如果有这样一种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同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2刚刚人们谈了诸多,我们似乎很难作出选择究竟带什么东西好。可有这样一种人,她说(课件出示):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踌躇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3.这个“我”是谁?(英国出名女作家尤安艾肯。)这是她在17年为国际小朋友图书节所写的献辞里讲到这话,让我们再次感受那份动人至深的献辞吧!出示课题走遍天下

2、书为侣。4.朗读课题,解读课题:(1)谁乐意来读课题?指名读,齐读:()读了这个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你猜猜作者在文中告诉我们什么?二、初步感知,理解内容1.请同窗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自己觉得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2.反复朗读难读的段落:3.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与否读准,句子与否读通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三、读书交流,探究体验1.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毫不踌躇地选择一本书作为环游世界的伴侣?目前,让我们进一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来细细地体会其中的道理。请人们默读课文,用心思考。2全班交流作者为什么要选择书作为自己的伴侣的因素。(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随机点评。)3.书

3、像她的一种朋友,像一种家,这是为什么呢?课件出示:句子一(1)自由练习读。(2)找出对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反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全班交流:你可以抓住一种词、一种句子、一处标点、一段话来谈你的体会和发现。课件出示句子二:你不会此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乐意再会到她们了吧?你不会由于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2)对比阅读,抓住“?”读出反问的语调感受反问的语调,以更强烈地体现了作者的爱慕之情。课件出示句子三:()理解比方写法的好处:作者把书当作什么?(一种朋友和一种家)()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联系生活畅谈书与“家”、“朋友”的相似之处:(3)作者还把书当作什么

4、?(一种与我同船的人,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课件出示句子四:一本你爱慕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感受?.朗读体会:你爱慕的书就像一种朋友,就像一种家。一本你爱慕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一本你爱慕的书就是_,也是_。(1)反复读:(2)仿写:你读过这样的句子吗?或者结合你自己的课外收集到的名人名言,也试着用“一本你爱慕的书就是_,也是_。”来说一说。5.创设对话情境,师生合伙朗读体会作者对书的无限爱慕之情。采用合伙朗读的形式,引导学生读中领悟设问和层层进一步的写作措施,深华情感。四、复习生字,活用新

5、词1.出示生字“侣、娱、趟、诵、盒、豫、趟、零、编、某”,引导学生识记,交流某些易混易错字的笔画。如“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的上边是“甘”不是“廿”。五、课堂练习挑选自己喜欢的字组词后再编个故事或片段、诗歌等。第二学时 5【教学目的】1. 能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要内容,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爱,并受到启示;逐渐培养学生“以书为侣”的阅读习惯。 .通过多种形式地读,领悟作者的观点,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方等的体现效果;学习用比方的体现方式写出“一本你爱慕的书就是_,也是_”。一、提出学习目的.理解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2.作

6、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体现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二、展示学习成果1.我会悟(1)假设(略)()设问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同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自己会毫不踌躇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毫不踌躇地回答直接显示了自己对书的情有独钟。(3)反问你不会由于此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肯再会到她们了吧?你不会由于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持续两个有理有力的反问让你不得不点头称是,朋友越见越亲,家越回越依赖,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我们情感更深一层,书难道不是这样的吗?()比方作者还运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方,把自己爱书的情感体现得更形象。作者把书比方为家。家总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并且家每天都回,

7、谁也离不开,作者把书和家相比,表达对书的爱慕犹如爱家同样。作者将书比方为朋友。朋友,是你孤单寂寞时的陪伴,是你伤心伤心时的安慰。朋友能给你快乐,给你许多新鲜的东西。谁不乐意与朋友在一起呢。把书当作自己密切的朋友,足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珍爱。作者还将书比方为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故地”,指书已读多遍,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以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由前面的“你爱慕的书就像一种朋友,就像你的家”,到目前的“就是”“也是”,更加体现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爱慕到百读不厌的限度。.我会读(在领悟体现措施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

8、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三)创作性展示1.展示自己的心得体会或感受;.展示仿写的句子:一本你爱慕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一本你爱慕的书就是_ ,也_ 。展示自创诗歌等。.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读书的名言及名人爱书的故事。三、激发知识冲突(可与成果展示结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体现爱书的这种情感?四、知识拓展延伸1.阅读神奇的书体会书的神奇体目前哪,并体会作者的写法。五、课堂练习完毕课后小练笔。(如果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仿照课文,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 六、板书设计3走遍天下书为侣 伴侣书是 朋友 家故地 七、教学反思4 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的: (一)知

9、识与技能: 1.结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某些读书和习作的措施。 教学时间:1学时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齐读课题,“长生果”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我的“长生果”呢?请你从书中寻答案吗?二、自学课文1.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互相考读。 反馈:教师抽查自学状况 2.知内容:试着给课文分段,说说分段的理由。(重要写了童年读书、作文两大方面的经历) 3.找出描写两次作文经历的段落读一读,联系上下文,为什么她的作文被表扬?并且一次比一次进步的因素?反馈: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谈自己的理解。(爱读书广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爱思考勤总结)4.同桌接读课文,重点抓住第

10、二自然段体会“长生果”的寓意。三、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结合自己的作文状况,你觉得读书和作文有什么关系。四、课堂练习抄写词语。五、板书设计: 4我的“长生果爱读书广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爱思考勤总结 口语交际.习作一 第一学时口语交际教学目的: 7.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简介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体现、倾听和与她人交往沟通等能力,增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激发爱好,明确目的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人们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请同窗们来交流一下吧! 二、组内讨论: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窗们在组内交流。2.学生在组内交流,

11、规定人人发言,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窗互助的措施让体现差的学生也能参与,鼓励她们积极发言。3.小组讨论,互听互评,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4.小组推荐代表参与班交流报告,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获得好的效果,小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措施,师生共同评议。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如: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 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先四人小组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并说说听后感受。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四、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12、?请同窗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提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引。五、作业:简短记录辩论会活动。 第二、三学时习作 教学目的: 8、 根据开展活动的状况,选择一种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爱好 二、阅读提示,教师明确规定。投影出示习作内容:读书故事;采访记录;记一次辩论活动。三、学生试写草稿,要反复修改。 .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引。2.学生完毕草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3.小组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窗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四、朗读佳作,全班评析。每小组推荐两名同窗,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析。 五、布置作业:反复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