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472490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是一首儿童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赞扬了少年儿童主动关切、帮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全诗紧扣“送”字,抓住人物的特征,写“送”的用意和蝈蝈的欢叫,洋溢着童心和意趣,充分呈现了儿童美妙的心灵世界。【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只识不写。相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诗歌内容,教化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切、帮助残疾人。【教学重点、难点】1、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2、第三小节的理解。【课前打算】课文录音、投影片、词卡【教学时

2、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齐读。2、释题: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嘹亮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二、初读课文。1、朗读课文,找诞生字。2、教学生字。生字 读音 部首 笔画 组词 笔顺盲喜邻替野童难忘3、理解词语。喜滋滋:高兴的样子邻居: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田野:有农田的野外地区快乐:高兴和快乐童年:儿童时代清波:碧清的水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三、指导书写。野:“里”的最终一笔改为提。喜: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替:左上的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日稍扁些。难:“又”的最终一笔改为点。四、当堂巩固。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练习。其次课时一、复习回顾。书空下列字的笔顺,并组

3、词。盲喜邻替野童难忘二、分析理解。(一)1、齐读。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二)1、指名读。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漂亮,会唱歌)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好听)从其次句你知道平常“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敬重?(您)(三)1、指定小组齐读。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兴奋。)3、出示投影片

4、。(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快乐的童年。)(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快乐)(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四)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快乐。)3、巩固相识“”省略句。三、总结全文。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很多快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切,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四:当堂巩固。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课时一、指名朗读课文。二、指导背诵课文。1、听课文录音。2、指名读,引导背。3、自由练背。4、同桌互背,老师抽背。三、当堂巩固。1、指名背诵课文。2、依据课文内容填空。(1)、()地提回了一只()的蝈蝈,()滋滋地送给了(0家的()婆婆。(2)、歌声会领您走进(),()小溪流淌的()。歌声会把您带回(),相起往日()的()。(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的蝈蝈,在我()的时候,就让它(0我给您()。四、作业。1、组词。你()邻()里()居()您()领()野()尾()2、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婆婆一只我绿色送给蝈蝈的想起让快乐婆婆了歌声童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