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4724902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指一国和地区同他国和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 (这是从一个国家来看这种活动,即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主体,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活动),分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 海岛国家也常用海外贸易表示其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跨国界的商品、服务以及生产要素的流淌。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包括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二、贸易差额 肯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 1)贸易顺差(出超,Favourable

2、balance of trade ):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以正数表示。 2)贸易逆差(入超,Unfavourable balance of trade ):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以负数表示。 3)贸易平衡: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贸易差额状况对一国的国际收支有重大的影响,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v 其他概念:净进口、净出口三、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 1.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 以货币表示的一国在肯定时期内出口额与进口额总和。该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包括: 进口贸易总额:肯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货 物的全部价值。 出口贸易总额:肯定

3、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货物的全部价值。三、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 2.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的对外贸易额,即按肯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 四、国际贸易分类一)按货物的移动方向1)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将本国生产加工的商品运往他国市场销售叫做出口贸易或输出贸易。 复出口:输入再输出2)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将外国的商品输入本国市场进行销售叫做进口贸易或输入贸易。 复进口:输出再输入3)过境贸易:若甲国经过乙国国境向丙国运输商品,对于乙国来说,该贸易被称之为过境贸易。二)按货物是否进出国

4、境和关境1) 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口与出口的一种统计方法,也称为总贸易体系。总贸易可分为总进口和总出口。2) 特地贸易是“总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也称为特地贸易体系,分为特地进口和特地出口。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存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特地进口。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短暂存放在保税仓库,未进入关境,不列为特地进口。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口,则列为特地出口。 关境与国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关境(Custom Territory),亦称亦称“税境”、“海关境域”、“关税境域”或“关税领域” ,指一国执行统一海关

5、法令的领域。2)国境则指一个主权国家的领土范围界线。在一般状况下,国境的范围与关境的领域是一样的,货物进出国境也就是进出关境。但在以下状况会有所不同:a)关境大于国境 如:关税同盟:b)关境小于国境:国内设置自由港/区,进出自由港(区)可以免征关税(香港地区)三)按商品的存在形态1)有形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商品实物的输入和输出。 2)无形贸易: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务或其他非实物形式的商品的输入或输出。它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a. 从属于商品实物进出口的费用,如运输、保险、装卸费等。b. 与商品实物进出口无关的费用,如专利特许权费用、国外贷款的利息收入等。两者的主要区分: 由于有形贸易要结关,故其金额显

6、示在一国的海关统计上;无形贸易不经过海关办理手续,其金额不反映在海关统计上,但显示在一国国际收支表上。 五)依据商品的运输方式分类: 1)陆路贸易 2)海路贸易 3)空运贸易 4)邮购贸易六)依据清偿工具的不同分类 自由结汇方式贸易 以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的贸易,所以也叫现汇贸易。 易货贸易 也叫换货贸易,是以经过计价的货物作为清偿工具的贸易。v 七)按贸易是否有第三者参与 干脆贸易 商品生产国和商品消费国之间干脆进行商品买卖的贸易。 间接贸易 商品生产国和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商品买卖的贸易。 转口贸易 商品的生产国把商品卖给第三国(或地区) 的商人,然后第三国(或地区)的商人再把商品卖给真正

7、的商品消费国,对第三国(或地区)来说,是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 留意: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的区分v 五.对外贸易依存度 定义: 对外贸易依存度(Foreign Trade for Existence Degrees)也叫对外贸易系数,是一国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比值的改变意味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的改变。贸易依存度大小一方面反映出一国经济开放性的程度,另一方面反映出一国对国际贸易的依靠程度。可分为: 出口依存度:一国出口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 进口依存度:一国进口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v 六、对外贸易对经济

8、发展的作用 30年头经济学家罗伯特逊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EngineForGrowth)这一学说,50年头诺克斯补充和发展了这一命题。该学说认为: 1)对外贸易的干脆利益: 各国按比较成本规律进行贸易往来,通过两优取其更优、两劣取其次劣的方法进行专业化分工,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增加产量。并通过交换,各国都得到了多于自己生产的消费量。 2)间接的动态利益: 随着外贸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动态转换过程,把经济增长传递到国内各个经济部门,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增长。60年头以来,西方经济学家进一步补充了这一学说。60年头以后,随着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出口导向型而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9、和地区以后,这一学说再度流行。详细来讲: 一、对外贸易可以带来静态利益:在资源总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该国的经济福利1、从交换中可以获得利益。即通过对外贸易活动可以获得本国不能生产或国内生产成本太高的产品,使消费者得到更高水平的满意。 2、从专业化分工中可以获得利益。即通过参与国际分工特地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可以提高本土的资源利用效率。二、对外贸易可以带来动态利益:改善资源利用环境,促进一国长期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改善1、对外贸易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高级化v 通过对外贸易,一国可以发觉并围绕自己的比较优势发展自己的产业,产业结构随着比较优势的变动不断趋于高级化v 对外贸易可以为新兴产业的建立

10、供应市场条件v 对外贸易带来的国际竞争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产业演进的效率2、对外贸易可以促进技术进步v 对外贸易是一国技术进步所需技术的主要供应渠道v 对外贸易具有重要的“技术外溢效应”(Technology spillovers)即:跨国公司所具有的产品技术、管理技术和研发实力从外商干脆投资企业内部向东道国企业扩散的效应和“边干边学效应”(Learning by doing)v 对外贸易为技术进步供应强大的动力3、对外贸易促进制度创新v 很多制度如专利爱护制度等作为商品可以引进,从而节约制度创新成本;v 对外贸易通过“外溢效应”和“边干边学效应”促进整个国家的制度创新;v 对外贸易可以从需求方

11、面拉动制度创新。 v 很多制度如专利爱护制度等作为商品可以引进,从而节约制度创新成本;v 对外贸易通过“外溢效应”和“边干边学效应”促进整个国家的制度创新;v 对外贸易可以从需求方面拉动制度创新。 v 交换是人们的自然倾向.v 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国民财宝的性质和缘由的探讨(简称国富论),其核心思想是“自利原则” 。所谓“自利”(self-love)即基于个人利益的利己主义人类交换倾向,人的自利行为就是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过程,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增长。 v 交易利得(trade gains):国与国之间的自由贸易能够使得贸易双方国家

12、均能获益。v 一、清晰几个问题:v 1)人们为什么进行交易?v 2)交易与分工v 3)个人交易与对外贸易v 4)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v 二、对外贸易的产生和发展v 对外贸易是在肯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需具备以下条件: v 一是有剩余的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v 二是商品交换要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 v 因此,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v 二、对外贸易的产生和发展v (一)对外贸易的产生是与人类历史上三次社会大分工亲密相关的。 v 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v 特征:畜牧部落从其他部落中分别出来。v 时间:原始社会后期。 这次大分工

13、,有力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也为私有制的产生供应了物质基础。 v 二、对外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一)对外贸易的产生是与人类历史上三次社会大分工亲密相关的。 2、其次次社会大分工 特征: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别出来, 时间:原始社会末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殊是金属工具的采纳,当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手工业生产,如纺织、榨油、酿酒、金属加工和武器制造等,它们渐渐从农业中分别出来。 v 二、对外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一)对外贸易的产生是与人类历史上三次社会大分工亲密相关的。 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原始社会瓦解、奴隶制社会形成时出现的一个不从事生产而特地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 商人阶级的出现,

14、缩短了商品买卖的时间,扩大了商品的销路,又一次推动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v 二、对外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二)国际贸易体系的形成以及向更深更广层次的进一步发展与三次产业革命分不开: 产业革命,一般是指由于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进而使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出现崭新面v 二、对外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二)国际贸易体系的形成以及向更深更广层次的进一步发展与三次产业革命分不开: 1)第一次产业革命,亦称工业革命,是指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纳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 它又被称为蒸汽时代。 2)其次次产业革命,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独创和应用为标记。也被称为电气时代。 3)第三次产业革命,以核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海洋的开发为其主要标记。有学者又将其称为原子能空间v 三、国际贸易的特点: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相比共同点 都是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交易过程大同小异 经营目的相同 运动过程相同(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不同点 更困难 更困难 风险大v 三、国际贸易的特点: 1、困难多 1)国际间贸易障碍多 2)不同的语言、法律和风俗习惯 3)对国外市场及贸易对手的资信不易调查 4)交易技术困难较多,交易接洽不便v 三、国际贸易的特点: 2、困难程度高 1)货币和度量标准困难 2)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