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4722156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册语文单元备课单元第六单元单元解读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波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项,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互相关爱,生命才更故意义。教材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种语文园地。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的:结识本单元2个生字,会写其中30个生字,掌握“词语盘点”中积累的词语,做到会听写、会认读。2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4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上,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体现的措施。情感、态度目的:1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感悟互有关爱带来的快

2、乐和幸福。2.培养学生关爱她人、协助她人的美好品质, 体会爱的真谛。3.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极积极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勤于动脑、勤于练笔。教学重难点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通过让学生阅读这动人的故事,体会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理解、互有关爱,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措施。突破措施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学时划分20 古诗两首 2学时2 搭石 2学时22 跨越海峡的

3、生命桥 2学时23卡罗拉 学时24予以是快乐的学时语文园地六 学时单元复习2学时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课题20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结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读中感悟,通过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积极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教学难点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积极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学时安排2学时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王维与元二生平的材料。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修正第一学时一、谈话引入人生自古伤辞别。今天我们要

4、学的课文古诗二首就最脍炙人口的两首送别诗。二、初读古诗,感悟韵律(规定读对的,读流利、读出韵味)三、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揭题、解题规定学生完整体现诗题的意思。(二)理解背景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什么关系?.这首诗是在什么状况下写的?(三)理解诗意1学生自学古诗自学规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解说古诗的准备。2.集体交流结合长江图弄懂“西辞”的含义,明确黄鹤楼、广陵之地理位置,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修正理解“下扬州”“孤帆”“尽”“唯”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四)入境悟情1.你觉得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

5、情?2.细细品读古诗,想象表述“烟花三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李白这是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课件出示引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感悟“孤帆”长江自古是水上交通要道,且扬州是当时的繁华都市,此时的长江一定是过尽千帆,诗中为什么说“孤帆”呢?(总结:过尽千帆皆不见,心中惟有孟浩然。(五)诵读全诗(配乐送别)第二学时一、学习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寄托了李白对孟浩然深情厚谊,至今被人们传颂,我们再来看看王唯如何抒发与友人的辞别情(一)解诗题读了诗题,你有什么问题?(这首诗还叫什么名字?(渭城曲、阳关三叠)送元二使安西(二)知诗人有关王维你懂得什么?(三)解诗意1.自学(用铅笔

6、在旁边做批注,记下自己的解释与感受)2.报告(说说自己的收获,看看谁懂得的最多)重点理解:浥、更尽、故人示图理解:渭城、阳关、安西3.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欣赏(四)悟诗情1.你静静的聆听的时候,你们看到些什么?2示渭城图(课件)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修正阳关以西景象图(课件)元二要经历3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这一路上,陪伴她的只有这满眼的荒漠,,满目的戈壁,深为好友的你,在这辞别的时刻,还想对元二说些什么呢?(生交流)(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端人(五)配乐诵诗送元二使安西二、延伸巩固入诗境今天,我们学习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元二使安西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这样的

7、别离,真的让人伤心。古诗中有诸多“送别”的诗。.古诗大汇聚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选诗齐研读。四人小组,合伙研读一古诗,感悟这是如何的别离?3.总结:每一首诗均有一种令人心灵震动的“情”字。自古至今,有了情,文字才有了生命的活力。让我们再来吟诵这两首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教学反思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课题21.搭石教学目标1. 结识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 学习作者的体现方式和写作措施,并能进行简朴的仿写。3.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

8、奉献的精神,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学习作者的体现方式和写作措施。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体现方式和写作措施,并能进行简朴的仿写。学时安排2学时教学准备熟读课文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修正第一学时一、提出目的(一)谈话导入,引出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搭石给我们展示的却是一道特殊的风景,不仅需要我们用眼睛去看,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二)提出目的.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不懂的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措施加以理解。2.学习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对的读写“懒惰、山洪爆发、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固然”等词语。3.自由读

9、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4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二、展示学习成果规定: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档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2.别人展示时,其她同窗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一)基本知识展示(小组内)1.我会读生字。(小构成员轮流读,互相纠正。).我会对的读写“懒惰、山洪爆发、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固然”等词语。(有的读,有的到小黑板上书写展示)3.我理解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固然”等词语的意思。(二)学文悟情展示。 我会读(读重点句或段)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修正我懂得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3我懂得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出了搭石构成了家

10、乡的一道道风景?4.我懂得:正是由于有了人们的“搭”,两岸一般的石头才干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它们构成一条“路”,架起了一座“桥”,联结了两岸的小村庄,也联结了乡亲们的生活。美读佳句,背诵积累。师:作者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布满和谐的风景。三、激发知识冲突搭石是一件事情,为什么会是家乡一道风景?第二学时一、导入新课(一)谈话导入,构建阅读背景。(二)提出学习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学习作者仔细观测、生动描写的措施,培养留意观测、用心感受的习惯。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写成一种片段全班交流展示。二、展示学习成果。1.我能从“上了点年

11、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拜别。”这句话中体会到淳朴乡风,丰满人物形象。这是一道写满善良的风景。2我能从这句话中“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是一道布满和谐的风景。因此作者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我能自由读课文,寻找“美”。生一边读一边画出最能体现搭石美丽,是一道风景的句子或段落。4.我能美读佳句,背诵积累。我能从生活中懂得哪些事是理所固然的。例如:穿衣服自己穿;一日三餐自己吃;每天自己上学等等。6.我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我懂得“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什么样子?三、课外知识拓展延伸。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修正师:欣赏了搭石上的一幅幅朴实动人的画面,相信同窗们的心

12、里一定播下了美的种子。1.我收集雕塑大师罗丹的名言:“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能说说身边平凡事物的美。3.美无处不在,我能把发现的身边的美写下来,把“美”留住。.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块搭石,就是一段谐调的舞,姿态婀娜;一块搭石,就是一首忍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然而,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那么的:理所固然,而在我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的风景,这就是搭石。5我自创了一首诗: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润着万物的成长;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美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美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但愿。让我们拾起这颗颗夺

13、目的珍珠吧,去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吧!6.我也写了一首小诗,送给人们:溪水潺潺走上家乡的搭石脚步轻快 清波荡漾7.作者刘章也说:生活是泥,我是树,生活是水,我是鱼。师:并不起眼的搭石分布在无名小溪之上,不知为多少人服务过!它们默默地让人走,让人踏。在这寻常的小路上也不知留下了多少让家乡人引觉得豪的故事。她们是那么勤快、无私,那样的忍让、互助,更是那么的尊老、敬老!教学反思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目标1.结识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让学生在合伙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爱好和学习能力。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贵重和爱心的无价。教学重点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小组合伙学习,掌握基本知识教学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学时安排2学时教学准备熟读课文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修正第一学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读题目,初步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