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471945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一、古诗文默写(每句1分,共10分)1按要求填空。(1)沁园春雪这首词由写景过渡到议论、抒情的句子是:“_,_。”(2)因思杜陵梦, 。(温庭筠商山早行)(3)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古人借登山、观海而抒怀的诗词名句有很多,请你各写出两句,登山: , 。 观海: , 。(4)观刈麦中揭示农民赋税繁重的句子是“ , 。”(5)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二、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共18分)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 妖娆(ro) 襁褓(qng) 骈进(pin) 唐雎(j) B、 承蜩(

2、tio) 枘凿(lu) 鸿鹄(h) 白频(png) C、 风骚(so) 休浸(jng) 扶掖(y) 乐毅(yu) D、 佝偻(gu) 舴艋(z) 亵渎(xi) 缟素(go)3、 下列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3分) A、 一代天骄 媚上欺下 狐军奋战 黎民百姓 B 、温声细语 断章取义 恼羞成怒 重蹈履辙 C 、理智易明 恪尽职守 气吞斗牛 弥留之际 D 、无与伦比 涕泗横流 怒不可遏 一扌不黄土4、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 顿失滔滔(立刻) 略输文采(差) 宜多应者(应当) B、 断章取义(分开) 强聒不舍(舍不得) 不辱使命(辱没) C、 以数谏故(屡次) 度德量

3、力(估计) 化为乌有(没有) D 、谓为信然(说) 引喻失义(恰当) 本题主眼(重点)5、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 B、 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把大家的自信心树立起来.C、 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本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D、 听到有人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6、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 我们一进球场就看到了许多面国旗和一片欢呼声. B、 小王对自己能否学习电脑充满了信

4、心. C 、阅读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D、 弟弟不但很瘦,而且精神饱满.7、下列句子按语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A、 B、 C、 D、三、综合题(共4分)8仿照下面的例句造句。 (2分)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人们都爱_ _,_

5、_ _,_ _ _ 。9.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面前,读图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请你仔细观察漫画,说说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2分) 四、文言文阅读(15分)勉谕儿辈【原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注释】费用:花费钱财。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1) 可办粗饭几日( ) (2)何必图好吃好着( )(3)莫待无时思

6、有时( )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2分)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1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2分) 13.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2分) (一)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4.两首诗里“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1分) 15.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看得出来?(2分) 16.“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描绘

7、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五、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2023题。(12分)神奇的人体“天网”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体物质。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体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

8、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那么,人体内的“天网”是谁抛出的?它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了,知道它们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

9、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细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毒最出色的勇士。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天网”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天网”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天网”的踪影。那么,“天网”究竟是中性粒细胞抛出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天网”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呢?德国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

10、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竟然会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织“网”杀敌这可是长久以来有关的从未有过的重大发现!人体内由编织的“天网”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17、读段,概括什么是人体“天网”?人体“天网”的作用如何?(4分)_18、人体“天网”是怎样形成的?(2分)_19、第段中,“比较”“大约”“勇士”这几个词好在哪里?(3分)_20、人体“天网”有哪些“神奇”之处?(3分)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