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4718506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版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版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9版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9版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版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S-32 Cl-35.5 Fe-56 Cu-64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下列各能级的中电子所具有的能量最高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构造原理作答。详解:根据构造原理,各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为:同一能层不同能级的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nsnpndnf;不同能层英文字母相同的不同能级的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能层越大能量越高;不同能层不同能级的能量顺序为ns(n-2)f(n-1)dnp。题中各能级的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3s4p

2、6s5d,电子所具有的能量最高的是5d1,答案选C。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第三能层有s、p共两个能级B. 3d能级最多容纳6个电子C. 电子云伸展方向与能量的大小有关D. 无论是哪一能层的p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均为6个【答案】D【解析】分析:A项,任一能层的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B项,d能级最多容纳10个电子;C项,电子云伸展方向与能量的大小无关;D项,p能级最多容纳6个电子。详解:A项,任一能层的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第三能层有3s、3p、3d三个能级,A项错误;B项,无论3d、4d还是5d,d能级有5个原子轨道,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容纳2个电子,3d能级最多容纳10个电子,B项错误;C项

3、,电子云伸展方向与能量的大小无关,如2px、2py、2pz能量相等,C项错误;D项,无论2p、3p还是4p,p能级有3个原子轨道,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容纳2个电子,p能级最多容纳6个电子,D项正确;答案选D。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1s电子云界面图是一个球面,表示在这个球面以内,电子出现的概率为B. 在能层、能级、以及电子云的伸展方向确定时,电子的运动状态才能确定下来C. 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D. 原子核外的电子就像行星围绕太阳一样绕着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答案】C【解析】分析:A项,电子云轮廓图是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概率90%的空间;B项,电

4、子的运动状态由能层、能级、电子云的伸展方向和电子的自旋方向确定;C项,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D项,量子力学指出,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和位置,只能确定电子出现在原子核外空间各处的概率。详解:A项,电子云轮廓图是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概率90%的空间,1s电子云界面图是一个球面,表示在这个球面以内,电子出现的概率为90%,A项错误;B项,电子的运动状态由能层、能级、电子云的伸展方向和电子的自旋方向确定,B项错误;C项,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C项正确;D项,量子力学指出,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没有确定的轨

5、道和位置,只能确定电子出现在原子核外空间各处的概率,原子核外电子不是绕着原子核做圆周运动,D项错误;答案选C。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杂化轨道是由同一个原子中能量最近的s轨道和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的一组能量相同的新轨道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都是越来越大分子中键能越大,表示分子拥有的能量越高所有的配合物都存在配位键所有含极性键的分子都是极性分子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所有的原子晶体都不导电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sp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个原子中能量最近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的一组能量相同的新轨道;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

6、能呈增大趋势,第IIA族大于第IIIA族、第VA族大于第VIA族;分子中键能越大,表明形成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越多,意味着化学键越稳定;通常把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合物;含极性键的分子可能是极性分子如H2O、NH3等,也可能是非极性分子如CO2、CH4等;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有的原子晶体能导电如锗等。详解:只有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才能杂化,sp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个原子中能量最近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的一组能量相同的新轨道,正确;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第IIA族大于第IIIA族、第VA

7、族大于第VIA族,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错误;分子中键能越大,表明形成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越多,意味着化学键越稳定,错误;通常把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合物,所有配合物中都存在配位键,正确;含极性键的分子可能是极性分子如H2O、NH3等,也可能是非极性分子如CO2、CH4等,错误;离子化合物中含阴、阳离子,共价化合物中含原子或分子,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正确;有的原子晶体能导电如锗等,错误;正确的有,答案选D。5. 某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至第七电离能如下:5781817274511575148301837623293该元素最有可能位于元

8、素周期表的族是A. A B. A C. A D. A【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电离能的突变确定最外层电子数,确定族序数。详解:分析各级电离能,I3I4,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该元素处于第IIIA族,答案选C。6.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合成了尿素,尿素的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A. H B. O C. N D. C【答案】B【解析】分析: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详解:尿素中的四种元素为C、N、O、H,C、N、O是第二周期的元素,四种元素中H的非金属性最弱,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元素的电负性

9、越大”,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CH,电负性最大的是O,答案选B。7. 化学学习中常用类推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 为直线形分子,也为直线形分子B. 固态是分子晶体,固态也是分子晶体C. 中N原子是杂化,中B原子也是杂化D. 能溶于NaOH溶液,也能溶于NaOH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A项,SO2为V形分子;B项,SiO2属于原子晶体;C项,BCl3中B原子为sp2杂化;D项,Al(OH)3和Be(OH)2都属于两性氢氧化物,都能溶于NaOH溶液。详解:A项,CO2中中心原子C上的孤电子对数为(4-22)=0,键电子对数为2,价层电子对数为0+2=2,VSEPR模型为直线形,由于C上没

10、有孤电子对,CO2为直线形分子,SO2中中心原子S上的孤电子对数为(6-22)=1,键电子对数为2,价层电子对数为1+2=3,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由于S上有一对孤电子对,SO2为V形分子,A项错误;B项,固体CS2是分子晶体,固体SiO2属于原子晶体,B项错误;C项,NCl3中中心原子N上的孤电子对数为(5-31)=1,键电子对数为3,价层电子对数为1+3=4,NCl3中N为sp3杂化,BCl3中中心原子B上的孤电子对数为(3-31)=0,键电子对数为3,价层电子对数为0+3=3,BCl3中B为sp2杂化,C项错误;D项,Be和Al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对角线,根据“对角线规则”,Be(O

11、H)2与Al(OH)3性质相似,两者都属于两性氢氧化物,都能溶于NaOH溶液,Al(OH)3、Be(OH)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Al(OH)3+NaOH=NaAlO2+2H2O、Be(OH)2+2NaOH=Na2BeO2+2H2O,D项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分子的立体构型、杂化方式的判断、晶体类型的判断、对角线规则的应用。判断分子的立体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都可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当中心原子上没有孤电子对时,分子的立体构型与VSEPR模型一致,当中心原子上有孤电子对时,分子的立体构型与VSEPR模型不一致;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键和容纳孤电子对。8. 下列有关元素或者

12、化合物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 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呈正相关,所以B. Na、Mg、A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也依次增大C. 在分子中,两个原子间的键长越长,键能越大D. 一般而言,晶格能越高,离子晶体的熔点越高、硬度越大【答案】D【解析】分析:A项,HF分子间存在氢键,熔沸点HFHCl;B项,Na、Mg、Al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项,键长越短,键能越大;D项,一般而言离子晶体的晶格能越大,熔点越高、硬度越大。详解:A项,一般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但HF分子间存在氢键,HCl分子间不存在氢键,熔沸点HFHC

13、l,A项错误;B项,Na、Mg、A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2、3,Na、Mg、Al原子的能层数相同,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强,原子半径依次减小,B项错误;C项,在分子中,两个原子间的键长越短,键能越大,C项错误;D项,一般而言离子晶体的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离子晶体的熔点越高、硬度越大,D项正确;答案选D。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的晶体结构类型不同B. 加热硅、硫晶体使之熔化,克服的作用力不同C. HCl、NaCl溶于水,破坏的化学键类型相同D. NaOH、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答案】C【解析】分析:A项,CO2属于分子晶体,SiO2属于原子晶

14、体;B项,硅晶体属于原子晶体,硫晶体属于分子晶体;C项,HCl中含共价键,NaCl中含离子键;D项,NaOH、NH4Cl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详解:A项,CO2属于分子晶体,SiO2属于原子晶体,CO2、SiO2晶体结构类型不同,A项正确;B项,硅晶体属于原子晶体,加热硅晶体使之熔化克服共价键,硫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加热硫晶体使之熔化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加热硅、硫晶体使之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不同,B项正确;C项,HCl中含共价键,HCl溶于水破坏共价键,NaCl中含离子键,NaCl溶于水破坏离子键,HCl、NaCl溶于水破坏的化学键类型不同,C项错误;D项,NaOH的电子式为,NH4Cl的电子

15、式为,NaOH、NH4Cl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D项正确;答案选C。10. 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可以预测许多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也可推测键角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CS2是V形分子 B. SnBr2键角大于C. BF3是三角锥形分子 D. NH4+键角等于10928【答案】D【解析】分析:先确定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和键电子对数,由此导出VSEPR模型,略去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导出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价电子对间的排斥作用:孤电子对间的排斥作用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作用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作用,据此确定键角。详解:A项,CS2中中心原子C上的孤电子对数为(4-22)=0,键电子对数为2,价层电子对数为0+2=2,VSEPR模型为直线形,C上没有孤电子对,CS2是直线形分子,A项错误;B项,SnBr2中中心原子Sn上的孤电子对数为(4-21)=1,键电子对数为2,价层电子对数为1+2=3,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由于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作用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