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4712754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编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编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编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编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编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 编 精 品 地 理 资 料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习目标思维导图1.结合人口数量的增长与资源供给量间的矛盾,了解环境问题的含义和类型。2.结合案例,分析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危害。3.探讨生态环境与人口分布的关系。4.探讨治理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知识点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学生用书P761什么是环境问题(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2)产生的原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2环境问题的类型(按性质划分)主要类型表现环境污染问题大气

2、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自然资源衰竭问题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思考】如何区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示:两者都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是指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图表导读读教材P86图41大气污染图42固体垃圾污染,思考下列问题。(1)图中显示的大气污染物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2)大气污染会导致哪些不良后果?(3)城市是产生固体垃圾最多的地方,固体垃圾的堆

3、放会产生哪些问题?提示:(1)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生活废气等。(2)全球变暖、酸雨、光化学烟雾等。(3)占用耕地、污染水源、污染大气等。材料一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影响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相互协调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右图为人类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示意图。(1)结合材料探究:说明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人类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时候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向环境排

4、放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提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通过消费活动以废弃物的形式把物质和能量排放到环境中去;人类作用于环境,环境又把所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如果人类利用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会产生生态破坏、自然资源衰竭等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人类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时,如果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材料二人类从洪荒时代走到了文明的世纪,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的奇迹,但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后果:人口急剧膨胀,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日益恶化,地球发出了痛苦的呻吟环境问题按性质可分为四类:环境污染问题、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生态破坏

5、问题、自然资源衰竭问题。下面几幅漫画表示了部分环境问题。(2)结合材料探究:图中哪些问题属于环境污染问题,成因是什么?图示哪些问题是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简要说明其成因。图示哪些问题属于生态破坏,目前生态破坏的表现还有哪些?哪几幅图表示自然资源衰竭问题?提示:图己示意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其成因主要是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图乙所示的环境问题是臭氧层破坏,图戊所示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图庚所示的环境问题是酸雨,它们都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其成因分别是:臭氧层破坏自然原因:太阳活动等人为原因: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全球变暖自然原因:气候的变化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

6、温室气体;乱砍滥伐森林酸雨自然原因:地形等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图丁所示的砍伐森林造成生物栖息地丧失是生态破坏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还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甲、丙两图表示自然资源衰竭问题。1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人类与环境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可运用图示法记忆人类与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2环境问题源于人类与环境关系失衡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影响人类,人类如果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则能与环境协调发展,否则就会产生环境问题。如下图: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箭头A、B表示出现环境问题的两个

7、主要原因:A表示_,B表示_。(2)图中箭头C、D表示的含义是:C表示_系统的反馈作用,D表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3)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_。(4)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D(与图中箭头含义相同)空格内:乱采滥用石油等资源燃油产生的烟尘工业“三废”排放过度抽取地下水土地沙化,农业减产酸雨水利工程环境保护A_;B._;C._;D._。解析:从图中可提取下列信息:人类系统和环境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有遵循自然规律和违背自然规律两种,因此,环境对人类系统的反馈作用也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思考时要注意联系人类行为的过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进行分析。由于人类过

8、度索取资源和排放废弃物,且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因而出现了环境问题。人类的不同活动从正反两个方面作用于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从正反两个方面反馈于人类。答案:(1)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2)环境(3)环境污染(4)知识点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生用书P78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思考】1.可再生资源可以再生或循环利用,是否就不会出现资源枯竭问题?提示:不是。虽然可再生资源具有可再生能力或者可以循环利用,但可再生资源的补给、再生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若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

9、的再生速度,就会产生资源枯竭问题。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思考】2.我国北方冬春季节沙尘暴频发反映了何种环境问题?提示:沙尘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植被破坏导致的,随大风而出现的一种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反映,属于生态破坏问题。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1)环境污染的概念: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2)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主要类型主要污染物危害水污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及畜禽粪便等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大气污染分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两大类,常见的

10、有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土壤污染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病原体等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图表导读1读教材P89图44大片森林被砍伐,思考下列问题。(1)森林具有哪些环境效益?(2)森林被破坏后,会造成哪些不良的生态后果?(3)森林被砍伐后,对当地局部小气候产生怎样的影响?提示:(1)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2)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

11、环境恶化。(3)使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变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降水总量减少。2读教材P91图45水污染,思考下列问题。(1)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哪些?(2)水污染有哪两种形式?(3)上海等淡水丰富的地区,也会有水危机吗?为什么?提示:(1)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化肥以及畜禽粪便等。(2)一是直接排放废水,二是排放的有害物质通过降雨、沉降、径流等形式进入地表水或地下水。(3)有。如果人们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利用量超过了水资源循环更新的数量,或者水资源遭到污染,就会出现水危机。材料一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是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环境及社会问题,是地球的“癌症”,对我国的危害也十分惊人。

1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容量的压力、“五滥”等人为因素是造成土地沙化扩展的根本原因。一是滥牧;二是滥伐;三是滥挖,沙区滥挖中药材;四是滥垦,“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五是水资源的无序利用,上游截水,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下游缺水,植被死亡。在我国华北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地不合理的灌溉已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1)结合材料探究:生态破坏问题主要有哪些?其成因和典型分布地区有哪些?将探究结果填入下表。表现原因典型事例或分布区_滥伐森林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_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的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土壤次生盐渍化_绿洲地

13、区的次生盐渍化_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过度捕猎华南虎、藏羚羊,湿地破坏等提示:森林砍伐滥牧、滥伐、滥垦等使自然植被遭到破坏不合理的灌溉生物多样性减少材料二煤和石油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但大量使用煤和石油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下面图甲示意煤燃烧过程的生成物,图乙所示为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及其转化物。(2)结合材料探究:燃煤的生成物和汽车尾气导致的大气污染主要有哪些方面?提示:产生煤烟、粉尘,污染空气,降低大气能见度。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形成酸雨,危害植被,腐蚀材料。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还会产生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和煤的燃烧都会产生CO2,影响气候,引发温室

14、效应。材料三近年来,土壤污染受到人们关注。下图为土壤污染示意图。(3)结合材料探究:土壤遭受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哪三个方面?土壤污染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提示:人类不合理地或过量地施用化肥、农药,可造成土壤污染;土壤也是人类放置各种废弃物(垃圾、废渣、污水等)的场所,这样就使大量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进入土壤,造成污染;大气或水中的污染物质经迁移转化也会进入土壤,造成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不能在土壤中降解,便在生物体中集聚,并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蓄积,危害人体健康。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还会随下渗、径流等环节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水体污染,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蓄积,同样也会危害人体健康。人们饮用被污染的水,污染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