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散文两篇导学练测资料包鄂教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4711700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散文两篇导学练测资料包鄂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散文两篇导学练测资料包鄂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散文两篇导学练测资料包鄂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散文两篇导学练测资料包鄂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散文两篇导学练测资料包鄂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散文两篇导学练测资料包鄂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散文两篇导学练测资料包鄂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散文两篇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上册鄂教)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词积累:静穆:安静庄严。粲cn然:笑时露出牙齿的样子。高视阔步:形容气概不凡或态度傲慢。尽态极妍yn:娇美得无以复加,形容把娇美的状态全部展现出来了。款款:慢慢的。濒bn临:紧接,临近。思忖c“n:思量。稍纵即逝:形容发展变化很快,稍微放松一下或不注意就立刻消失了。罅xi隙:缝隙。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冰心,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

2、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

3、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

4、译成多种外文出版。韩静霆,吉林省东辽人。先后就学于四平艺校、吉林艺专(迸修)、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1968年大学毕业到农场劳动。1973年分配到部队工作。曾做过工厂工会、中学教师工作,历任干事、创作员。现任空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还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73年开始发表诗歌、儿童文学作品。1979年以来,先后出版了散文集幽谷鹿笛,唱歌的小草,花魂;抒情诗集风凰鸟;民间叙事诗集月琴弦上的传说;儿童诗集足球队的特别队员;儿童文学集玻璃人儿;电视剧本摔倒了自己的冠军;中篇小说市场角落的“皇帝”,小说集战争让女人走开,中篇小说凯旋在子夜等等。其中,短篇小说没

5、有番号的部队等十几篇作品获省级以上刊物的优秀作品奖;市场角落的“皇帝”获得19831984年度全国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作品奖。报告文学二十岁的生日在生死场度过获全国青年报刊优秀作品一等奖。凯旋在子夜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届文艺大奖。一些作品介绍到国外并被选入高等文科院校教材。2、相关知识:关于印度舞蹈印度舞蹈进化到现在,据说已有180种形式之多。其中系统的古典舞可分为六大派系:婆罗多舞、卡塔卡利舞、库奇普迪舞、奥迪西舞、曼尼普利舞和卡塔克舞。印度人常常用毕生的精力专攻一派。一般来说,南印度的尚轻柔,北印度的尚速度。其中,由于更接近于现代生活的审美情趣,卡塔克舞越来越被印度国内外舞蹈爱好者所接受和传

6、播。卡塔克舞是印度北部地区的古典舞蹈,可称为印度古典舞之鼻祖者又是那么忧伤。卡塔克舞同样是热情奔放,但自有一种无比自信的力量。舞者始终面带笑容,一看就是一个喜乐的民族。卡塔克舞同样也有伴唱,但主舞者偶尔插入的蹦豆儿似的道白,诙谐幽默,令人忍俊不禁。谈到印度舞蹈,人们自然会想到印度电影中的歌舞。印度电影以载歌载舞闻名于世。经过几十年的演变,过去那种小规模的独舞和双人舞已被大规模群舞和伴舞的舞蹈场面所代替。这种电影舞蹈不仅在艺术上已经越来越戏剧化和情节化,而且在技术上也已经达到高度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地步。打开电视,调到任何一个频道,人们都能看到这种有着几十甚至上百人为两名男女主角伴舞的舞蹈场面。几乎

7、没有一部电影没有歌舞,几乎没有一个演员不掌握亦歌亦舞的技能。那些布景越来越豪华的舞台和外景,那些阵营越来越强大的群舞和伴舞,不仅最大程度地凸显了印度的自然风光(有时甚至是外国的)和人文传统,而且越来越多地糅合了西方的做派和现代的风格。关于二泉映月脍炙人口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爱听。但是,你了解它的作曲者瞎子阿炳吗?你知道二泉映月的由来吗?你知道二泉映月这首优美动听的乐曲在向你诉说着什么吗?二泉映月的曲作者叫华彦钧,乳名阿炳,江苏无锡人。他从小随做道士的父亲在道观里长大,道士们做道场用的乐器竹笛、三弦、二胡、琵琶等乐器他逐渐地全都学会了。十五、六岁时,他已成长为无锡道教界一名出

8、色的乐师。1928年,他双目失明,人们从此习惯地叫他瞎子阿炳。由于社会动乱,生活无着,道产也变卖一空,他开始了流浪的卖艺生涯。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这种比乞丐强不了多少的流浪卖艺中度过的。阿炳演奏的许多乐曲,都是他自编的,二泉映月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乐曲就像他悲惨一生的真实写照,作品的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乐曲有时像对美好景色的回忆,有时又像对黑暗社会的控诉,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旧社会饱尝辛酸的感受和倔强不屈的性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第一次听到用二胡演奏的这首乐曲时,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道:“这样的音乐应该跪下来听!”二泉映月这首乐曲能够保存下

9、来,要归功于杨荫浏、曹安和两位音乐家。1950年暑假,当时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的这两位音乐家,携带学院刚刚买到的一台进口钢丝录音机回到家乡无锡,找到久仰大名的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要为他的演奏录音。当时阿炳已经多年不演奏乐器了,手头也没有乐器,杨荫浏就从乐器店现买了琵琶、二胡各一把,阿炳练习了3天之后,录下了二泉映月等两首二胡曲和3首琵琶曲。第二年当他们再去看望阿炳时,这位饱经沧桑的民间音乐家已经因病去世了,他们录制的二泉映月等乐曲,成了阿炳仅存于世的绝响。当年为二泉映月这首乐曲录音后,杨荫浏问起这首乐曲的曲名,阿炳说这首乐曲没有名字,是他随便拉的。杨荫浏又问他常在什么地方拉,他说在街头,也常在惠

10、山的亭子上拉。因为惠山脚下有一泓美丽的泉水,名为“天下第二泉”,杨荫浏说,那就叫二泉映月吧!由此可知,乐曲的名称本是即兴而定,与乐曲内容本身联系不大。因此,我们在欣赏这首乐曲时,可以不囿于标题的含义,而对音乐的真实感受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观舞:这是一篇精粹的散文,文章描写了印度年青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精彩的舞蹈表演,抒发了作者的深刻感受。听泉:这是一篇介绍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文章,全文介绍了二泉映月的产生和流传,二泉映月的内容和崇高的艺术地位。二、文章脉络观舞:全文12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写作者愿意以一个欣赏者的身份写出“所感受的飞动的美”。第二部

11、分(411),写观过程和舞蹈的精彩内容。第三部分(12),写作者观舞的体会: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给了印度舞蹈,乃至印度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以精神食粮的供养。听泉: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1段,介绍二泉映月的产生。第2段,介绍二泉映月的流传。第3段,介绍二泉映月的内容。第4段,介绍二泉映月的崇高艺术地位。三、写作方法观舞悉心观看、倾情感受和生动表达水乳交融。文章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对于舞蹈内容的描写。虽然作者说自己既不是“研究印度舞蹈的学者”,也不是“舞蹈家”,只能以一个普通“欣赏者”的身份,去说出心中的感受,但我们阅读全文,可以感觉到,作者观舞时感情的投入,观察的细致,欣赏的到位。再加上作者的一支生花妙

12、笔,简直把印度艺术家的舞蹈表演写活了,写神了。请看这一段描写:“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每一组句子,都是先写悉心观看到的舞蹈表演,再写自己情感共鸣的感受,也即舞者的表情和动作所表现的内容,句式整齐对称,一组排比,似江流奔泻而下,把印度舞蹈家外在的舞姿和内在的感情描写得淋漓尽致。第10段是如此,第11段描写姐妹俩表演草木禽兽同样如此,舞蹈表演的精彩和语言表达的精彩达到了水乳交

13、融的境界。听泉如诗如画般的音乐意境描写。本文的主要特色在于对音乐的描写;但是,这种描写与明湖居听书对音乐的描写又不尽相同。明文中对音乐的描写,主要是运用一些比喻和形容,对音乐的某些特点、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进行形象描绘,用具体的形象和人们熟悉的声音来表现难以言传的音乐;本文的音乐描写则是用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描绘音乐创造的意境,而不是局限于对某个乐句或者乐段的具体形容。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泉水一冲出深山罅隙,月光就扑了过来。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揉碎了月光,丁丁冬冬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的绿竹林青草地。忽然从高高的石崖向下蹦极,珠玉四溅;忽然在花丛间潜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的;忽然又在光滑

14、的鹅卵石溪床上跳着轻盈的散步,带着小鱼,携着蝌蚪,跑向山外的世界”这里并不是在简单地描写音乐的高低快慢,而是在用诗的语言,描绘音乐创造的画面,表现音乐反映的生活,传达音乐抒发的感情。听着如诗如画的音乐,渎着如诗如画的语言,我们仿佛置身于明月之下,泉流之滨,观赏着泉水挟着月光,极尽千姿百态,历尽青山绿草、平石高崖,和着鸟鸣,伴着鱼跃,时而款款漫步,时而急流涌进“心中所有的浮躁、郁闷、烦琐,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剩下的是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是阿炳在胡琴声中寄托的诉不尽的柔肠和淡淡的哀伤。四、问题探究1作者对印度舞蹈的赞美中流露着怎样的观点?印度艺术和中国艺术虽然都是东方艺术,但由于两国各有自己悠久

15、的传统文化,所以作为艺术门类之一的舞蹈,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也都各不相同。本文满怀赞颂之情,描写了印度青年舞蹈家的精彩表演,不仅让读者领略到印度舞蹈艺术的精妙绝伦,也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文章最后通过谈体会揭示出的文化艺术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观点,不仅是对印度艺术渊源的追寻,也是对艺术与生活、艺术与人民的关系的带有普遍意义的科学阐释。2二泉映月给我们的艺术态度带来怎样的启迪?二泉映月是一支著名的二胡乐曲,它所创造的的优美的旋律、美妙的意境,令每一个欣赏者如醉如痴,叹为观止。一个沿街卖艺的道士,一个目不识丁的盲人,何以能创作这样美妙绝伦的乐曲?是自然滋养了他,是生活滋养了他,是民间艺术滋养了他。阿炳双眼失明,却能“让耳朵生出角须触摸自然”,“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却能从自然中获得灵感,从音乐天分中获取神力,他是用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也用自己的音乐天才,创造了这不朽的经典,音乐的“清泉”。文章除了在音乐经典的产生方面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