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文化论文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471011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水文化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水文化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水文化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水文化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水文化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轻工业学院中国水文化院系名称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纪同胜 专业班级 林产化工07-1 学 号 200705051032 二一年五月十五日成语水韵水是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上分布最广的一种物质,浮天载地,无处不在;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水是生命之源,地球的血液,水给人类带来的恩惠远远超过世间万物。人作为自然的骄子,其生存和发展须臾离不开水,创造文化更少不了水的滋润;同时,水也是一种载体,可以构成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华文明是地球上最古老、最灿烂的文明之一。中华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考察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不难发现,水与我们

2、这个民族文化的孕育、发展关系实在是太密切了,中华文化中的许多方面都有水文化的光芒在闪耀。以水为题材创造出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戏曲、绘画摄影、科学著述等,这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财富中的瑰宝;特别是与水有关的成语与典故数不胜数。中华大地江河纵横,滋养中华民族的大河有黄河、长江,还有淮河、珠江、海河、松花江、辽河等。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离不开这些大河,以之为衣食之源、交通之孔道、灌溉之源泉。可以说,江河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恩惠。但是,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些江河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洪水的祸患。难怪当年太史公司马迁曾感叹道:“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一位外国学者曾说,称中国为河川之国,其意义不仅在于它有

3、众多的河流,而且在于因为对河川进行了治理而极大地影响了它的历史。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明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生动光辉的控制河流、除水害兴水利的历史。相传上古尧舜时期,整个世界处于“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尚书尧典)的境地。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对水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尝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月与人事,都如流水般地消失了!这是孔子站在河边望着滔滔流逝的河水发出的巨大感慨。孔子还有一句名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种“比德”的山水观,给山水打上了深深的社会文化意义,并被后世发扬光大。有亚圣之称的孟子对水更是情有独钟,他说:“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

4、海,有本者如是。”孟子这番议论是借水性将君子立身修道的过程充分表现出来。孟子还从水的形态、性质和功用中找出论据,论述了他的性善和仁政学说。把水真正放在哲学层面上来看的当数道家学派的开山鼻祖老子,以至于有人说,老子的哲学就是水性哲学。老子眼中的水,充满着人性色彩:“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最高的“善”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并甘处卑下的地位,这就是“道”的境界啊!老子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性至柔,却无坚不摧,老子从水的“柔弱”悟出柔弱胜刚强的妙谛,教会了许多人如何立身处世。水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

5、影响是直接而巨大的。刘勰文心雕龙物色说:“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然屈平之所以能洞鉴风骚之情者,亦江山之助乎!”水既是文学艺术表现的对象,又是启迪文心和艺术匠心的源泉。而自然形态的水,经过文学艺术的描绘,更能充分展示出深蕴其中的美。中国古代文学的各种形式神话、诗歌、散文、赋、词,乃至于成语、格言、楹联,都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宋代诗人黄庭坚在词蓦山溪赠衡阳陈湘中说:“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娉娉袅袅,恰近十三余,春未透。”用“山明水秀”比喻女子眉目清秀,既巧且妙。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用“似水流年“来比喻人的年华像水一样的不断流逝,形容时间的远去以不堪回

6、首。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用“跋山涉水”来形容历经路程的辛苦。续传灯录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用“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来比喻一方有意一方无情。梁斌红旗谱:“咳,这一业,竹篮打水一场空了!”用“竹篮打水”来比喻费了力,有效果。诸如此类关于水文化的成语数不胜数。据世说新语载,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从会稽还,人问山水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其上,若云兴霞蔚。”这番话集中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山水审美意识。如果说魏晋六朝时期奠定了华夏民族山水审美意识的基础,那么此后,中国人的山水自然审美意识一直沿着这一轨迹向前发展,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审美观念。中华民族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具有独特内涵的水文化,这文化的积淀如此之深厚,不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文化的瑰宝。“文化”,就其存在形态而言,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运动过程。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水文化,同样有它的发生、发展的历史,既有它的昨天,又有它的今天和明天。“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中国水文化,这个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各种形式神话、诗歌、散文、赋、词,特别是成语不解之缘的文化。在新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将这一“生命之源”的文化发扬光大,再织中华水文化的灿烂云锦,是炎黄子孙肩负的一项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