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的性格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4709882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卡夫卡的性格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卡夫卡的性格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卡夫卡的性格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卡夫卡的性格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卡夫卡的性格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卡夫卡的性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卡夫卡的性格(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卡夫卡的性格 在20世纪的作家中,卡夫卡的作品能够说是最个人化的。她的写作缘于精神上的焦虑不安,缘于缠绕她一生的挥之不去的“恐惧”。“我的本质是:恐惧。”她的这句话,既告诉了我们她写作的原因,也揭晓了隐藏在她内心深处的忧郁性格的成因。“恐惧”使她的写作不以正面、正常的形态展现,而是以分裂的,变形、夸张的手法穿越真实和梦幻、滑稽和痛苦,洞穿人类的生存情况,抵达真理的彼岸。一、家庭原因对卡夫卡性格的影响要了解卡夫卡,打开卡夫卡的心理世界,我们就必需找到她这种性格的成因,要了解这一原因,就要从卡夫卡的童年开始说起。卡夫卡的童年几乎一直是在强烈的恐惧和颤栗中度过的,在造成她外在明朗活泼,内在绝望敏感的

2、情绪的很多原因当中,卡夫卡的父亲饰演了一个无意识促进自己儿子成为伟大文学家的角色。当然这么说有部分讽刺的味道,因为从这个意义说,一个深爱自己儿子的父亲,却是儿子过早死去的第一个刽子手即使,这从一个重视物质生活,看重门当户对,对于什么敏感的心灵世界不屑一顾的父亲的天性来说,她这么对待儿子也是理所当然的。对于父亲,即使成年后的卡夫卡也依旧无法摆脱她的阴影,面对强大的父亲,卡夫卡愈畏缩、犹豫不决愈显得渺小。在卡夫卡从未寄出的致父亲的信中,我们能够读到:“我以为,你身上有一切暴君的特征:深奥莫测,难以捉摸。那些暴君有很大的权利,这不是因为她们的思想伟大、明智,而是因为她们为人暴虐、蛮横。”“你只会根据

3、自己的性格、根据你自己的性格形成方法去对待孩子。你对孩子使用的,是力量、喧哗或是勃然大怒。看来,你在这方面尤其在行,因为,你就是想把我培养成一个强壮、勇敢的年轻人。”父亲暴君式的管教方法只能使卡夫卡朝她所期望的反面发展,尽管有母亲方面家族胆小怯懦、多愁善感的遗传,卡夫卡优柔寡断、自暴自弃性格的形成不能不说是父亲专制的后天影响。父亲是卡夫卡面前无法逾越的障碍,“你无比强大,身体强壮,有很大的食欲,说起话来,声如洪钟,十分健谈,老是自鸣得意,目空一切。”在“熊腰虎背,肩膀又宽又大”的父亲面前,“瘦弱、骨骼瘦小”的卡夫卡无地自容,“完全绝望了”。尽管卡夫卡无比憎恨父亲的专制,但确凿的血缘关系,她是她

4、父亲的儿子这个铁定的事实又使她充满了原罪感,最终发展成渗透到身体每个细胞的恐惧。在给米伦娜的一封信中,卡夫卡谈到了那篇喻含着古老的神话传说“杀父娶母”的原罪的小说判决:“在那个小说中,每个句子、每个字,每个音符全部和恐惧亲密相关,在漫漫长夜里,创伤每一次崩裂了。”从那以后,“恐惧”就成了卡夫卡写作字典里的常见词,重复出现在她的书信和日志里。卡夫卡想经过婚姻来克服这些,认为婚后就可能和父亲“平起平坐”。但她的这种幻想失败了,这种尝试最终的结果是订婚解约再订婚再解约这种脆弱的心剪发展到极端,就成了精神疾病,就会产生幻觉感到整个世界似乎全部在威胁她。在大家的潜意识中,父辈代表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代

5、表着世界的生存法则。而卡夫卡心中,父亲已经成为她自己生命中一股不可摆脱的巨大黑暗势力。当父亲极端藐视自己的独立和自由时,也意味着世界对自己的存在宣判了死刑,这也就是卡夫卡的幻觉在短篇判决中的象征原型。她在笔记中难过地说:“在巴尔扎克的手杖柄上写着:我在粉碎一切障碍;在我的手杖柄上写着:一切障碍全部在粉碎我。”卡夫卡对父亲的感情是矛盾的:仇恨和爱恋同时存在。对父亲的仇恨使她怀有深深的负罪感,她无法处理这个矛盾,死亡成了唯一的解脱。死亡是卡夫卡强烈的愿望,就像判决中的那个整天躺在床上的孱弱父亲,忽然站起来,那样高大强壮,她宣告儿子去死,儿子没有任何反对,快步奔向桥边,跳入河中,嘴里还喊着:“亲爱的

6、父亲,我是爱您的呀。”从中我们不难了解卡夫卡那种极端矛盾,又极端无奈的心理。二、和文学的结缘能够说和文学结缘是卡夫卡生命中的必定,文人的写作就是不停地自我宣泄,尤其是成长背景悲苦压抑不愉快的人。按今天的精神疾病标准判定,一切给人以负面情绪:压抑、烦躁、悲苦、多疑、虚无、孤独、焦虑、恐惧、沉重、黑暗、毁灭、厌世感的作者,全部有忧郁症倾向。卡夫卡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文学,是有忧郁症人的必定,也是上天给人间弱病者的一个使命。因为卡夫卡的意义不只局限于一个民族天才文学表现的英雄,也负担着在世界忧郁文学史上一个悲情先知式的使命,一个当代人面对着生活忧郁的情节,一个人性深处的恐惧。在面对不确定未来的那种彷徨、

7、失落,在乡村医生中:“在这最不幸时代的严冬里,一个老人赤身裸体,坐在人间的车子上,而架着非人间的马,四处奔波,饱受严寒的折磨。”我们能够触摸到卡夫卡心灵里那种因为孤独严寒而恐惧的瑟瑟颤动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像卡夫卡这么接收一切生活空间和内在的心理压迫,却能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求到一个虔诚的目标,而且坦然地说:“只有当我写作的时候,我把自己完全地敞开,我是无畏的,坚强的,忘乎因此的。”卡夫卡确实是独特的。她对自己个人这种清醒的认识,首先表现她内心的呼叫,对自己情感的宣泄,其次也流露出一声叹息,一个对自己认识过于清醒的人,她内心的悲喜在其创作活动当中,也表现的要比正常人更为宽广、更为厚重,但有的时候,更多的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在20世纪的众多优异作家中,卡夫卡无疑是最出众的几位之一。那么,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卡夫卡的伟大,是但丁神曲那样雄伟精湛的结构模式,还是巴尔扎克似的恢弘壮观的叙述?全部不是,卡夫卡在文学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恰恰于她的片面性,和她的不确定性。本雅明就曾经说过:“要想公正地评价卡夫卡这个人,并认识她的纯洁和特殊的美,大家就必需切记一个事实:这是一个失败的人没有什么比卡夫卡强调自己的失败所表现出来的那股狂热劲头更令人难忘了。”确实,卡夫卡的失败是她成功的序曲,但她的弱小反而铸就了她的伟大,让她在历史上留下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