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课程论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4706240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课程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际贸易》课程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际贸易》课程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课程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课程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佛 国际贸易课程论文我国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分析摘要:加工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现已超过一般贸易成为我国最主 要的贸易方式,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加工贸易本身的特 性,以及在我国发展过程所显现出来的不足,与国内产业关联性弱对一般贸易产生挤压,不 利于技术进步,以及监管困难易引发走私和税收流失等等,也使一些学者和实际部门人士对 加工贸易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现行优惠政策提出诸多质疑。因此,今后我国加工贸易应 如何发展,现行的政策应如何调整,有必要深入探讨。关健词:加工贸易 贸易政策 技术水平一、分析的前提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已经加入WTO

2、,这将极大地改变我国经济建设和发 展的外部环境,其中,既有有利的改变,也有不利的改变。为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我们在 制订一切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入世”的影响。我们将主要就“入世”对加工贸易的中间品替 代,对加工贸易的出口以及贸易磨擦公平解决等方面来讨论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及政策调2. 加工贸易的“进口加工出口”分析框架。在现实中,加工贸易就是对“两头 在外,中间在内”这样一种特殊的贸易方式的界定。我们对加工贸易的理解和研究着眼于两 个方面:一是“加工”,二是“贸易方式”。 “加工”属于“中间在内”环节。它是东道国投入具有 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对进口投入要素进行加工生产的过程,它表现为国际分工。作为

3、一种“贸 易方式”,加工贸易的实质是“两头在外”。无论是“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主要原材 料、零部件等由外商提供或从国际市场购入,加工制成品应全部出口。许多国家的政府为了 利用“加工贸易”这一贸易方式,往往实行相关的政策措施,对原材料等中间品的进口以及加 工成品的出口进行必要的管理,所实行的政策措施更多的是鼓励性的,特别是确保加工成品 的出口。之所以如此,在于加工贸易对本国的经济、外贸发展有着其他贸易方式不可替代的 作用。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对加工贸易的研究与对其相关的政策探讨总是无法剥离的。因此, 加工贸易是由“进口加工出口”三个环节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缺少其中任何一个 环节都不能成

4、其为加工贸易。本文将按照这一框架,分别对相关政策进行分析。不可避免的 是,这三个部分的政策划分不可能是十分精确的,一项政策会影响三个环节。二、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及政策调整的目标和原则我们认为,我国加工贸易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发展及政策调整的目标和原则的确立,应紧 紧围绕十五纲要制定的总体战略目标来进行。根据加工贸易本身的特性及作用,十五 纲要中所涉及的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出口等问题值得我们在考虑加工贸易政策时重1.关于就业。大力发展和鼓励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加工贸易,在我国仍然有重要的 战略意义。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从事的大多仍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加工,应该说这符合我国 劳动力资源丰富所决定的比较

5、优势,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创造就业机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因此,要实现十五纲要提出的有关就业的目标,有必要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因为,首先, 就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出口贸易的扩大;其次,以我国目前的工业发展水平而言,尚不具备 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换言之,要扩大出口,我们所能依赖的,就是充分发 挥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生产环节的加工贸易。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永远停留在为跨国公司当加工装配车间的阶段,相反,在发展 加工贸易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学习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建立营销渠道,积累资本,努力 将出口产业升级至更高的技术层次。但是,在完成这个过程之前,作为一种过

6、渡,采取加工 贸易的方式来缓解就业压力,积累资金、技术包括经验都是完全必要而且必须的。2.关于结构调整。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不够明显,主要表现在加 工程度低,加工链条短,原材料国产化率低,波及效应不强等等。这是否意味着发展加工贸 易与我们优化工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目标互不相容呢?我们认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应该是否定的。一方面,我们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为解决就业问题所必需;另一方面,加工贸 易这种贸易方式本身固有的两头在外造成的产业关联程度低,波及效应弱的弱点也不容讳 避。这要求我们在政策制订中努力兴利抑弊,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其消极的一面 要加以纠正克服。我国是一个

7、发展中大国,具有与小国不同的特点。那些适合于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 化国家的发展经验并不能完全地照搬到我国来,而是要有选择地加以学习吸收。在产业结构 的优化这个问题上要坚持同样的原则。大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往往毋需像小国那样 完全依赖外部的力量,因为一是国内的市场足够大,可以让新兴产业达到足以获得规模经济 的规模;二是因大国进行产业升级所需的技术、资本等如果全部依赖外部引进,即使供给能 力不成问题,代价恐怕亦难以承受。因而,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主要还是要依赖自身的技 术研发,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机制的建立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工 业结构优化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外部,仅仅依靠

8、引进技术或资金来完成,是不现实的。这并不等于说个别处于特殊地理位置和具有特殊发展基础的地区无法通过发展外向型 经济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相反,深圳市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吸引了大批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前 往设厂,显著地加速了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建立和现有产业技术升级。在国际分工进一步 深化和生产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加工贸易无疑是发展中国家了解学习国外先进技术 和管理方式,尽快建立起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条重要途径。3. 关于扩大出口。出口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 所占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来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贸易方式仍是我国对外贸易增 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当然,

9、在促进加工贸易增长的同时,也要注重其质量的提高。加工贸易 中存在着的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不合理,高科技产业加工贸易比重低,以及加工贸易增 值率较低,管理中存在漏洞等问题都必须加以重视、解决。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新的时期,加工贸易政策制订所应遵循的原则和实现的目标 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发展加工贸易,发挥其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创造更多的 就业机会;而且,利用“入世”为我国加工贸易的大发展创造的良好外部环境努力扩大出口; 同时,对加工贸易要用政策措施加以引导,注意增强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努力提高加 工过程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扬长避短,以利于我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培养新的比较优势,

10、 增强国际竞争力,使加工贸易发挥促进外贸增长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三、对现行加工贸易进口环节的政策的评价1. 加工贸易中的利用外资政策。引进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积极合理 有效地利用外资,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利用外资的重点,完善利用外资政策,鼓励外商 特别是跨国公司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出口型产业,促进我国产业 结构调整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目前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是利用外资从事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当然,我们不能否 定这种方式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加工贸易还未得到充分发展时期,对于我国对外贸易额的 增长和我国产品早日进入国际市场所具有的意义;但是,必须认识到

11、,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 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引进先进技术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由于我国利用外资多采取加工贸 易的方式,因而外资并未带来多少先进技术;而且,由于外资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加工行业, 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恶性竞争和产品的过剩。从国内看,由于外商投资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 的过分膨胀,引起产业结构不合理更加严重,激化了本来就存在的能源和原材料的供求矛盾。在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中出现上述不尽如人意的情况,有违我们利用外资的初衷,在政策 方面也有值得检讨之处。有些地区在发展加工贸易的过程中,片面追求外贸数量的增长,而 不注重其质量的提高,对于外资的流向,既不加限制,又不予以引导。致使外资大量进入劳 动密集型

12、简单加工行业,而未能发挥其对我国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应有作用。我国现行的加工贸易政策给予产品出口型外资企业相当多的特殊优惠,其目的是促进我 国对外出口规模的扩大,缓解当时我国外汇短缺带来的压力,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带动经济增 长的作用。但是,客观上也鼓励了外商将资金投入到“大进大出”型的加工贸易行业,利用我 国的廉价劳动力,进行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工业品的生产。这在当前,已经不利于我国进一 步提升产业结构,增强出口竞争力的需要。目前的加工贸易政策中,对于外资投向增值较高的生产环节和产业的鼓励尚嫌不足。大 量的外资从事附加值较低的最终装配环节的简单加工贸易,长此以往,对我国上游原材料和 中间投入品产业

13、的成长不利。总的看来,现行的利用外资政策促进了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积极作用不容置疑;但 同时,由于情况的变化,现有政策对于外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鼓励措施不 足,将从事简单加工贸易的外商投资企业和从事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生产的外商投资企业 不加区别地给予优惠,并不能很好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精神,也不利于我国的加工贸易向提 高增值率和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2. 加工贸易进口环节有关提高中间品本地化率的政策。现有加工贸易中间品本地化率不 高是一个公认的事实,这种状况既是我国原有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从而中间投入 品行业产品竞争力的劣势所决定了的,又与加工贸易本身“两头在外”的特点有

14、关。但这并不 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能在发展加工贸易过程中逐步提高投入品的本地化率,从而促进 国内原材料行业的发展。不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加工贸 易投入品的本地化率会得以逐步提高,从而会更加充分地发挥加工贸易的波及效应。令人欣慰的是,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很快,鼓励外商委托加工单位向境内企业购买料、件 进行加工装配,成品全部交还外商出口;允许以国内购料方式委托我方加工装配的外商,根 据需要委托加工单位向市经济发展局提交国内购料申请表,申请国内购料。但就全国范围来 看,其它地区尚无类似规定。我们认为,此类鼓励政策,与相应的产业指导政策相结合,有 利于我国中间投入品行业的

15、成长,促进加工贸易波及效应的发挥,最终将优化我国的工业结 构,提高我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由于对加工贸易实行免税的优惠政策为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因而我国取消对加工贸易的优惠,必将使大量加工贸易转移到与我国处于相似发展阶段的发 展中国家,其结果可能是进一步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国际地位和对外开放形象,得不偿失。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加工贸易政策中,对中间投入品国产化的鼓励不足;加工贸易虽然 规模上不断扩大,但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却很有限。这种状况,不利于实现我国提 升产业竞争力的目标,因而,要予以适当的调整。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N.人民日报2 郝原明外商投资加工贸易法规实务概览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3 戚自科论外商直接投资的加工贸易倾向J.现代财经4 郝原明外商投资加工贸易法规实务概览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