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鲁南对抗性利益关系与协调发展研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4702010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北、鲁南对抗性利益关系与协调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北、鲁南对抗性利益关系与协调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北、鲁南对抗性利益关系与协调发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北、鲁南对抗性利益关系与协调发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北、鲁南对抗性利益关系与协调发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北、鲁南对抗性利益关系与协调发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北、鲁南对抗性利益关系与协调发展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陈敏(1986-),女,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文地理。E-mail:chenmin_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1116);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09YJC790225)阶段性研究成果。苏北与鲁南地区对抗性利益关系及其协调发展研究 陈敏1、马晓冬2(1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徐州221116;2徐州师范大学区域与城市研究中心,徐州221116)摘要:区域竞争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临近区域,甚至形成了显著的对抗性利益关系。本文基于苏北与鲁南发展的区域分析,得出其对抗性利益关系

2、的主要表现为:产业发展雷同、功能定位重叠、空间结构对称、政策扶持竞争和发展路径比拟,并提出推进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建设、加强产业合作、加快产业升级、构建利益共享机制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策略,以期对我国省际边界区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作用。关键字:省际边界区;苏北鲁南;对抗性利益关系A study of antagonistic interest relationship and coordinated growth path between Northern Jiangsu and Southern Shandong Abstract: Regional competition has become

3、the universal phenomenon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It has formed significant antagonistic interest relationship especially in adjacent areas with similar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regional analysis of Nnorthern Jiangsu and Southern Shandong, this essay comes to the con

4、clusion that the antagonistic interest relationship mainly presented by simila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verlapped functional orientation, unsymmetrical spatial pattern, competitive policy support and assimilated development paths. Meanwhile, the study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which propel the buildi

5、ng of core areas of Huaihai economic zone, strengthen industrial cooperation, speed industry upgrading and establish mechanism of benefits-sharing to promote harmonious growth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It is hoped that the study can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rovincial regi

6、ons in China.Key words: provincial border regions; Northern Jiangsu and Southern Shandong; interest relationship边界地区的协调发展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对省际边界区的重视始于1980年,学者多从内涵1、界定2-3、发展的影响因素4-7、空间结构模型与开发模式8-9、区域管制10-11、发展战略与对策12-13等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但往往比较关注拥有大核心城市的经济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等)的边界区发展,忽略了在一些后发地区(如成渝经济区、淮海经济区),这种竞争性或者对

7、抗性可能更为明显,尤其是国家开始重视落后地区发展并有很多跨区域规划出台的情况下,后发地区边界区域的研究显得更加重要。大量研究表明,中国地区间存在高度的竞争关系,特别是具有相同发展水平的省际边界区之间,这种竞争关系更加激烈。造成这种关系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对同质的区域之间存在着对抗性的利益关系14。苏北、鲁南处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江苏、山东的两省接壤区,无论是自然条件、人文景观还是经济发展阶段都有极大的相似性,但由于行政分割和市场的弱质,加上当时的体制背景,产业结构容易趋同,同质竞争一直非常激烈,导致区域严重内耗,跨区域管理行之低效,形成了一定的对抗性利益关系,而这种关系必然导致区域之间出现同质

8、产业的竞争和资源的争夺。苏北、鲁南成为江苏、山东的政策交汇区和对抗集结区,是我国后发地区边界地域对抗性利益冲突的典型代表。深入分析苏北、鲁南的对抗性利益关系,探讨其协调发展路径,不仅对江苏、山东两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对全国具有临界对抗性的地区如川滇黔、蒙晋陕豫、粤闽湘赣、陕甘宁等都具有借鉴意义。一、 苏北、鲁南发展概况Fig.1 The location of Northern Jiangsu and Southern Shandong图1苏北、鲁南地理位置示意图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个地市;鲁南地区包括日照、临沂、枣庄、济宁、菏泽5个地市(图1)。近年来,苏北

9、、鲁南地区经济实力不断提升,2009年,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11.8亿元,比2008年提高12.7%,高出全国增长率 3.7个百分点。其中,苏北地区人口约3335.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6918.8亿元;鲁南地区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3259.2万人和7393亿元(表1)。 苏北、鲁南属于人口稠密区,其中鲁南的 城市密度更是达到了0.46万平方公里一个,是全国城市密度的3.17倍15。苏北与鲁南地区凭借悠久的历史、相近的地理和文化环境,在不断的竞合中慢慢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统一体。 表1 2009年苏北、鲁南各指标情况Tab .1 The indexes of Northern Jiangs

10、u and Southern Shandong,2009苏北地区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盐城苏北合计占江苏比重(%)占苏南比重(%)GDP(亿元)222093510308101923.86918.820.332.7人口(万人)957.61490.64534.16540.6812.373335.3943.2118.4鲁南地区济宁日照枣庄菏泽临沂鲁南合计占山东比重(%)占胶东比重(%)GDP(亿元)228086012009532100739321.869.8人口(万人)803.18275.75366.52824.84988.93259.1934.4177.61、 资源条件良好 苏北与鲁南地区位于淮河流域

11、和黄河流域交汇处,水运发达,灌溉条件便利;本地区以平原为主,处于中纬度沿海地区,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生长,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资源充裕;港口岸线条件得天独厚,海洋资源丰富,浅海、滩涂面积可开发空间很大;区域内矿产资源如煤炭、建材等储量较大,在全国特别是华东地区都占有较重要的位置。其中,鲁南已探明煤的地质储量占山东全省的80%,水泥用石灰石探明工业储量占全省的2/3以上16;苏北矿产资源丰富且互补,徐州的煤炭、淮安的岩盐、芒硝、连云港的水晶等都具有很好的开发条件,为苏北大力发展重化工业提供了重要条件。2、区位优势明显苏北、鲁南地区处在我国东部环渤海经济核心区和长江三角

12、洲经济核心区的边缘交接地带,东临黄海、西跨中原,是东部沿海的咽喉要塞和全国经济南北交流、东出西进的枢纽地带以及泛太平洋经济圈、中日韩经济圈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交汇点,具有双向开放的地缘优势,为东部发达地区技术、产品向西辐射,西部资源向东运输提供了重要中转站。 3、发达省份的后发地区江苏和山东处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都属于发达省份,但苏北与鲁南农村人口多,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却是江苏和山东的欠发达地区,也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的低谷区(图2)。据2009年统计数据显示:苏北地区人口占全省的比例为 43.2%,而GDP仅占全省的20.3%,而苏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例则达到67.6%;

13、鲁南地区以34.4%的人口也仅贡献了全省21.8%的GDP,而胶东地区以19.4%的人口贡献了31.2%的GDP;苏北与鲁南地区的人均GDP分别为两省平均值的40.7%和61.4%,是苏南和胶东地区的30%和40%,(表1)甚至低于我国西部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相对比率(图3);苏北、鲁南十市中,只有徐州、济宁、枣庄的城市化率达到了全国46.6%的平均水平,菏泽的城市化率仅为33%(图4)。苏北、鲁南的经济现状拉低了我国东部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图2 2009年江苏、山东各市地区生产总值Fig.2 The GDP of cities in Jiangsu and Shandong province,

14、2009图3 2009年我国部分地区人均GDP 图4 2009年苏北、鲁南城市化水平Fig.3 The percapita GDP in parts of Fig.4 The urbanization level ofChina,2009 Northern Jiangsu and Southern Shandong,2009 4、淮海经济区的核心区淮海经济区由苏、鲁、豫、皖四省接壤的20个地级市组成,是沿海和沿桥的结合部,它的加快崛起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整体推进和东、中、西部互动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在淮海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中,苏北、鲁南的贡献达到75.6%;在人均G

15、DP上,苏北与鲁南高出淮海经济区平均值26个百分点。此外,在淮海经济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排名中,排在前六位的鲁南有两个(济宁、枣庄),苏北有两个(徐州、盐城),而另外两个莱芜和泰安也紧邻鲁南地区17。苏北、鲁南是淮海经济区当之无愧的核心区,其发展的加快与区域合作的推进,对于引领淮海经济区这一占全国近2%面积、10%人口的我国东部经济低谷区的科学崛起起到绝对的“领头羊”作用。二、苏北、鲁南对抗性利益关系的表现目前,苏北、鲁南地区还处于竞争大于合作的阶段,对抗性利益关系表现得非常明显,主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 产业发展雷同性江苏和山东为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制定了高度雷同的产业发展规划,强力推进苏北、鲁南发展。苏北与鲁南的产业发展具有极大的雷同性。这种雷同性主要表现在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和优势产业两个方面:苏北、鲁南都倾向于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和临港产业;都将生产性服务业(如建立大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