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4700705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6.1怎样认识力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形变指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例如:匀速匀速圆周运动,运动状态就改变了(理由运动方向改变了);苹果从树上下落,运动状态改变了(运动快慢改变了)。注意: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到力,是看该物体是否形变或运动动态改变或同时变化,而不是看两个物体是否接触,两物体接触不一定有力,不接触不一定没有力(如:两磁铁因排斥力而悬起来,就是不接触也可以有力)4、什么是力(F):

2、 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前面物体施加力是施力物体和后面物体受到了力是受力物体)。(1)要会找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两种方法:关键弄清谁对谁,第一个是施力物体,第二个谁是受力物体。找出主谓宾,主语是施力物体,宾语是受力物体。(2)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存在,同时消失。(3)受力分析时,我们选取受力物体作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力情况就行了,不要找少或找多了施力物体。(3)力分类:接触力(一定要接触):弹力,压力,支持力(举力、托力),摩擦力,拉力,推力,浮力。非接触力(也可以接触):磁铁间排斥力、吸引力,重力,分子间的引力、斥力,天体间的万有引力。注意: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必须两个物体。例

3、如:踢出去的足球不再受推力作用,而是足球具有惯性,此时运动状态改变,因为只受到重力作用(若不考虑空气阻力)。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相互作用力的例子:(1)用手拍篮球,手对篮球施力,篮球对手也施力,手会感到疼;(2)用手拍打桌子,手也会疼痛(3)溜冰面对墙,用手推墙,人会向后滑 (4)使火箭升空时向下喷气,火箭就腾空而起,这一现象说明了(物体间的力的作用相互的)喷出的气体对火箭

4、有向上的反作用力。(5)车拉马,马拉车(6)人脚对路面的作用力向后,路面对人脚的反作用力向前。(7)立定跳远,脚给地一个向后的作用力,地面对脚一个向前的作用力。(8)开碰碰车,你碰撞了别人的车,别人的车也撞你的车。(9)用手提起物体时,物体也用力把手向下拉(10)游泳时手对水的作用力向后,水对手的反作用力向前(使人前进力的施力物体是水)。(11)轮船航行时桨对水的作用力向后,水对桨的反作用力向前(12)踢球时你感觉到脚受到了力,而球也受到我们的力。而飞出去了。7、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也就说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力的_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

5、向、作用点.6.2怎样测量和表示力1、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在一定的围,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就被拉得越长。)例如:某弹簧原长10cm,在5N力作用下弹簧长变为12cm,则6N力作用下,弹簧伸长了 2.4 cm(在弹性限度)3、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挂环,挂杆,外壳。4、弹簧测力计的用法:校零 二步:认清量程和分度值: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目的使读数更加准确,否则读数会偏小):读数要正对刻度线(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5、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轻轻拉动挂钩是为了什么?拉动挂钩的目的

6、就是为了防止弹簧在外壳发生卡壳,从而影响正常的测量(为了检验弹簧的灵活性,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减小误差)6、在太空舱失重的情况下,弹簧测力不能测出重力,但仍可以使用测出拉力。7、弹簧测力计水平静止时,挂钩和挂环上的力相等(是一对平衡力),都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弹簧测力计竖直使用时,挂环上的力等于示数加上外壳的自重8、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箭头或箭尾)都可以作为力的作用点(一般画在起点即箭尾,作用点一定画在受力物体上);(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

7、线段应越长。(不同图中的线段的长短无法比较力的大小),若画一个力,线段的长度随便画(适可而止)(4)在受力物体上只画一个力时的作用点,若是接触力(拉力、压力、支持力、推力),在哪里接触哪里就是作用点,也可以画在重心.若是引力(如:重力),作用点画在重心(5)同一个图中画多个力,作用点一般画在重心(6)标出字母和大小(没有大小的题目,也要标出字母)9、力的图示,要有比例标尺,如以下图:6.3 重力1、重力(G):物理学中,把地面附近的物体因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假如没有重力产生可怕后果:树上的苹果不会落回到地面;河水就不能流动;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便会从地球周围逃逸;就不会

8、产生“水往低处流,人向高处走”这样一句名言。房子可能会晃晃悠悠地飘在空中;没有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上再没有了生命,变得荒凉可怕。没有河流、湖泊,没有草原、森林,没有工厂、学校,甚至没有人类。2、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铅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用来检查物体的放置是否垂直于水平面,以与台面是否水平桌腿、墙壁是否竖直以与壁画是否挂正(水平仪也可以检查桌面是否水平)3、重力的大小:重力大小叫物重(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竖直使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物重)。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g=9.8N/Kg,含义

9、: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地球上所受到的重力大小是9.8N(有时取10N/kg)纬度不同,g也不同;月球上的g月是地球上g地的1/6(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上,质量不变,重力减小)4、重力作用点叫重心。找重心原理:二力平衡。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由重心引出的重垂线,如果通过支点或在物体底部的支承面,物体就不会倒。应用: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在工程技术上,增大物体的稳定性的两种方法:A)增大物体底部的支承面积。B)降低重心位置。5、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只受到重力作用(不考虑空气阻力)6.4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摩擦力分三类: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如:铅笔、钢笔

10、写字与纸之间摩擦是滑动摩擦;圆珠笔写字与纸之间摩擦是滚动摩擦;削苹果、铅笔的刀与它们之间摩擦是滑动摩擦;人走路脚与地面之间摩擦是静摩擦。2、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另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参照物,是受力物体相对施力物体而运动)3、滑动摩擦力(f):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4、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要粗糙表面、物体间要有压力、两物体要接触,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滑动),或者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5、滑动摩擦力方向:阻碍物体相对运动,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静摩擦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6、用弹簧测力

11、计测摩擦力的大小(原理:二力平衡):拉弹簧测力计要水平、匀速直线。实验说明: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转换法)7、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实验要求:A)把木块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读出其示数为F1在木块上加上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读出示数为F2 。比较F1和F2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B)把木块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读出其示数为F1. 在木板上铺上毛巾,再把木块放在毛巾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读出示

12、数为F2 。比较F1和F2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注:以上实验不足,水平匀速直线运动很难控制。改进:改进后优点:操作方便,不需要控制物体匀速直线运动;读数方便,弹簧测力计是静止的,比较容易读出数据。8、 滑动摩擦力的求法:匀速直线运动求出,一旦求出,只要压力和粗糙程度不变,只要还是滑动,则滑动摩擦力不变。例如:一物体在F=10N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F=30N时,则此时的摩擦力为10N.物体做加速(选填“加速”“减速”)运动9、 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在相同压力

13、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10、 摩擦有时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如:人走路、握笔、骑车都是有益的摩擦;骑车与空气摩擦、滚动轴承的摩擦是有害的摩擦11、(1)增大摩擦方法:增大压力(如:自行车的刹车系统;手握油瓶要用很大的力、拿起重物要用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如:鞋底、轮胎、矿泉水瓶有花纹;冰面上的沙子;运动员涂镁粉;塑料瓶盖的边缘常有一些凹凸竖直条纹在冰封雪冻的路上行驶,汽车后轮常要缠防滑链;自行车刹车把套上刻有花纹的塑料管、刹车轮胎上印有花纹;车陷在泥里,在轮胎前面垫一些石头和沙子;鞋底有花纹、捆重物用麻绳 ;钢丝钳口刻有花纹;拔河时选用大个子、粗糙地面、鞋底要粗糙;冬天给地面上撒

14、煤灰防止行人摔倒)变滚动为滑动(如:汽车刹车继续往前滑行)(2)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 (如:斜向上拉地面上的物体;双杠运动员做细微动作,手不要握得太紧)。使接触面更光滑(如:给机器上润滑油;向锁孔里加一些石墨或油,锁就很好开)。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用滚动代替滑动(如:搬动笨重的物体时,人们常在重物下垫滚木;自行车轴上安着轴承;行箱安装轮子)。12、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其接触表面之间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尚保持相对静止时,彼此作用着阻碍相对滑动的阻力,简称静摩擦力。(1)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2)求大小原理:二力平衡。(3)大小:与其方向相反的力相等13

15、、假如没有摩擦力会产生哪些后果:我们无法行走;螺钉就不能旋紧;钉在墙上的钉子就会自动松开而落下来;家里的桌子,椅子都要散开来,并且会在地上滑过来,滑过去,根本无法使用; 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只发生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时,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拿不了刀、筷子、碗、笔等。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直棒或曲棒)叫杠杆。注:25、杠杆上有二个力,分别是动力(F1)和阻力(F2);二个力臂,分别是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2、杠杆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支点(O)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3、力臂(L):从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4、确定力臂的方法:一定,指确定支点;二画,指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即力的作用线(延长或反向延长用虚线);三引,指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一般用虚线表示;四标,指从支点到垂足之间线段的长就是力臂(虚线),分别用L1或L2标出。可简记为:一找点,二划线,三作垂线段,四标符号。5、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探究: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左重右调,右重左调),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