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及栽培管理技术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4698330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及栽培管理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及栽培管理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及栽培管理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及栽培管理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及栽培管理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及栽培管理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及栽培管理技术(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及栽培管理技术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茶技站 茶叶是我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茶叶产业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条重要途径。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是促进茶业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无性系茶树良种与群体种的区别无性系良种目前主要采取短穗扦插繁殖,由于采用茶树枝条繁育而成,故称之无性系茶树良种。群体品种是采用种子直播或种子育苗移栽建园,其种子形成是经过开花、受精、结实,故称为有性繁殖。其区别是:(1)无性系良种是人们按照选种要求从群体品种中选育而成,或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性状比较一致。其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表现较一致,如植株高矮、芽叶

2、颜色、发芽整齐度、内含有效成份等比较一致。而群体种则完全不同,它是一个混合群体,植株间差异很大,如发芽有早有迟,芽叶有大有小,叶色有深有浅,芽色有紫有绿等,是提高名优茶品质的制约因素;(2)无性系良种根系是以侧根为主,少量侧根可入土较深代替主根的作用,但深度有限,一般在50厘米以内。而群体种直播,主、侧根分明,主根入土深度可达1米以上,侧根也很发达,因而其抗旱性远比无性系茶苗强的多;(3)无性系茶园成园快,投产早。茶苗定植时苗高至少20厘米以上,经过两年定型修剪,一般可以轻采养蓬,开始有部分收益。而群体种茶园从出苗算起,一般要四至五年才可轻采养蓬;(4)无性系茶苗生长周期比种子繁殖茶苗要短。一

3、般无性系茶园,其高产期一般在2030年,而种子繁殖建园生长期较长。二、无性系茶树良种的优势1、可以按照不同茶类选择适制品种,提高茶叶品质。以绿茶为例,扁形名优茶要求芽头肥壮,对茸毛多少不甚讲究;多毫条状名优茶,则要求条索紧细、茸毛披露;针形名茶,则要求条索细紧,挺直如针。因此,没有适宜的茶树品种,就不可能有高档名茶。名优茶的共同特点是:大小一致,形状一致,色泽一致,内质优良。群体品种不可能达到上述要求,而无性系良种就具有优势。2、可以按照发芽迟早不同,选择合理品种结构,有利错开劳动力需求过分集中,有利合理安排生产。无性系良种发芽可分特早生、早生等,如平阳特早在浙江平阳2月下旬至3月初即可达到一

4、芽一叶初展,一般早生种也在3月上中旬,晚生种则要到3月下旬以后。如果能做到合理搭配,就可以缓解高峰期的劳动力紧张状况。3、可以为机采创造条件,降低采摘成本。无性系良种茶园,只要管理的好,采摘面整齐,大宗茶完全可以实行机械采摘,能大大提高采茶工效,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4、效益高,一般定植后第三年亩产达50公斤,茶叶品质好,售价高,效益好。一亩良种园相当于3亩常规园。三、我市适宜发展的几个无性系茶树良种简介汉中市茶树良种引进选育早在1987年已起步,先后引进国家级、省级优良品种26个,经过品比中试和对生产园的观察,从中筛选出了适宜汉中发展的几个优良品种即龙井长叶、平阳特早、乌牛早、翠

5、峰、舒茶早、浙农117、浙农139。各地发展茶园,应因地制宜,根据气候、地形、地貌、土质合理引种,注意品种搭配和良种良法的配套。龙井长叶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早生、优质、抗 寒、抗病虫的适制绿茶新品种,从龙井群体种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1994年通过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审 定。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植株适中,树姿较直立,分枝密。叶长椭圆形,叶色绿,叶面平,叶身平,叶缘微波,叶质硬度中等。春梢黄绿色,茸毛中等,芽叶狭长背卷,芽长约1.9cm。育芽力较强,持嫩性强,春茶发芽早,适制扁形绿名茶,外形挺秀尖削,色泽翠绿,香气清高,似兰花香,滋味鲜醇。制作大宗绿茶,品质亦优。抗寒性和适应

6、性均强。扦插繁殖力强。由于树姿直立,宜双行双株栽植。适时进行定型修剪。及时防治小绿叶蝉。平阳特早 是1989年秋在浙江平阳县海拔528米的大坪山被发现,从当地群体中经过单株选育而成。小乔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植株中等大小,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身稍内折,叶质厚软。芽叶绿色,茸毛较多,节间短。不开花。芽叶生长整齐,持嫩性强,春茶发芽特早,在浙江平阳一般1月中旬萌发,2月下旬至3月初一芽一叶初展。表现产量高、采制早、上市也早。抗逆性强,适应性强,适制性广,无性繁育能力强,无生殖生长,单产高,品质优。适制多种名茶。外形挺直尖削,色泽翠绿,清香持久,滋味爽口

7、回甘,汤色嫩绿明亮,品质优良。投产茶园年前不宜修剪,春茶结束后修剪。要注意“倒春寒”。在山区应选择向阳坡地,并在秋、冬季增施有机肥,提高抗寒力。注意小绿叶蝉和叶枯病的防治。乌牛早 由浙江省永嘉县茶农在乌牛岭下经单株选育而成。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植株大小中等,树姿半开张。叶绿色,有光泽,椭圆或卵圆形,茸毛中等,叶面微隆起。芽叶较肥壮,。在杭州地区3月中旬发芽,3月下旬达一芽一叶。育芽力和持嫩性强。抗旱、抗寒性强,结实少,单产高。适制扁形绿茶,品质良好。栽培要点:加强苗期管理,早施催芽肥。翠峰 系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而成。小乔木形,中叶类,中芽

8、种。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度较大。叶形长椭圆,叶色深绿,叶肉较厚,叶面稍内折,叶缘波状。春芽萌发期在3月中、下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较大,育芽力较强。芽叶较肥壮,色翠绿,茸毛多。较耐寒、旱,适应性较广。扦插成活率高。适制绿茶。制炒青和银峰绿茶,条索细紧、绿润、有毫,香高、味鲜,汤色嫩绿清澈,叶底明亮。苗期生长较缓慢,栽培时应增施肥料,加强苗期管理。产量表现高,12年生茶园亩产干茶可达300公斤。舒茶早 1996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良种,2002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国家级良种,是安徽省政府2002年度重点推广的首选茶树良种。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

9、类,早生种。树姿半开展,分枝较密,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开形长椭圆,叶色深绿,富光泽,叶质厚较软,叶面隆起,叶身背卷,叶缘波状。芽叶淡绿色,茸毛中等,持嫩性好,育芽力强,发芽整齐,长势旺,产量高,19972001年全国区试期间,比对照种福鼎大白茶高37.19138.1%。春茶一芽二叶氨基酸3.8%,茶多酚21.6%,咖啡碱4.1%,适制绿茶,具兰茶香、抗寒性、适应性均强,适宜长江南北茶区推广。栽培技术要点:因该品种发芽早、长势旺、产量高,应选择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的土壤,宜宽行条植,春季催芽肥应适当提前施用,定型修剪当年一次,翌年春茶前、夏茶后各一次,其它均按常规无性系品种栽培管理。浙农117 、

10、浙农139 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1963-1995年培育,2002年通过浙江省科技厅科技鉴定,同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推广茶树良种。在浙江省新昌县镜岭镇大面积推广获得成功,目前,浙江、山东、江西、重庆、陕西汉中、甘肃陇南已引种。浙农117 小乔木、中叶类、特早生、无性系、二倍体。特点:抗“倒春寒”。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高,分枝密。叶片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芽叶绿色,茸毛中等。芽叶生育力强,春茶萌发期早,一芽一叶期在2月中下旬,一芽一叶盛期在3月上旬。芽头肥壮、色泽好,采摘方便,季节较早,抗旱、抗寒性好,抗“倒春寒”和晚霜危害。适制高档扁形绿茶,生产期较长,夏秋季还宜制优质扁形名

11、优绿茶。(引种观测点:南郑县法镇)茶叶品质优良,春茶一芽二叶干样含氨基酸3.4%,茶多酚24.5%,儿茶素总量16.0%,咖啡碱4.0%。制扁形茶,外形扁平光滑,香高鲜,味鲜醇爽口。名茶外形、内质均较好。与对照福鼎大白相比,产量高,亩产200公斤,增产34.78%,一芽二叶茶多酚含量比对照高3.3%,氨基酸低0.4%,儿茶素品质指数明显高于福鼎大白。栽培和加工技术要点:双行双株条枝,大行距小行距窝距为1.5米0.4米0.33米,每窝栽两株,间距34厘米,每亩栽6000株。茶园立地条件要选择阳面排水好的,多施有机肥和复合肥,采制中要及时勤采,鲜叶摊青要适度长些,青锅时火温稍高,煇锅必须炒得干燥。

12、浙农139 小乔木、中叶类、早生种、无性系、二倍体。特征:植株较高大,树姿开张,分枝较密,叶片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叶身平,叶尖急尖。芽叶深绿色,茸毛多。特性:芽叶生育力强,生长期长,持嫩性强。一芽一叶盛期在3月下旬,产量高。春茶一芽一叶干样含氨基酸3.6%,茶多酚28.6%,咖啡碱4.9%。适制绿茶,色泽翠绿显毫,香气高鲜,滋味鲜醇,品质优良。抗旱、抗寒性均强,扦插繁殖力强。特点:1、春茶萌发期早,在浙江新昌春茶开采期3月15日,比乌牛早迟3天,比福鼎大白早5天。2、制茶品质优,加工绿茶品质超过福鼎大白,尤其是香气和滋味表现突出,品质特征表现为:外形显毫,色泽翠绿,香气高

13、鲜持久具花香,滋味鲜醇有回甘,叶底嫩绿明亮。3、鲜叶产量高。经5年产量鉴定,比福鼎大白增产27.1%,差异显著。4、抗逆性强,抗寒力与福鼎大白相当,抗病虫害略弱于福鼎大白。四、茶树短穗扦插无心土育苗技术茶树良种繁育方法较多,目前,主要采用短穗扦插技术。该技术需要在苗床畦面上铺粒径1厘米以下,厚度4厘米左右的红黄壤心土(即生土),心土微生物少,可避免短穗剪口腐烂和杂草丛生,但费工、费时。随着育苗规模的扩大,生土资源日渐紧张,季节性用工矛盾也更加突出。我市茶叶科技人员和广大茶农,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用杀菌剂消毒土壤,用芽前除草剂将杂草消灭在萌芽状态,一举攻克了生土资源紧张和用工矛盾,总结

14、了一套茶树短穗扦插无心土育苗技术。我市推广应用该项技术近五年,面积累计600亩,出圃无性系良种茶苗7000多万株,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以我市秋季短穗扦插为例,做以介绍,供广大育苗户参考。1、选地。选地尤为重要,选地质量高,省工、省时,扦插成活率高,经济效益好。育苗地一般要求较高,地势应高燥,地下水位低,地势平坦,背风向阳,靠近水源,排灌方便,临近交通干线。忌阴浸、低湿、低洼、阴面等处,周围无高大树木、高坎、房舍遮挡,四周无狗、鸡、鸭等家禽家畜等践踏危害。土层深厚,有机质高,结构良好,通透,保水、保肥的微酸性的壤土或沙壤土较好,前茬忌蔬菜和烤烟。我市育苗地大部分为水稻田,效果也较好

15、。2、深翻施肥除杂草。在育苗前半月至一月,捡尽杂草、枯枝落叶,带出苗地焚烧。苗地上均匀撒施肥料,每亩用20003000公斤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或沼渣或200公斤油饼,配以三元素高浓度复合肥25公斤。复合肥选用不含氯型,氮:磷:钾为2:1:1,有机肥避免含微生物、细菌等。深翻一遍,深30厘米左右,将肥料全部埋在地下,一边深翻,一边捡尽杂草根、茎。如果是水稻田,应打破犁底层。苗地一翻两耙,打碎土块,平整地面,耙平、耙细。3、开沟做畦。切断地表径流,根据地势、土质和地下水位,挖好边沟和中沟等排水沟,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降。地势高燥的田块,开沟可浅一点,水稻田开沟要深一些,开沟以20厘米深,30厘米宽

16、为宜。秋季扦插,畦向以东西向为好,以降低冬季寒潮侵袭和早春风害。畦宽1.0米1.2米,长度25米以内,过长中部易积水,畦面过宽扦插和日常管理不便,过窄则土地利用率不高。畦高,以利茶苗根系生长为宜,缓坡地8厘米10厘米,平地15厘米20厘米。畦沟兼做作业步道和灌水渠,以人能正常步行作业为原则,过宽,土地利用率低,过窄,不便作业,畦沟宽以40厘米为宜。畦面用木板刮平压实,平整细碎呈鱼脊梁形,以利排水。畦面洒水,一次洒透,做到土壤上实下松。4、喷洒除草剂和杀菌剂。这是无心土育苗技术与传统育苗技术的不同之处,也是无心土育苗技术的关键点和技术创新点。无心土育苗技术可节约大量红黄壤生土资源、劳力和工时,它采用芽前除草剂和杀菌剂处理畦面土壤,以避免杂草丛生和微生物、细菌侵染短穗剪口,达到消毒杀菌、除杂草的作用,从而取代了铺生土。芽前除草剂选用已草胺或丁草胺,亩用1201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