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概论复习知识点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4696946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概论复习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媒体概论复习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媒体概论复习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媒体概论复习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媒体概论复习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媒体概论复习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媒体概论复习知识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ee only-rar21year.March新媒体概论复习知识点kt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新媒体概论复习知识点考试题型:名词解释 填空题 简答题 论述题第一章、新媒体概说一、新媒体生态环境传统媒体 一对多新媒体 多对多二、什么是新媒体1、新媒体的定义: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人 工智能技术等新兴科技而产生的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系列新的 工具或手段。2、新媒体的形态(1)新兴媒体,是新媒体的典型形态,以桌面互联网媒体、移动互 联网媒体、智能媒体、互动电视媒体为代表。(2)新型媒体,包括户外彩屏、楼宇电视和车载移

2、动电视。3、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特点:超媒体性、交互性、超时空性、个性 化、虚拟化。三、互联网思维1、用户思维是核心(1)简约思维(敢于放弃,善于选择)(2)跨界思维(多角度多视角看问题)(3)社会化思维(一个人可以影响更多人)(4)大数据思维(核心是预测)(5)迭代思维(快速反应思维)2、如何增加用户参与度(1)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来增加用户参与度,而以社群形式存在的互 动,线下转化率是惊人的。(2)通过原创内容与公众产生共鸣。第二章、新媒体形态发展概观一、门户网站1、定义:被人们理解为互联网的始发地,是一个为了满足网民对于 信息与服务的不同需求而产生的信息共享的网络枢纽。2、分类:按照提供的内容来

3、看,可分为综合门户和垂直门户;按照 构建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企业门户、商业信息门户与政府门户 等。3、特征(1)稳定而庞大的用户群(2)网民的依赖性与高粘性(3)巨大的吸纳能力。4、发展:启动阶段(1995 年-1999 年),被夸大的预期峰值(2000 年),幻灭的谷底(2001 年),启蒙斜坡(2002 年),生产力的稳 定阶段(2004 年)1、移动终端的发展。(1) 手机一由通讯工具向大众媒体的演化。(通讯工具一大众媒 体,现被称为“第五媒体”也称“全媒体”)(2) 平板电脑的诞生与发展。2、移动终端下的社交媒体。(1)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之前与之初。(2) 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

4、展。(3) 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三、互动性电视媒体发展及形态(第五章)四、新兴媒体发展及形态(第六章)第三章、聚合类媒体一,搜索引擎1、定义:就是一种帮助用户在互联网上查询信息的机制,它以一定 的计算策略在网络上追踪、捕获各类信息,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归 类、整理和存贮,随时为用户提供查询帮助,从而起到信息导航作 用。2、类型(1) 目录式搜索引擎(2)全文搜索引擎(3) 元搜索引擎(4)垂直搜索引擎(5)移动搜索引擎3、传播特征(1) 搜索引擎本身不生产内容却是信息的集大成者。2)搜索引擎不能控制信息的内容却能够控制信息的传播。4、发展趋势(1)人工搜索(2)整合搜索(3)语义搜索(4)

5、社会化搜索 二,新闻客户端1、什么是新闻客户端新闻客户端,又叫移动客户端、内容阅读客户端或新闻APP,是随 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兴起而出现的适用于移动媒体终端的新闻 资讯平台。2、新闻客户端的种类(1)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2)搜索引擎新闻客户端(3)专业新闻客户端(4)传统报刊新闻客户端3、新闻客户端的特点(1)短小精悍但信息量大(2)杂志式阅读模式(3)交互性(4)社会化第四章、社会化媒体一、网络社区博客网络社区与 SNS1、网络社区的定义:网络社区是以现在信息技术为依托,由具有共 同兴趣或需要的网民群体在互联网上组成的虚拟生活空间。2、传统网络社区的传播特性 (1)非线性的互动传播模式(

6、2)主客体同一的传播方式 (3)成员身份的隐匿性(4)社区建设的自组织性3、新型网络社区的传播特性(1)实名的人际互动(2)用户的高黏度(3)丰富的娱乐游戏 博客1、什么是博客 既指代写博客的人,但更多的是指经常更新的简短帖子所构成的网 络日志。2、微博传播特性(1)注重个性化表达(2)内容开放程度较高(3)传授双方互动性强3、带来的诸多失范问题(1)网络谩骂的泛滥,名誉权无保障(2)博客内容色情化、庸俗化(3)博客侵犯著作权现象增多- 仙以二、微博1、微博应用平台 定义:又称微型博客、微博客、它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 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是博客在时代的新发展,也是最具代表性 的社交媒体

7、。应用平台(1)以计算机网络为应用平台(2)以手机为应用平台2、微博的传播特点(1)书写终端的多样性与移动性(2)信息传播的碎片化(3)传播过程的草根性和平等性(4)传播内容具有原创性和现场感(5)“背对脸”的信息交互方式(6)传播方式呈现裂变化3、微薄的市场格局(1)商业门户网站的微博业务(2)专业微博门户(3)新闻媒体网站的微博业务三、微信1、微信的发展及特点(1)移动互联下的社交创新(2)微信的生态圈2、微信的传播模式(1)朋友圈中的人际互动(2)微信群中的群体传播(3)微信公众平台中的广播式推送 第五章 互动性电视【第一节】数字电视一、数字电视的变革1. 电视内容的变革 2.受众收看方

8、式的变革3.电视传媒结构的变革二、数字电视的分类1. 按输出方式划分:有线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2. 按清晰度划分:高清晰度电视(500线);标准清晰度电视(800 线)三、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三步走战略”:先有线,后直播卫星,再地面无线 四、数字电视的发展困境【第二节】 IPTV一、IPTV界定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网络,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一体,以电视机、计算机或手机为接收终端,像用户 提供以视频节目内容为主的交互式服务的新技术和媒体形态二、IPTV的运营模式以电信部门(宽带运营商)为主导的运营模式;以广电为主导的运营 模式;广电与电信共同合作的运营模式

9、三、IPTV的发展困境目前IPTV的大部分内容来自传统电视媒体,与有线电视频道的内容重合过多,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必要的创新,不能满足用户需 求。【第三节】OTT-TV、界定指代互联网公司越过电信运管商,利用其提供的宽带网络直接为网民提供各种服务。二、三者的区分IPTV的业务由广电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来主导。OTT-TV的网络业务提供商必须拥有传输网络也可提供服务。OTT-TV终端特指互联网电视一体机或“电视机+机顶盒”第六章新型媒体群户外新媒体的界定1. “户外”蕴含了“分众”的含义,即在不同地点根据不同受众特 点传播适合的内容2、新媒体的“新”是指将新技术革命性地引入到行业内,增强其 内容表

10、现力,让户外新媒体成为一个全新的信息传播平台。【第一节】户外彩屏一、户外彩屏概述 p69二、影响户外彩屏发展因素1. 垄断渠道资源是户外彩屏产业发展的起点2. 新技术推动户外彩屏产业发展3. 资本是户外彩屏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持三、发展存在的问题:缺乏有效的价值评估体系是现存的重要问题四、未来发展方向:超细分化和大众化并行【第二节】楼宇电视一、楼宇电视的界定以数字电视机为接收终端,把楼、场、堂、馆、所等公共场所作为 传播空间播放各种信息的新型电视媒体传播形态二、楼宇电视的传播特征 自发性(经营理念);分众性(市场营销);有效性(传播效果); 抗干扰性、强制性、抚平受众烦躁三、楼宇电视的类型 商业性

11、楼宇电视(追求经济效益);公众服务性楼宇电视(追求社会效益)四、楼宇电视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三节】车载移动电视一、车载移动电视的界定移动电视是数字电视的一种,与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密切相关。地面 无线数字电视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移动和便携接收,其本质是地面 无线数据的传输。二、传播特点(一)传播渠道的多样性与伴随性(二)传播环境的封闭性与强制 性(三)传播受众的开放型与指向性(四)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与时效 性三、车载移动电视的优势1.传播环境的封闭性和强制性 2.受众开放性大、流动性强四、存在的问题技术标准不统一技术手段不成熟内容制作不成熟运营模式不清晰收视环境不理想第七章 新媒体新闻一、何谓新媒体新闻

12、狭义上讲是指专业的新闻媒体通过新闻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的新闻. 广义上是泛指通过所有新媒体介质传播的新闻,传播者不仅包括 专业新闻机构,也可以是非媒介组织或个人,传播载体不仅局限于 比较成熟的新闻网站等,任何新兴媒介形态都可以用来传播新闻。 二、新媒体新闻的社会影响第八章 新媒体舆论与媒介融合【第一节】新媒体舆论一、新媒体舆论的内涵(1)所有社会舆论形式(2)网民作为舆论主体在网上发表的言论。二、新媒体舆论的特征1. 舆论主体的复杂化2. 舆论构成复杂3. 舆论传播机制引发舆论蝴蝶效应三、新媒体舆论的形成机制事件缘起信源发布 议题呈现意见形成舆情扩散 意见整合意见升级 舆论合力形成意见扩散 舆论效应消散四、新媒体舆论的传播规律(一)传播者的多元化(二)意见领袖的传播力增强(三)“圈子化”的传播方式及产生的“群体化”效应【第二节】 媒介融合大趋势一、 媒介融合的概念界定狭义的概念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质 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广义的“媒介融合”则范围广阔,包 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 态的融 ,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 要素的融合。二、媒介融合的基本形式1.内容融合 2.网络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