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8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点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教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4696036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8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点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8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点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8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点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8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点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8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点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8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点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8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点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1内环境及其组成(1)必须认准三类“内环境物质”小分子物质CO2、O2、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大分子物质血浆蛋白、抗体等。信号分子淋巴因子、激素、神经递质等。(2)必须认准两类“非内环境物质”专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不属于内环境成分。专存在于与外界相通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等)中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3)必须认准发生于内环境中的三类反应酸碱缓冲对参与的对碱或酸的缓冲反应。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反应。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反应。2水盐平衡调节(1)水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神经调节途径:细胞外液渗

2、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补充水分;释放神经体液调节途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减少。(2)引起水盐平衡调节的是渗透压的变化。引起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有效刺激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3体温调节(1)寒冷环境中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炎热环境中散热量等于产热量。持续发烧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2)体温调节感受的刺激是温度的变化,冷觉与温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而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4血糖平衡调节(1)相关器官:下丘脑(调节中枢)、肝脏(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肌肉(葡萄糖合成肌糖原等)、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

3、脏(肾小管、集合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和小肠(糖类的消化和吸收)等。(2)调节途径:5下丘脑在体温、水盐和血糖调节中的作用(1)(2)分析下丘脑的四个功能和三个中枢a四个功能: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b三个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调节中枢。水盐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但产生渴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在升高血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在调节体温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1剧烈运动后,运动员会肌肉酸痛但内环境中的酸碱度却能保持相对稳定,请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提示:剧烈运动时,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肌肉酸痛,但由于内环境中存在

4、缓冲物质(碳酸/碳酸氢钠)进行调节,pH保持相对稳定。2胰岛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如何体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提示:在正常的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降低的血糖浓度又反过来影响胰岛B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3现有小白鼠、胰岛素溶液、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注射器,要通过实验证明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你的实验思路是什么?提示:给小白鼠注射胰岛素溶液,观察到小白鼠昏迷,然后再给小白鼠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观察到小白鼠恢复正常。4部分婴幼儿的营养主要依赖于奶粉,尝试分析为何低劣的奶粉会导致“大头娃娃”的出现?提示:低劣奶粉中氨基酸含量低,婴儿血浆蛋白不足,导致血浆渗透压偏低,更多水

5、分进入了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大头娃娃”)。1(2019全国卷)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D骨骼肌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C胞,A正确;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液,B正确;组织液中的O2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细胞,正确;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2(2019全国卷)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

6、理变化是()A血浆渗透压升高B产生渴感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D当人体水分丢失过多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渴感;由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增强,以减少水分随尿液流失,D项符合题意。3(2019全国卷)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B皮肤血管舒张D用酒精擦拭皮肤A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增加产热的一种途径,符合题意;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利于散热,B不符合题意;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利于蒸发散热,C不符合题意;用

7、酒精擦拭皮肤可以带走身体的大量热量,D不符合题意。4(2018全国卷)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mL,记录尿量。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_。(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_。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

8、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_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解析:(1)垂体可以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二者重吸收水,从而使尿量减少。(2)用20%葡萄糖溶液处理后,实验兔的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实验兔的尿量会增加。斐林试剂可以用来检测葡萄糖的存在,若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3)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刺激存在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经过一系列的调节活动,最终使尿量减少。答案:(1)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2)增加葡萄糖(3)下丘脑5(2017全国卷)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

9、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_,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_。(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_。解析:(1)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水平,当给饥饿的小鼠注射胰岛素后,小鼠体内血糖低于正常水平,能量供应不足

10、,会出现迟钝、嗜睡等症状。(2)为尽快缓解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应想办法提高小鼠的血糖水平,由题干叙述可知,C组小鼠注射的是胰高血糖素,D组注射的是葡萄糖溶液。(3)C组注射胰高血糖素,其缓解机理是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D组注射葡萄糖,其缓解机理是葡萄糖能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答案:(1)血糖低于正常水平(2)胰高血糖素葡萄糖(3)C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D组:葡萄糖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6(2017全国卷)将室温(25)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环境中1h(实验组),另一

11、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汗液分泌会_,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_。(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_,分解代谢会_。解析:(1)41环境对于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来说为炎热环境,在炎热环境中,哺乳动物的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加,以增加散热,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2)肾上腺髓质能分

12、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作用之一是增强心脏活动,故其增加时可使实验动物出现焦虑不安等行为。(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41和室温),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即41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引起的。(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的环境(即寒冷环境)中,则在寒冷环境中哺乳动物机体作出的反应是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耗氧量增加,分解代谢增强等。答案:(1)舒张增加(2)增加(3)排除41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引起的(4)增加增强年份201620172018考查内容和角度结合图文信息侧重考查对血糖调节的某些来源和去路的演绎推理等考查渗透压的影响因素等,体现了分析和综合等要素,通过实验设计探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等。对体温调节的过程进行结果分析等考查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2019备考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