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距离RFID天线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4693838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远距离RFID天线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远距离RFID天线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远距离RFID天线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距离RFID天线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远距离RFID天线设计收藏此信息推荐给好友2009-5-18来源:机电商情网引言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中文称为无线射频身份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IC卡技术。它通 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RFID技术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 防水、防磁、耐高温、无机械磨损、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 储信息更改自如等。通常情况下,RFID阅读器发送的频率称为RFID系统的工作频率或载波频率。RFID 载波频率基本上有3个范围:低频(30kHz300kHz)、高频(3MHz30MHz)和超高频(3

2、00MHz3GHz)。 常见的工作频率有低频125kHz与134.2kHz、高频13.56MHz、超高频433MHz、860MHz930MHz、 2.45GHz 等。一个完整的RFID系统由阅读器(Reader)、标签(Tag应用程序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为:由Reader 发射一个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将能量传送给Tag,激活Tag内部电路,然后Tag将其IDCode发送出去, 此信号被Reader接收后解码,再发送给应用程序做进一步处理应用。一般来说,工作频率为13.56MHz的射频标签被称为高频段标签,但是其识别原理同低频类似,即采 用电磁耦合的方式从阅读器耦合线圈的辐射近场中获得能量,标

3、签与阅读器进行数据交换时,标签必须位 于阅读器天线辐射的近场区内。阅读距离一般情况下小于1m。天线设计在天线的设计时,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设计尺寸合适的天线,二是搭建天线与阅读器的匹配电路。天线尺寸天线线圈是一个谐振电路,在特定频率上,当感应阻抗(XL)等于电容阻抗(XC)时,天线会产生谐振,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式所示:/=;:(1)室Jlc增加线圈尺寸必然带来电感值的增大,就需要一个比较小的电容。当电感值超过5四H,电容的匹配就会有 问题,所以我们使用低阻抗的铜管来制作天线,尺寸为50cmx50cm,铜管直径15mm,其电感值为L=2.2四H。天线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建立稳定的激励磁场,另一

4、个是接受来自标签的调制信号。标签要在距天 线一定距离的地方获得稳定的工作电源,就必须和天线有较大的互感系数,同时天线的磁通也要尽可能的 大。天线要在与标签保持一定距离的地方获得较强的调制信号,就必须有合适的品质因数。品质因数(Q)天线的性能与它的品质因数有关。一般来说,Q值越高,天线的输出能量越高,不过,Q值太高,容 易干扰读取器的带通特性,而且无法遵从协议标准。一般来说,Q值取20比较适当。当品质因数Q=20时,系统带通特性较好,带宽也比较大。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系统的最佳品质因数 为1030,最大不能超过60。天线的品质因数可以通过频谱分析仪来进行测量,将频谱分析仪的刻度调节为1dB/div

5、,调节频率直到 信号的最大振幅都能完全显示在屏幕上,通过降低和升高频率,可以在屏幕上找到上T-3dB的点,并记录 其频率。然后通过下面的公式来计算:Q(2)天线的带宽计算公式为匹配电路为了增加天线所产生的磁场强度,需要增大天线线圈中的电流。本系统采用变压器匹配的方法增大电流。如图1所示。图1匹配电路其中,不平衡变压器可以平衡负载,使天线线圈中的电流不干扰接收电路的信号。匹配电压器用来放 大天线线圈中的电流。根据变压器的原理,N1/N2=I2/I1,其N1/N2为变压器两个绕组的匝数比,通过控制 匝数比,可以相应的增加天线线圈中的电流。实际电路中的匝数比可以通过下式来计算:n 一 Jr 工 #冲

6、 2it X-式中,Rin为输入电阻,Rpar为匹配电阻,L为电感。为了使天线在13.56MHz频段上达到谐振,即满足公式(1),应当选取适当的电容Cpar,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一个1080pF的可调云母电容和一个0.810pF的气隙可调电容并 联,通过改变可调电容的值来达到电路的谐振。卷标天线为了增强读取器与卷标之间的互感,可以增大卷标上的天线。由于卡片尺寸的限制,本系统卷标天线的尺 寸为3cmx3cm,使用细铜丝绕制。结束语本系统经过实际使用表明,天线有效距离增大,单个天线的有效读卡距离达到60cm,当两个天线并联 使用时,最大有效距离可以达到120cm,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使用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