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17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4693828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17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17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17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17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17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17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17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 端午的鸭蛋班级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重点难点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资料链接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蒲桥集等散文集。他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文风闲适自由,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中体现整体的严谨与和谐。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温和、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2、。第一课时课时要点积累字词,理清思路,把握情感。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熏五毒(xn ) 拧成小绳(nng) 门楣(mi ) 苋菜(xin) 车胤(yn)用酒和(hu ) 系百索子(j) 咂摸(z) 腌腊(yn ) 络子(lo )2解释下列词语。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与有荣焉:与之同感荣耀。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3你觉得文中哪些语句有味?找出三五处,用波

3、浪线标记,并稍作赏析。(提示:可从词语运用、修辞效果、情感表达等角度赏析)合作探究1通过找本文的中心句、过渡段、过渡句来理清文章思路。全文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_ 家乡的风俗_家乡的鸭蛋_ _端午的鸭蛋_ 2汪曾祺的家乡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为什么要先写端午的风俗?明确:家乡端午的的风俗有: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文章题目为“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3在这些特有的风俗中,作者为什么只对小小的鸭蛋感兴趣?这其中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高邮

4、咸鸭蛋出名,是家乡的特产,挂“鸭蛋络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很多乐趣,所以对小小的鸭蛋感兴趣。作者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文中半是家乡水”,之所以对小小的鸭蛋浓墨重彩地描写,是因为鸭蛋融入了作者对童年童趣生活的怀念,寄寓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眷恋之情。巩固拓展本地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端午节你是怎么过的?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和大家分享一下。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课时要点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自主学习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xn五毒( ) 门mi( ) 用酒hu( ) z摸( ) yn 腊(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 )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

5、眼了。 ( )与之同感荣耀。 ( ) 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 )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 )3选词填空。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 (轻轻、淡淡、少少)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不过高邮的咸鸭蛋, (也许、大概、确实)是好!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 (大概、也许、肯定)是不行的。4“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中“吱”能去掉吗?为什么?明确:不能去掉。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仿佛能闻其声,这一声“吱”让食咸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 合作探究1汪曾祺曾谈到自己在

6、语言上的追求:A平淡而有味,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C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24段,找出例句,仔细体会。“平淡而有味”例:“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

7、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后再说的神态,突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例:“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例:“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这一反问句突出了对故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好像北京的咸鸭蛋仅仅因为蛋黄是黄色的,就

8、连咸鸭蛋也算不上了。幽默。小结: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2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说说你的看法。巩固拓展美文欣赏故乡的端午清晨推窗,扑面而来一股青青的草叶馨香,空气中流淌着淡淡的艾草味,还有粽子的香味儿!又是一年端午节。 家乡有一种传说,端午这天,用黎明前采下带着露珠的车前草加水炖鸡蛋,吃完

9、鸡蛋,再喝尽汤,肠胃不容易生病。端午这一天,还要到山中采艾草,据说能避邪祛病。插一把在门边、窗缝,先把蚊子、苍蝇熏个晕头转向,怎么传播疾病?姥姥总在这天缝一个艳艳的荷包给我,那种像小耳朵一样的小布袋,里面装了艾草和朱。挂在脖子上,能保佑孩子平安健康。还要用艾草煎汤擦身,说这样就不怕蚊虫叮咬,不生疮包。在端午,最费心思的还是粽子。妈妈总是在端午的前一天就开始动手:先要把买来的芦苇叶和我们到山里采来的菠萝叶,用温水泡在大盆里,再把糯米和香米洗净淘好,要泡上一天才行。到下午吃过晚饭,就开始包粽子了。先把馅心摆好,然后用各色的线缠绕。苇叶粽子有三个角、四个角、八个角的,菠萝叶都包成两个抱在一起的长方形

10、。满满一大锅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粽子排排好,然后上面压一层笼屉,笼屉里放满鸡蛋,水要漫过鸡蛋,再盖好锅盖,放到文火上煮。要这样慢慢慢慢地煮一夜,中间妈妈总还起来添一次水。 早晨从林中回来,一进家门,先深深地吸一口气,啊,香味都窜出来了!我们围在锅边,看妈妈打开锅盖。一下子,屋里满是苇叶和菠萝叶的香味,白白的、浓浓的。吃一个粽子,喝一口妈妈炖好的车前草鸡蛋汤,闻着撞来撞去的艾草的香气。啊,端午真好!离开了家,端午节不再那么繁琐和细腻。但是,只要清晨有朋友和亲戚提了热热的粽子和温乎乎的鸡蛋来,或者有人轻轻地递过一个小耳朵一样的荷包,所有的心情就全成了一种热热切切想哭的感觉,很柔软很温暖。那暖暖甜甜的粽子香,那四处流淌的艾草味,那浓浓的情意和绵绵的牵挂,无论身在何方,年年端午,又让人品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和美。 课后反思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