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图版学业分层测评17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469268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图版学业分层测评17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图版学业分层测评17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图版学业分层测评17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图版学业分层测评17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图版学业分层测评17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图版学业分层测评17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图版学业分层测评17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学资料地理学业分层测评(十七)(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湖水中盐分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以及气候的变化,下图示意青海湖近1.2万年以来盐分含量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2题。1青海湖近1.2万年以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导学号:32980143】A3 900年B6 500年 C8 100年D1万年2与其他阶段相比,湖水盐分含量最小时期的气候特征可能是()A冷干 B温干 C热干 D温湿【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在距今约8 100年时,青海湖的含盐量最大,说明此时青海湖的水量最小、水位最低。第2题,青海湖湖水盐分含量最小时,青海湖的水量大,即该时期降水较多、气候湿润;青海湖位

2、于青藏高原上,气温不可能太高,故此时期的气候特征最可能是温暖湿润。【答案】1.C2.D(2016瑞安月考)下图为我国两个时段年等温线()变化比较图。读图回答34题。3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是()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C南方地区 D东北地区4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最可能是()A甜菜种植区域南移 B小麦种植海拔降低C水稻种植北界北移 D油菜开花期滞后【解析】第3题,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东北地区两个时段年等温线同数值的间距较大,所以变暖最明显。第4题,气候变暖使我国的生长期相应延长,农作物的布局北界会北移。【答案】3.D4.C读“北冰洋海冰范围的变化趋势图”,完成56题。北冰洋海冰范围的变化趋势图

3、5图中北冰洋海冰变化的原因是()A太阳活动异常 B洋流活动异常C全球变暖 D臭氧层空洞6根据北冰洋海冰的变化趋势预测,阿拉斯加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是()A森林火险等级下降B土地开发利用价值下降C小麦种植面积将会增加D常绿硬叶林的面积增加【解析】第5题,图示表明北冰洋海冰面积逐渐缩小,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冰面积缩小。第6题,阿拉斯加的纬度较高,随着气候变暖,热量和水分条件将会有所改善,小麦的种植面积可能增加。【答案】5.C 6.C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作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气候变

4、暖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B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C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D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8. 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A引起海平面下降B腐蚀建筑物C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D皮肤癌患者增多【解析】第7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各数字分别代表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加强和气候变暖。第8题,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平衡关系破坏,最有可能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答案】7.D8.C9我国目前能源生产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基本消

5、费量占世界10.4%,居世界第二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北冰洋海冰范围的变化趋势图(1)图中反映了1978年到2005年全球气温呈_趋势。 【导学号:32980144】(2)根据下图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把以下序号填到对应字母横线上:极冰融化;燃烧矿物燃料;沿海低地被淹;毁林。a:_;b:_;c:_;d:_。(3)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北冰洋海冰范围的减小,可以推测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或变暖趋势。第(2)题,全球气温的上升是温室气体含量增加的结果,它会导致极冰融化、沿海低地被淹没等一系列问题。而温室气体含量增多则是由于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结合关系图

6、可得出答案。第(3)题,我国CO2排放量大的原因可从我国的人口总量、经济增长、能源消费构成等方面考虑。【答案】(1)波动上升(或变暖)(2) (3)原因:人口总量大;经济加速增长;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的比重高。能力提升10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解析】全球冰川大量融化使海水增加,海平面上升。【答案】A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读图完成1112题。1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

7、。下列序号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是() 【导学号:32980145】A B C D12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没极地冰川面积增大人类疫病增加黄河三角洲面积扩大A BC D【解析】第11题,首先根据各序号的箭头判断出各序号的代表意义。吸收,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能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又以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因此,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是。第12题,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黄河三角洲面积缩小。【答案】11.D12.C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树轮指数(每一个树轮宽度

8、/常态期望值宽度)是研究气候变化的主要参数。下图是我国寒暖变化的趋势图(含预计)。材料二下表示意某年世界上部分国家GDP与碳排量情况。 国家 GDP(十亿美元) 碳排量(千吨) 碳均GDP(千美元每吨) 美国 1 1712.48 6 049 435 1.936 日本 4608.14 1 257 963 3.663 中国 2 253.941 5 012 377 0.450 印度 667.342 1 342 962 0.497 (注:碳均GDP指单位二氧化碳的GDP产出水平)(1)树轮宽度与气温、降水等要素相关,仅从气温角度考虑,由图可知,1900年我国气候处于_(寒冷或温暖)期;18501950

9、年我国气候变化的特点是_。(2)1950年以后我国气候变暖主要是_ _(自然或人为)因素所致。(3)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碳均GDP的差距,我国可采取哪些措施?(4)简述气候变暖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据图知1900年对应的气温低于0 ,说明当时处于寒冷期;根据曲线起伏变化推断18501950年我国气候变化的特点是冷暖交替。第(2)题,现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工业化进程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所引起的。第(3)题,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应在能源利用率、能源利用方式、利用新能源方面采取措施。第(4)题,气候变暖能引起水旱灾害、荒漠化、耕地退化等问题。【答案】(1)寒冷寒暖波动(冷暖交替)(2)人为(3)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4)水旱灾害加剧;荒漠化加剧;草场退化;沿海耕地被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