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说课稿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468883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柱的认识》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柱的认识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圆柱的认识,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 “圆柱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首先从生活中常见的 圆柱实物概括出它的立体图形, 然后再研究它的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 它是进一步研究圆柱 的基础知识。2、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及本节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 标:(1)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 ; 认识圆柱体的侧面及展开图。( 2)让学生自主探索, 掌握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 比较和判断能力,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

2、索精神,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学 好数学的信心。3、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特征。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认识圆柱的生活经验, 但是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感性认 识还不够丰富,所以我把教学难点: 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 (正方形) ,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 和高的关系。作为本节课的难点。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认识圆柱的生活经验, 但是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感性认 识还不够丰富,在认知上是个飞跃,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把学生当成是 一个发现者,先 直观认识,再通过动手做圆柱,让学生动眼、动口、动手感官参 与新知的形成过程,引导 学生“做数学” 。4、说

3、教具学具准备教具:一个圆柱的教具、圆柱形的茶叶罐、圆柱形的水杯、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多媒体 课件等。学具:学具盒中的圆柱、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二、说教法 整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导、 组织作用, 应用以下教法组织教学。 情景教学法;探究发现法;活动体验法。三、说学法为了在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我应用以下学法组织教学。观察操作法;合作交流法 3、自主探索、4、认真听讲、5、积极思考立体图形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圆柱体,我利用课件让学 生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并通过“激趣探究释疑” 的方法,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

4、努力做到教法、 学法及多媒体资源的最优结合,使 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四、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导入在整节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上课,我课件出示了生 活中的圆柱让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成圆柱形呢?这时学生可能会说: 因为圆柱比较美观, 容易滚动等等。 这样问题情境创设,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我趁机导入课 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柱。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数学逻辑性强,教学中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操作实验。本节课我让学生 拿出准备好的圆柱,通过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唤起学生对圆柱的已有知识经验

5、,体会 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接下来学生自学课本 11 页中的内容,再让同桌相互交流探 究的结果, 做到互相启发。 最后指名汇报多媒体演示圆柱各部分名称, 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 的圆, 高有无数条且相等, 教师板书: 底面、 高、侧面。 然后, 让学生画出圆柱的底面半径、 直径和圆柱的高, 指出它的底面和侧面, 最后完成判断题, 并说明不是圆柱的理由?经过以 上步骤我相信学生对圆柱的认识有了一个初步的观念,发展了空间观念。以上我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结合多媒体资源形象直观的优势 挖掘数学问题, 这比单纯学习数学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所以在学习新知过程中 我使用多

6、媒体展示课本 12 页的场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场景来认识圆柱体的侧面展长 =圆柱底面周长, 宽 =圆柱的高)开图的特征。 侧面一般是长方形, 特殊情况下是正方形。然后完成板书。在这一环节中充份运用多媒体资源提供的课件展示,并通过学生观察总结出圆柱的各部以此突破教学重难点。 这样的设计,分名称及侧面展开图的特征, 帮助学生建立了空间观念,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也让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 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 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三)、实践应用,扩展延伸。按照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的得到不同的发展”的 理念,及由浅入深的原则,我把练习内容

7、分为三个层次:1、基本层:通过此题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圆柱的特征,此环节我设计了一题填空,让学生完成,共同总结。 然后接下来完成一题判断题, 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判断, 这样的设计,让 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体会到成功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2、综合层:(课件出示练习)1、一个圆柱高5cm,底面半径2cm,将它的侧面沿高剪开,展开后得 到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通过这两道题的设计,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开放层:(课件出示开放练习)(1 ) 一个圆柱的高是底面直径的n倍,那么将其侧面展开会得到一个 ( )形。(2) 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

8、的边 6.28cm,这个圆柱 的高和底面半径分别是多少?为了让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深化,我精心设计了这两道开放试练习题。让每个学生的思维 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这就是伟大的教育家维果斯的 “最近发展区” 理论,让 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以上是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课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描述、合作 交流,实物观察、动手测量等多种方式来认识圆柱,突出“做数学”这个数学理念。(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同学们,今天我们已经和圆柱交上了朋友,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学生可能会说我认识 了圆柱;我知道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等。这样的小结既回顾全课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做到了 多学科的整合。(五)实践作业给圆柱体罐头盒做外包装。五、说板书设计:圆柱的认识底面:完全相同的两个圆高:无数条且相等长=圆柱底面周长 侧面:长方形宽=圆柱高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清晰明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