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化学基础知识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4685195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0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田化学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油田化学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油田化学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油田化学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油田化学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田化学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田化学基础知识(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油田化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1、相:体系中物理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2、界面:体系中相与相之间物理化学性质发生突变的交接面。3、分散度:是某一相分散程度的量度,常用分散相颗粒(或液滴)的平均直径或长度的倒数来表示。4、比表面:是物质分散程度的另一种量度,其数值等于全部分散相颗粒的总表面积与总质量或体积之比。S比=S/V,或S比=S/m(S代表总表面积,V代表总体积,m代表总质量)。5、表面张力:是引起液体表面收缩的单位长度上的收缩力,单位是牛顿/米,方向是不行于表面,垂直于液面的边缘。6、净吸力:液体表面分子受到液相分子的吸引力与气相分子吸引力之差,方向是指向液体内部。7、接触角:是指通过

2、气液固三相交点作液滴表面的切线与液固界面间的夹角。8、沾湿: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将气-液界面与气固界面,转变为液-固界面的过程。9、浸湿:指固体浸入液体中,气-固界面转变为液-固界面的过程,而液体表面没有变化。10、铺展:当液-固界面取代了气-固界面的同时,气-液界面也扩大了同样面积的过程。11、附加压力: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而在弯曲液面上产生的附加的压力。12、吸附作用:当气相或液相分子碰撞到固体表面上时,由于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力,使一些分子吸附在固体表面上,这种作用称为吸附作用。13、物理吸附: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作用力是范德华力。14、化学吸附: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作用力是化学键力。15、

3、吸附量:每克吸附剂吸附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或吸附质的毫摩尔数。16、离子的选择性吸附:当吸附剂处于多种离子的混合溶液中时,有选择性地吸附某种离子或某一类离子,而对其它离子不吸附或吸附较少。17、离子的交换性吸附:带电胶体粒子吸附的离子和溶液中的同电荷离子发生的离子交换作用,这种作用称为离子交换吸附。18、胶体:指分散相粒子直径大小在1nm1m之间的分散体系。19、表面活性剂:在溶剂中加入少量就可以显著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的物质。20、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电离后起活性作用的是其阴离子部分的表面活性剂。21、胶束: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结合体。22、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明

4、显生成胶束的浓度。23、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表面活性剂的亲水能力与亲油能力的平衡关系值,是一个相对的数值,HLB值越小,亲油性越强;HLB值越大,亲水性越强;24、起泡作用:是指表面活性剂(如烷基磺酸盐等起泡剂)使泡沫易于产生并在产生以后有一定稳定性的作用。25、乳化作用:是指表面活性剂(油包水型或水包油型乳化剂)使乳状液易于产生并在产生后有一定稳定性的作用。26、润湿反转作用:是指表面活性剂(润湿反转剂,即润湿剂) 通过降低表面能的吸附(物理吸附)或者与表面反应(化学吸附)使固体表面的润湿性向相反方面转化的作用。27、增溶作用:指表面活性剂(增溶剂)通过在水或油中形成的胶束,使难溶的固体或

5、液体的溶解度显著增加,且溶液呈透明状的作用。28、乳状液:是一种液体分散于与之不相容的液体中形成的多相分散体系,分散相以球形的形式分散于分散介质中。29、高分子化合物:又称高聚物,是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以共价键重复结合而成。30、聚合度:聚合物中单体的基本重复单元数。31、聚合反应:由一种或几种低分子生成高分子的反应。32、加聚反应: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低分子化合物化合为高分子化合物而无任何新的低分子产物产生的反应过程。33、缩聚反应:由许多相同或不相同的低分子化合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但同时析出新的低分子物的反应过程。34、高分子的溶胀:高分子化合物吸收溶剂使体积膨胀的过程。35、交联剂:能使线性

6、高分子产生交联的物质。36、酸化:用酸液溶解地层中的孔隙、裂缝或胶结物以及堵塞物,扩大、沟通地层中原有的孔隙和裂缝,提高地层的渗透率,实现油气井增产、注水井增注的措施。37、压裂:用高压泵车,以高于地层吸入能力的速度,向地层注入高粘度压裂液,当压力达到地层的压缩应力和岩石的张开强度时,岩石破裂而形成裂缝,压裂液中携带的支撑剂停留在裂缝中,使裂缝保持一定的张开程度。38、酸化压裂(酸压):靠酸蚀并延伸裂缝来达到改善地层渗流能力的一种增产措施。39、胶束酸酸化:在酸液中加有胶束剂,利用其增溶作用,将所需的与酸不相容的药剂溶解,使之与酸液和地层流体相容。40、浓缩酸:是以磷酸为主体并含有多种助剂的浓

7、缩液体,是一种缓速酸。41、防膨增注酸酸化:也叫酸化防膨增注技术。是酸化解堵后,用防膨剂稳定粘土的增注技术,是砂岩注水井增注的重要方法。42、自生土酸酸化:是利用一些化合物,中控制地产生有机酸,然后与含有氟离子的溶液反应,在地层中生成氢氟酸。43、缓冲土酸酸化(BRMA):是由有机酸及其铵盐组成的缓冲溶液,保持在一定pH值下,不断产生H+,与氟盐中的F生成低浓度的HF,进行长时间的深层酸化。44、重复压裂:在第一次压裂后,生产一段时间产量降低,再在同一层进行第二次压裂。45、交联剂:通过化学键或配位键能与稠化剂发生交联反应生成冻胶的试剂,有硼、钛、锆/胺、铝交联剂及脂肪酸、铝皂凝胶等。46、边

8、水:油藏外围的水,常可为原油驱动提供能量。47、底水:是由于重力作用,形成同一层中油藏下面的水。48、机械堵水:利用机械方法和纯物理方法封堵水层,一般用封隔器将将出水层位在井筒内卡住,阻止水流入井内。49、化学堵水:利用化学方法和化学剂,靠化学作用封堵水层和油层的方法。50、非选择性堵水:堵剂在油井的封堵层段中能同时封堵油和水的化学堵水方法。51、选择性堵水:堵剂只与水作用,而不与油作用,只在水层造成堵塞,而不堵塞油层;或者可改变油、水、岩石之间的界面张力,降低水的相对渗透率,起只堵水不堵油的作用。52、单液法堵水:将一种液体(含有固相微粒的乳液或无固相)注入到地层中指定位置,经过物理化学作用

9、后,液体变为凝胶、冻胶、沉淀或高粘度液体的方法。53、双液法堵水:分别向地层中注入两种能够发生化学反应液体(第一反应液、第二反应液),注入时,将它们用隔离液隔开,随着向地层中的推移,隔离液越来越薄,到一定程度时,隔离液失去隔离作用,两反应液相遇并发生反应,生成封堵地层的物质,封堵出水段。54、磁性堵水屏障:利用磁场对近井地带内含磁场活化剂的堵水液的作用,在近井地带形成一种堵水屏障,限制地层水进入生产井。55、调剖:通过封堵高渗透层,来调整注水井的注水剖面,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56、油井结蜡:在采油过程中,由于地层温度压力降低以及轻质烷烃的逸出,溶解在原油中的石蜡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并依附在油

10、管壁、套管壁、抽油泵以及其它采油设备上,形成蜡沉积物。57、微晶蜡(地蜡):分子量和熔点较高的,具有支链的长链烃。58、析蜡温度:蜡晶开始析出的温度。59、倾点:指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冷却并进行检查果观察到能流动的最低温度。60、化学防蜡:通过化学防蜡剂抑制蜡晶的生成、长大,抑制蜡晶在管壁上的粘附和沉积,让石蜡随油流带上地面再进行处理。61、机械清蜡:使用抽油杆刮蜡器、钢丝起下的刮蜡片、出油管线刮蜡器或自由浮动活塞等机械工具来清蜡。62、热法清蜡:用热原油、热水或蒸汽进行循环、用电热器或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使蜡沉积熔化而清除。63、化学清蜡:通过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溶解蜡沉积物并带回地面。

11、64、砂桥防砂:指油气井射孔完井后,不再下入任何机械防砂装置或充填物,也不注入任何化学药剂的防砂方法。65、机械防砂:一种是下入防砂管柱挡砂,如割缝衬管、绕丝筛管、胶结成型的滤砂管、双层或多层筛管等;另一种是下入防砂管后再进行充填,充填物常用的有砾石、果壳、果核、塑料颗粒等。66、焦化防砂:向油层提供能量,使原油在砂粒表面焦化,形成具有胶结力的焦化薄层。主要有热空气固砂和短期火烧油层固砂两种。67、化学防砂:是向地层注入化学剂,将地下未胶结的砂粒固结。68、临界流速:指油气井的产量超过某一数值时,出砂量明显增加,这个产量限制值在炮眼地层面上的流体流速就叫临界流速。69、相分离树脂固砂法:将活性

12、树脂量较低的烃固砂液注入地层后活性树脂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仍处于液相,被砂粒接触点处的毛细管力吸引到接触点,树脂固化后将砂粒固结,其它惰性物质充填孔隙空间,保持地层渗透率。70、后冲洗树脂固砂法:注入高浓度树脂液,然后用后冲洗方法,将砂粒间的树脂冲洗至残余饱和度,以保持地层渗透率,接触点处树脂固化砂粒。71、树脂涂层砾石防砂:在地面将砾石表面涂上树脂,然后,将树脂涂层砾石分散支携砂液中注入井下,树脂涂层砾石固结后,在井壁四周形成一个人工井壁。72、流度:是流体流过孔隙介质能力的量度。它的数值等于孔隙介质的有效渗透率与流体粘度的比值, 73、水油流度比:指驱替剂的流度与被驱替剂的流度之比,74、生

13、物驱油技术(MEOR):是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75、聚合物吸附;是指聚合物分子通过弥散力、氢键等作用力浓在岩石孔隙结构表面上的现象。76、机械滞留:是大分子在小孔隙入口处的一种过渡作用。77、水力滞留:是因溶液流动方向的改变引起的滞留。78、活性水:是指表面活性剂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的活性剂体系,属于表面活性剂稀溶液。79、表面活性剂驱油:是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为驱油剂提高油层的洗油效率的方法。80、微乳液:利用胶束溶液的增溶能力,由油、水、活性剂、盐和醇制成的分散体系。81、泡沫驱:以泡沫作为剂的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82、气阻效应:指气泡对通过直径比它小的孔喉的液

14、流产生的阻力效应。83、泡沫质量(或泡沫特征值):泡沫中气体体积对泡沫总体积的比值。84、地下法MEOR:指将选定的微生物注入油层,同时或随后注入为此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合适基质,促使其在地下生长,这样,由于微生物的存在和活性,将使原油采收率提高的一种EOR技术。85、地面法MEOR:是介于化学法和地下法MEOR之间的折衷方法。驱油用的表面洗性用生物法在地面的工厂条件下间歇或连续培养生产,生物表面活性经分离、纯化后,以与水驱一样的常规方式注入油层。86、碱驱:是以碱水作为驱油剂的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87、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指在一定时间内乳状液不被破坏、抗油水分层的能力。88、原油乳状液的老

15、化: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随着存放时间的处长而增加的现象。89、电泳:乳状液在外加电场中,带电液珠将根据其电荷符号相反的电极移动。90、晶格取代作用:指在物质结构中某些原子被其它化合价不同的原子取代而晶体骨架保持不变。91、粘土的水化作用:又称水化膨胀作用,是指水分子进入粘土矿物晶层之间,使晶层间距增大的作用。92、表面水化:是指粘土矿物晶体表面吸附水分子与交换性阳离子而引起的粘土水化。93、渗透水化:指由于晶层之间的阳离子浓度大于溶液内部的浓度,因此,水发生浓差扩散,进入层间,增加晶层间距,形成扩散双电层。94、多核羟桥络离子:三价或三价以上的金属离子,如Al3+、Cr3+、Zn4+等,通过络合、水解、羟桥作用等过程形成的有多个金属原子为核的络合离子。填空题1、水和冰是属于两个 不同 的相,因为虽然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2、物质颗粒越小,分散度越 高 ,比表面越 大 。3、 净吸力 的存在是表面张力产生的根本原因。4、液体接近临界温度时,液相与气相区别消失,界面消失,表面张力趋于 零 。5、雨点落在荷叶上呈小球形,这是 润湿 现象。接触角 小于 90,润湿好; 大于 90润湿不好; 等于 90,完全润湿。6、润湿方程为:气-固=液-固+气-液cos7、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润湿有三种: 沾湿、浸湿和铺展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