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验收试题B卷(10)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468415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验收试题B卷(10)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验收试题B卷(10)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验收试题B卷(10)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验收试题B卷(10)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验收试题B卷(10)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验收试题B卷(10)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验收试题B卷(10)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2011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单元验收试题AB卷(10)命题范围【新人教】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综合检测卷 B卷(测试时间:60分钟 评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据此回答13题。1.下列各项可以用图中箭头a表示的是 ( )A.滑坡、泥石流 B.地震、海啸C.台风、寒潮 D.森林资源、矿产资源2.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箭头b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B.

2、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C.如果箭头a、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较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D.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3.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 ( )A.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C.荷兰人围海造田D.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修建立交桥和地铁 (2010年西安中学统考)读“中国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4.丁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红色荒漠 B.盐碱荒漠C.酸雨 D.冻雨5.结合环境因素考虑,图示的四个区域开发中,乙属于 ( )A.优化开发区域 B.重点开发区域C.限制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 (2010年韶关模

3、拟)读我国生态问题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68题。6.关于图中生态问题描述可信的是 ( )A区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土壤侵蚀,引起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作用 B、C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B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 A区域的生态问题可能引发石漠化 B、C两区域生态问题不同,C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A. B.C. D. 7.D、E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不同,其中 ( )D地森林主要生态功能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E地森林主要生态功能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D地森林主要生态功能是吸烟除尘、减少酸雨E地森林主要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A. B.C. D.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态环境脆弱区北多南少生物多样性锐减南方地区相对严

4、重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人口活动较活跃的地区A. B.C. D. (2010年陕西质检)读“我国某乡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完成911题。9.该地区可能位于 ( )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C.宁夏平原 D.成都平原10.该乡农业产业结构关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 D.地域性原则11.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最有利于 ( )A.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

5、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园建设就是这方面的一种尝试。据此回答1213题。12.下图的生态园生产体系示意图反映该生态园 ( )实现了生产的完全无污染物排放 促进了甘蔗种植的企业化进程 摆脱了生产的季节周期性和地域性 实现了生产过程中能量和资源的梯级利用A. B.C. D.13.不符合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行为是 ( )A.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督管理B.城市大量建设垃圾发电厂C.消费者选用环保产品,减少废弃物D.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和减少浪费 读可持续发展图解,完成1415题。14.E、F、G的内容分别是 ( )A.人口可持续发展、社

6、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B.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C.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业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D.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15.E1、F1、G1的内容可能分别是 ( )A.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控制人口规模、提高生活质量B.健康与卫生、能源生产与消费、保护生物多样性C.农业与乡村的发展、保护大气层、荒漠化防治D.消除贫困化、城市发展、防灾与减灾二、综合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2009年启东中学期末)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

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A处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 )A.农业革命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同时从事农业生产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B.医疗技术水平提高C.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各国政治独立,民族经济迅速发展D.全球气候变暖,更适合人类的生存(2)在原始文明时代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_;在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是_。(3)在图中B位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原因是_促进了城市化,在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有_。(至少答两点)(4)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级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时代。(5)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请列举两例日常生活中符合环

8、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要求的行为。例一:_;例二:_。17.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三十年前我国邻近城市的水体基本上不存在富营养化问题,但是目前我国的东海、南海多次出现赤潮,许多湖泊出现了富营养化。城市垃圾过去是堆放在城市周围的郊区地面,既散发异味,又滋生传染疾病,现在是填埋在城市周围的沟壑内,又出现了垃圾渗滤液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问题以及垃圾产生的气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问题。材料二 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材料三 漫画“我不进城”材料四 我国政府坚决实施退耕

9、还林还草工程,实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很多地方以此为契机,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替代产业。退耕后的农民既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口粮,又从多种经营和其他副业中增加了收入。(1)材料一所述的污染的污染源有哪些?治理措施有哪些?(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3)大树移植可使城市迅速绿化,但该绿化以山区的森林植被破坏为代价,试分析山区森林植被破坏给下游地区和城市造成哪些影响?解析及参考答案1.解析: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而滑坡、泥石流、地震、海啸、台风、寒潮都是自然灾害。答案:D2.解析:当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

10、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再生速度,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答案:C3.解析:人类围湖造田会导致湖泊的调蓄能力下降,引发或加剧洪水灾害,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答案:A4.解析:丁区域有色金属冶炼广布,降水多,主要环境问题是酸雨。答案:C5.解析:乙区域为我国长三角,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现应属于优化开发区域。答案:A68.解析:本题组全面考查了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后果以及生态建设等知识,图中BC区域都表示的是土壤侵蚀,其中B为山地丘陵地带要更严重一些;A所在的云贵高原由于土层薄,水土流失易造成石漠化现象。D位于西北干旱区与东部耕作区之间,而E位于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区,环境问题不同,两者生态建设的意义自然不同。结合图例可判断南方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较大,同时生态环境问题多发区也是人类活动强烈区,说明人为原因是生态破坏的重要因素。答案:6.B 7.D 8.C911.解析:该地种植业以大豆、玉米和牧草为主,特色养殖业养殖野猪、狍子、山鸡等,据此可判断该地区可能位于松嫩平原。该地的农业生产已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答案:9.B 10.C 11.D12.解析:受水热等条件的限制,甘蔗生产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