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古代汉语专题》作业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4679187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古代汉语专题》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大《古代汉语专题》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大《古代汉语专题》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大《古代汉语专题》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大《古代汉语专题》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古代汉语专题》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绩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专业:汉语言本科学号:姓名: 闫兵爱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 一、填空1、公元100年,着名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 标心着汉字学的创建。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 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 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3、古文字指小篆

2、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古文字学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4、汉字改革从甲午战争之后_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着作主要有卢慧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O5、关千汉字的来源字要有以下说法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 创制期,约在距今 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 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个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8、商代文字指的是公元前

3、 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 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 金文、陶文。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 表意方式属于属于象形表意。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金文。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与绿帛上面的文字。12、秦文字指秦统二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主要特点 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13、今文字属于符号表意文字;

4、主要特点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字体的变化。15、今文字字体的种类有 主要是隶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 O16、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把篆书圆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17、秦代的官方标准文字是小篆出代官方标准文字是隶书。18、东汉隶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体益加方正,笔画更为匀称,且增加了波势和挑法。 即运笔时横、捺等笔画有如波浪起伏之状,某些笔画在收笔时,作向上挑起状。19、和隶书相比,楷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 笔势方面。楷书取消了波势挑法,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此外,

5、字的整体形状也由隶书的扁平变为正方。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 5分,共50分)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答:早在先秦时期,一些学者,就开始了对汉字的思考,他们对于汉字的本质、起源与功能提出了 自己说法。如周易系辞下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 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上古结绳 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周礼提出了 “六书”的类别名目。 左传有“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的说法,韩非子也说“古者,仓颉之造字也,自环者为私, 背私为公”。这个时期还对文字进行了

6、收集整理和规范,周宣王时,太史籀撰写了史籀篇。主要依 据是文献的记载。2、谁创造了 “部首”,“部首”的含义、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答:部首是许慎创造的。说文解字按照具有相同偏旁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了归类,把具有相同 偏旁的字归为一类,这样的类,许慎叫它作“部”,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 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曰部首。许慎用汉字部首系统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解释部首之间、 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筑了一种优秀的范式。说文解字 用部首编排单字的方法为辞书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3、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联的理论

7、是怎样形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答: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联的理论由郑樵率先提出,而后经过戴侗等人的传承和不断完善,最后 成为一个体系完整,组织严密的汉字结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汉字整字是由一些基本字(即基本部件) 通过不同的组合而形成的。这种组合,不仅是多方式的,而且是多层次的。这种理论还认为,在字与字 的产生关系并不是并列的,而是一种次第相生的关系,一些字是产生另一些字的基础,另一些字是在这 些字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样,全部汉字就可以通过它们的组合与相生关系,排列出一个系统的谱系,成 为一个相互联系、次第相生的有机统一体。这种理论符合汉字的实际情况,符合现代系统论的思想,从 而把汉字

8、结构理论推向了符合现代科学规范的高度。用系统方法来研究汉字系统,比现代学者使用系统 科学方法研究汉字早了七百多年。这在汉字学史乃至语言学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4、从唐代起,“说文学”流传至今的代表性的着作有哪些,最负盛名的是什么?答:从唐代起,就有学者从各个角度对说文进行研究,有研究其所收字者,有进行文字校订者,有注释者,还有研究其体例者,等等,从而形成了一个“说文学”流派。流传至今的代表性着作有:(1)南唐末徐借说文解字系传;(2)宋初徐铉校订说文解字;(3)明赵颐光说文长笺;(4)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5)清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6)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说文释 例等等,其中段玉裁的说文解

9、字注最负盛名。5、简述戴侗六书故的特点和贡献。答:戴侗的六书故是一部探究“六书”本义的着作,他把说文部首改造后,按义类归为九 大类,每类又包括若干的部首。然后把所收字按义类编排。戴侗的贡献有:第一、开创了把说文部 首按义类归纳为大类的做法,这样做的好处是,使人们更容易看到各有关部首在表义功能的方面的相互 关系。第二、从说文部首中分析出了最小的表义构件与复合部件,建立了汉字表义最小部件系统。六书故的这种做法,对后来的学者也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6、19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 80年代,汉字学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答:文字学的名称发生了变化。章太炎把研究文字的学问改称“语言文字之学”。文字学与语

10、言学分家。唐宋以来的“文字之学”,包含着音韵学和训诂学,学科混淆,界限不明, 现代一些学者试图廓清文字学与语言学的界限,逐渐地把训诂学、音韵学从“文字之学”中分离出去, 这时,才有了 “文字学”这个名称,并用为研究文字的学科的专称。文字学研究对象缩减。传统的汉字学研究,一直都是以形音义俱全的汉字为对象的,汉字学的研 究对象包括字形、字义、字音三个方面。近代的汉字学研究对象缩减为只限于字形。(4)研究领域的拓展。这一时期的汉字学研究领域拓展主要表现在古文字学的独立与汉字现代化的 研究。7、简述古文字学的独立过程和集大成的着作。答: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古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

11、还包括秦汉时期的 缴帛文字。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我国自宋代以来,就有金石学的研究,金石 学虽然涉及到古文字,但它以金石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的古文字并未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自19世纪末以来,随着甲骨文的发现与金文、陶文、玉石文字和简帛文字等材料的陆续发现,与学者治学方法的 现代化,使它从金石学中独立出来,科学的古文字学得以建立,迅速成为汉字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对于古文字的研究重点,主要是资料的搜集、整理、刊布文字和考释。20世纪80年代后,对于古文字的研究则主要是成果的汇集、理论阐释、古文字学史与古文字学知识的推广 和应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

12、结集前人研究成果的集大成着作。于省吾、姚孝遂主编的甲骨文字诂林 1-4册,是甲骨文字考释的集大成之作。金文研究在资料汇编方面有: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于省吾商周金文录遗,还有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青铜器集录(1963),收青铜器照片845件,铭文500多件。这三部书大体包括了 1950年之前流传于世的金文资料。另有徐仲 舒主编商周金文集录(1984),收解放后新出土的铜器铭文九百七十三件。邱德修商周金文集成。台湾严一萍编金文总集艺文印书馆1983。这是一部集中前人研究成果,带有总结集成性的着作。在金文考释方面,主要有:吴闿生吉金文录(1933)、柯昌济金文分域编(1929

13、)。汇集各家考释的有周法高主编金文诂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5年出版。金文诂林附录香港中文大学1977年出版。金文诂林补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1年出版。日本白川静金文通释(1962 1984年)已出五十六辑之多,在考释方面亦可谓集大成之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世民、陈 公柔等先生,在夏鼐先生的指导下集体编纂而成的殷周金文集成,是一部收录金文着录的最为重要 的着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释文则是对集成文字的考释。睡虎地秦墓 竹简,集中了学术界对秦简文字的考释意见。高明编着古陶文汇编,是迄今收录陶文资料最为丰 富的总集,代表陶文着录的最高成就。8、什么是刻划记号

14、?汉字起源与刻划记号是什么关系?答:刻划记号是古代刻划在某些实物上用来记事的符号。从古籍记载及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来看,刻划记号是汉字的直接来源之一。刻划记号有多种,书契即是其中之一。书契符号最初用来计数或表达某种意义,后来与一定的言辞结合起来,有了固定的读音和写法,就演变成了文字。刻画符号还包括陶器符号。我国远古时代的先民在烧制陶器时,往往在上面刻划或绘制一些具有某种意义的符号,被当今的学术界称为“陶器刻划符号”。这种符号也是汉字的源头之一。9、什么是六国文字,战国时期文字变革产生了什么结果?10、答:六国文字也称东土文字,又称古文或战国古文。战国时期文字变革产生了如下结果:第一,

15、文字异形,即对同一个字,各国的写法各不相同。第二,文字的书写风格由西周时浑厚凝重趋向华丽纤巧。有的变为美术性的文字。第三,六国文字的出现严重地破坏了汉字书写的统一性和规范性,给各地的交流造成了很大的困难。11、古文字从商到秦的变化呈现出哪几种趋势?答:古文字从商到秦的变化呈现出四种趋势。第一,纯表意字逐渐减少,表音字逐渐减少,形声字逐渐增多。个体文字的构成,逐渐向意音文字发展。用字中的假借字也在逐渐减少。第二,古文字个体字的内部构造,在不断地向 1形 1义 1音的结构类型发展。第三,古文字的构形系统的有序性在不断的增强。这主要表现在基础构件的构字率在不断的上升。基础构字部件率的上升,表明汉字的结构体系向着有序化发展。第四,汉字的形体逐渐固定。三、翻译下列古文1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蹦道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许 慎说文解字序)答:往古的时侯,伏羲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