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含解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4678256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专题限时集训(三)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对应学生用书第147页)(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洛阳统考)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争霸战争频繁,管仲提出:“国之所以为国者,民体以为国。”“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表明他()A代表平民阶层的利益B推崇儒家的治国理念C反对频繁的争霸战争 D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D管仲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故A项错误;管仲改革应该是推崇法家的治国理念,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管仲反对频繁的争霸战争,故C项错误;根据材

2、料“国之所以为国者,民体以为国”“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可以看出其关注民生,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故D项正确。2(2017济南模拟)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属于()A强调赏罚分明的法家思想B认为人生无常的道家思想C提倡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D主张选贤任能的墨家思想D根据材料“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可知,这属于主张选贤任能的墨家思想。强调赏罚分明的是法家思想,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认为人生无常的是道家思想,不符合题意,故B

3、项错误;提倡为政以德的是儒家思想,不符合题意,故 C项错误。3(2017咸阳模拟)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被严厉禁止。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A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B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C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D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D由材料可知,古代中国的朝廷重视研究天文,研究官员甚至担任高官,这有利于天文学研究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天文学研究的作用,故B项错误;如果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政府就不会组织官员去研究天象,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古

4、代中国严厉禁止民间私藏、研习天文学,其研究被政府垄断,这是统治者对自己政权的一种维护,故D项正确。4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挤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B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D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D医学的主要目的是治病救人,不在于教化病人,故A项错误;“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挤之,德逾于此”强调的是医学家的道德,不是伦理,故B项错误;医术的基础是医学理论,故C项错误;通过“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挤之,德逾于此”可以看出,在行医的过

5、程中,儒家所倡导的价值观对医学家有一定的影响,故D项正确。5(2017潍坊模拟)汉元帝在做太子时,见其父汉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法吏”,便劝谏说:“陛下治国太偏重于刑法,应该起用儒生,实行德政。”汉宣帝勃然变色,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当时() A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B儒法对立现象严重C儒学统治地位受冲击 D以法治国趋势出现A根据材料“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可知,“霸王道”指法家思想,“德教”“周政”指儒家思想,汉朝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汉宣帝父子在治国思想上的分歧,B项在材料中无体

6、现,故B项错误;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就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错误;汉代儒学吸收了法家思想,在治国时强调外儒内法,故D项错误。6唐宋儒生学者有借住寺院读书的风气,据学者统计,“读书山林寺院,论学会友,蔚为风尚,及学成乃出应试以求闻达,而宰相大臣、朝野名师亦即多出其中”。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儒佛思想融合趋势显著B寺院开放顺俗倾向明显C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山林寺院体现文人追求B材料中儒生只是在寺院读书,并未说明是儒佛的融合,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可知,寺院为儒生提供读书会友的场所,这说明佛教寺院的开放性和世俗化,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中文人的追求仍是“学成

7、乃出应试以求闻达”,寺院只是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场所,故D项错误。7(2017西安模拟)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B“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山水画的特点,但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可以得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意在笔先,以形写神”,故B项正确;“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说的是草书的结构特点,故 C项错误;“真景实

8、现,返璞归真”更多的是一种写实的手法,故D项错误。8(2017石家庄质检)论语在汉代不受重视,只被看作辅助读物,孟子 在北宋之前连经书都不算,南宋朱熹对论语孟子加以解释后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这表明()A四书为阐发孔孟思想而作B魏晋战乱使儒学传统断绝C理学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产物D传统儒学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D四书出自先秦儒家四位代表人物之手,并非为阐发孔孟思想而作,故A项错误;魏晋战乱使儒学受到冲击,但并没有断绝,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理学的出现是受到释道的影响,故C项错误;朱熹的做法强调孔孟在儒学中的地位,有利于重续儒家的道统,符合复兴儒学的新时代内涵,故D项正确。9(2017烟台诊

9、断)王阳明认为:“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王阳明意在强调()A万物皆有天理 B“灵明”是良知C人与自然的和谐 D“天人感应”思想B材料中引文的大意:如果这个世界没有我这样的人来认知,这个世界怎能存在呢?这突出反映了其主张人心之“灵明”就是良知,良知即是天理,故不可在良知之外求天理。据此分析可知,万物皆有天理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灵明”是良知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人与自然的和谐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思想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10(2017临沂质检)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

10、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这种现象()A助长了心学空谈心性之风B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C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D导致程朱理学丧失统治地位B根据材料“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可知,这一时期儒学家的做法是做实际学问,不会助长心学空谈心性之风,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可以得出以“礼学”代“理学”,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故B项正确;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程朱理学始终占据

11、官方统治思想地位,故D项错误。 11(2017日照模拟)明代文学家冯梦龙(15741646)在广笑府叙中说:“又笑那孔夫子这老头,你絮絮叨叨说什么道学文章,也平白的把好些活人都弄死了”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道德观念正统地位动摇B社会对个性解放的憧憬C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排斥D思想解放潮流已经兴起B传统儒学道德观念动摇是在近代的新文化运动时期,故A项错误;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借小说之口,表达了对以孔子为首的传统儒学束缚的否定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憧憬,故B项正确;孔子并非完全等同于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学也只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思想,故C项错误;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兴起于维新变法时期,不是

12、在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时代,故D项错误。12(2017德州期末)以下是清代的观台楹联“乐备礼明真富贵,臣忠子孝大文章”“奸雄百计得便宜难免当场唾骂,忠贞一时受困苦须知后世称扬”等,这主要体现出古代戏曲的()A教化功能 B娱乐功能C程式化特点 D虚拟性特征A根据材料“乐备礼明真富贵,臣忠子孝大文章”“奸雄百计得便宜难免当场唾骂,忠贞一时受困苦须知后世称扬”可以得出古代戏曲的教化功能,故A项正确;古代戏曲有娱乐功能,但材料信息中没有提及,故B项错误;古代戏曲有程式化特点,但材料信息中没有提及,故C项错误;古代戏曲有虚拟性特征,但材料信息中没有提及,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

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伴随着汉字、汉文化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儒学在朝鲜三国时期即得到国家承认,得以广泛流传。当时在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之中,高句丽因接壤中国,汉文化的传入相对较早。据朝鲜史书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 载,小兽林王二年(372年),高句丽正式设立“太学”作为国家的最高学府。“太学”中也设有博士,以贵族子弟为教育对象,为国家培养官吏。这显然是模仿了中国官方的教育制度。至于教育内容,根据北史旧唐书记载中国典籍在高句丽流传的情况,有“五经”“三史”、三国志晋阳秋等,可以探知其“太学”以儒家经典作基本教材,所授内容则是中国的经学、史学和文

14、学,而中国的史学和文学亦皆贯彻着儒学的精神。由此可知,当时官方推行的是儒学的教育。太学之外,民间普遍设立“扃堂”,(扃jin,本义:从外面关门的门闩)教授平民子弟,旧唐书高丽传载:“俗爱读书,至于衙门厮养之家,各于街衢造大屋,谓之扃堂。子弟未婚之前,昼夜于此读书习射。其书有五经及史记汉书、范晔后汉书三国志、孙盛晋阳秋玉篇字统字林,又有文选,尤爱重之。”朝鲜李朝后期(1719世纪),由于长达七年的反对日本入侵的壬辰卫国战争,加之北方女真族的两次入侵,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造成内外矛盾交困,封建社会急剧衰退。朱子学日益流于空谈性理,严重脱离社会现实,无补世用。于是,以柳馨远、李瀷、丁若镛、洪大容、朴

15、趾源、朴齐家、崔汉琦等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立足于社会现实,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他们深受从中国传入的启蒙思想及实证的考据学的影响,并借助于欧洲科技典籍,积极寻求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案,特别强调儒学中“经世致用”及利用民生的思想,力倡远虚文近实用,学以致用,以变革社会,救国救民。于是形成了朝鲜儒学中打破朱子学传统的重要学术思潮实学思想。(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儒学在朝鲜半岛传播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朝鲜对儒家文化的态度。(13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儒学在朝鲜三国时期即得到国家承认”“高句丽因接壤中国,汉文化的传入相对较早”可知,从汉朝开始传入,高句丽传入最早;根据材料“高句丽正式设立太学,作为国家的最高学府”“民间普遍设立扃堂”可知,国家建立儒学教育体系;根据材料“太学以儒家经典作基本教材”“所授内容则是中国的经学、史学和文学”可知,教授中国儒家经典和历史;根据材料“朝鲜李朝后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