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摄影光线的分类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4676488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视摄影光线的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影视摄影光线的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影视摄影光线的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影视摄影光线的分类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影视摄影光线的分类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视摄影光线的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视摄影光线的分类(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视摄影光线的分类影视摄影中照明物体的光线往往不止一种。在外景,除 了直射的阳光外,还有天空的散射光和环境的反射光;在室 内,晚间也会有不同的灯光照明。许许多多的不同光线构成 了环境的光效。为了模拟自然光的各种光效,为了更好地运 用光线去创作,我们必须对每一类光线的性质进行研究,找 出他们的特点和异同来,才能灵活地运用它。 对光的分类有三种方法:按光线的来源分、按光线的投射方 向分、按光线造型作用分。 一、按光线的不同来源分类 一切可以发光的光源,根据其来源可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 大类。1 自然光天然发光的光源均称为自然光。从影视摄影的角度讲,可利 用的自然光主要是太阳和天光。太阳是主要发光光

2、源。太阳 光除直接照射到地球上外,一部分光被大气层吸收,透过大 气层再照射于地面,此光我们称为天光。近年来由于胶片的 感光度的提高以及增感镜头的出现,摄像机的灵敏度不断提 高,有时可直接拍摄月亮和月光下的景物,那么月亮也可以 算为自然光了。此外,在阳光照射下,建筑物、墙壁等的反 射光也属于自然光。自然光的特点:亮度强,照明范围广而均匀。但它的亮度、 照射角度、距离远近、色温等往往不以创作者的主观意志为 转移。自然光的强弱随季节、时间、气候、地理条件的变化 而变化。一年中,夏天光照最强,可利用拍摄的时间最长; 冬季最弱,可利用拍摄的时间最短。日照强弱又受天气变化 的影响,分为睛、阴、晦、雾、霾、

3、雨、雪,其光照度也各 不同。地理条件变化对日照强弱的影响也很大,如所处的经 纬度不同,海拔高低的不同,其照度、色温也不同。海拔较 高的地区,直射阳光较强,散射的天空光较弱,景物反差较 大,天空暗蓝色。 相反,海拔较低的地区, 天空散射光较强, 景物反差较柔和。 靠赤道越近, 日照度越强。 在高山、 平地、 高空、海底所受光强弱也各不相同。一天之内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黎明、日出、上午、中午、下 午、日落、黄昏、夜晚等各种不同的光线照射情况,不同时 期太阳光的特征各不相同。如图 6 3 一日之内太阳光的变化情况 日出和日落 当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到离开地面15 度角之间的时间属于日出时刻;而当太

4、阳西落,从地面15 度角降到地平线以下的时刻称为日落时刻。日出和日落时刻光线特征基本 相似,因此拍摄技术手段也相似。此时的光线特征是:太阳透过厚厚的大气层到达地面,绝大 部分的短波光(蓝紫光)被大气层吸收并扩散,形成蓝色的 天空,所以天空光色温较高,亮度较强,只有波长较长的光 线(红橙光)到达地面,所以此时的太阳呈现红橙色,色温 较低,直射阳光减弱,温暖而柔和,被摄体的水平面(或者 叫背光面) 被高色温的天空光照明, 垂直面(或者叫受光面) 被低色温的太阳光照明,形成冷暖对比,画面色彩多变化; 这时刻阳光较低,景物面向阳光的垂直面光线较强,照度较 高。而水平面光线较弱,因此景物照度分配不均匀,

5、形成明 暗对比,物体在地面上有一个长长的影子。 这一时刻由于具有以上一些特点,是拍摄彩色片的黄金时间, 而且时间比较短,光线变化较快(亮度和色温)不易掌握。 一般只能拍摄一、二个气氛镜头。所以这一时刻被称作效果 光时刻,也被国外一些大师称为“黄金小时”。 上午和下午 当太阳继续升起或下降,它对地面的照射角度为 15 度到 60 度之间,分别为上午和下午时刻。此时光线的主要特征是:光线穿透大气层的行程较短,变化 不大,被光线扩散的光线远小于日出日落时刻,因此直射阳 光色温较高。这段时间较长,光线变化缓慢,照度和色温几 乎不变, 色温大约在 5600K 左右。景物中垂直面和水平面都 受到均匀的照明

6、,对人物面孔有良好的表现力,不会歪曲人 物形象,因此在外景拍摄中把这一时期作为主要拍摄期或叫 做正常照明时刻。 中午60 度时间继续前移, 太阳上升, 由上午 60 度角延续到下午 角之间的时间为中午时间,这一时间近似垂直地照射地面景 物,水平面较亮。垂直面较暗,使被摄体垂直面与天空形成 强烈的反差。传统的照明方法认为,中午的光线不利于拍摄。此时人物处 于顶光照明,容易歪曲形象。一般情况下,这时不宜拍摄人 物近景镜头。全景镜头只要景物合适,画面有良的层次,选 择逆光拍摄还是可以的。比如,拍摄大面积的麦田,用顶光 照明,可以得到良好的层次,只要注意处理好和天空的反差 就可以了。 黎明与黄昏 由东

7、方发白到日出之前这段时间称为黎明;太阳落山,地面 景物依然可见,称为黄昏。这段时刻光线的特征是:太阳在 地平线以下,阳光把高空的大气层照亮,地面景物被来自天 空的散射光照明,景物处于深暗之中,失去了细部层次,只 能看到概貌;光线分布不均匀,水平面较亮,垂直面较暗, 一切处于朦胧之中;天空是最亮的部分,既是光源又是拍摄 对象,这时天空和地面景物形成具大的反差,其亮度范围大 大超出了胶片和摄像机的宽容度。拍摄时如果按天空曝光, 地面景物将呈现剪影状态。此时刻是拍摄夜景画面的理想时刻,摄影师常常用来拍摄夜 景和选定气氛镜头。拍摄外景主要靠自然光,人工光多作为辅助光运用。由于自 然光受诸多条件的限制,

8、往往不能以创作者的主观意志为转 移,因此,摄影师需要注意观察、掌握自然光的变化规律, 以便结合自己要创作的艺术形象选择运用。2 .人工光一切由人加工制造的发光光源均为人工光。如灯光、反光器 (反光板、反光镜) 。影视摄影中常用的灯光有白炽灯、碳 弧灯、碘钨灯、卤钨灯、镝灯等。反光器又有全反射和漫反 射等多种。人工光的特点:发光强度低、照度范围小,因而灯光与被摄 物体的距离远近对照射范围与强度大小影响极大,但它的亮 度、照射角度、距离与色温完全可以人工控制和调节。运用 人工光创造丰富的画面影调、塑造人物形象和不同的光线效 果,可不受季节、时间、气候、地理条件的限制,可按创作 者的艺术构想从容进行

9、创作。但运用不当会使影像失真。 二、按光源的投射方向分当被摄主体和摄影机的位置分别确定后,根据光源的投射方 向和摄影机之间所形成的角度, 可分为顺光、 前侧光、侧光、 后侧光和逆光五种;以灯光所处垂直面的位置可分为顶光、脚光等。(见图 6 4)图 6 4 光线投射方向示意图1 .顺光灯光高度与摄影机高度相接近、相处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光 线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相一致,为顺光,也叫正 面光。顺光照明的特点: 物体被均匀照明, 只能看到受光面 (亮面), 看不到暗面(背光面) ,投影被自身遮挡,有利于消除不必 要的投影;层次平淡,对象具有暗轮廓形式;画面色调、影 调主要由物体自身的色彩和明暗

10、层次所决定,能很好地表达 物体的固有色,但这时景物本身色彩的选择、明暗的配置十 分重要;能冲淡被摄体的皱折,不能表现出物体表面凹凸不 平的结构,不利于表现被摄体的立体感、质感,也不利于拍 摄多层景物和大气透视效果,景物空间感不强,画面显得平 淡,没有起伏,所以有时又叫做平光。一般多用散射光做正面辅助光照明,或用小聚光灯做修饰光 使用。有时也做主光用,获得影调柔和的造型效果。正面光 常常用在高调画面的光线处理中。2 .前侧光光源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 45 度左右角称为前 侧光或侧顺光、斜侧光。前侧光照明的特点:被摄体具有较大的受光面和较小的背光 面,能产生明暗过度的影调层次,既能看到物

11、体的全貌又具 有一定的立体感, 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质感和形态感; 前侧光照明下景物会产生投影,处理得好可丰富画面构图。 一般多用直射光从侧顺光光位作为处理人物的主光,或修饰 景物、人物的局部。前侧光是摄影艺术中运用最多的光线。3 .侧光光源投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 90 度左右角的光线为 侧光。侧光的特点:在侧光照明下,被摄体受光面和背光面各占一 半,投影在一侧。虽然物体看不清全貌,但亮面、次亮面、 暗面、次暗面和明暗交界线等五种影调成分显著,画面的立 体感较强。如果被摄体是粗糙的表面,在侧光下可获得鲜明 的质感。有时它能夸大表面粗糙不平的结构,造成强烈的造 型效果。 侧光做修饰光

12、使用时, 能突出对象局部细节和形态, 如修饰服装的光线就是如此。利用侧光照射景物明暗反差大,缺乏明暗过渡的、细腻的影 调层次,一般不用它表现正常的人物肖像,但必要时可以用 来拍摄某些特殊光效、创造特定的光线气氛。侧光的运用要 注意受光面和背光面的亮度比值,即处理好光比。4 .侧逆光光源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 135 度角左右的光线 为侧逆光或者后侧光。侧逆光照明的特点:被摄体大部分背向光源,受光面呈现为 一个较小的亮斑,或勾画出对象的轮廓形态,使之与背景分 离,有利于表现多层景物和大气透视,使画面具有一定的空 间感和立体感;在造型上能使画面增加一块亮斑,加大景物 亮度范围,使画面生动活

13、泼;表现人物时,一般需要加正面 辅助光。若用侧逆光做主光,辅助光不可超过它的亮度,否 则会造成虚假的人工痕迹。5 .逆光光源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 180 度角左右为逆光。 逆光照明的特点:物体在逆光条件下只能看到背光面而看不 到受光面,缺乏立体感和质感表现,但物体有明亮的轮廓光 照明,可勾勒景物的轮廓,使景物的轮廓形态鲜明;在造型 中,逆光能使主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从而使主体突出,适 合表现多层景物和大气透视效果,使画面空间感加强;拍摄 人物肖像时,可用逆光修饰人物;拍摄特定艺术效果的环境 或肖像时,正面补助不同亮度的散射光照明可使画面产生不 同的明暗对比关系,造成景物的剪影、半剪影

14、等不同效果。 近年来由于胶片的宽容度和摄像机的动态范围的提高,人的 面部处在暗部也能表现出皮肤的质感和影调层次,因此人们 结合内容使用逆光做主光,拍摄人物肖像可获得更为生动、 自然的银幕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逆光条件下的景物背光面主要受蓝色的天空 散射光和彩色的环境反射光照明。在现代的影视技术条件下, 可以充分再现出背光面的色彩,所以逆光条件下拍摄能使画 面色彩丰富,这也是近年来一些影视作品愿意在逆光条件下 拍摄的原因。6 .顶光从被摄体上方投来的光线为顶光,当光源的高度超过 60 度 以上时就成了顶光光效。顶光照明的特点:顶光下的环境,水平面照度较大,垂直面 照度较小,形成较大明暗反差,画面缺

15、少明暗过渡的中间层 次,造成硬调效果;拍摄肖像时,头顶、眉弓骨、鼻梁、颚 骨、上颧骨等部分明亮,而眼窝、鼻下、两夹处等较暗,眼 窝下陷,颧骨突出,形成骷髅形象,丑化人物,造成异常感 觉。非有特定的造型要求,一般要避免使用顶光拍摄人物肖 像。用顶光拍摄人物肖象时,多半都是为表现特定的光效, 或烘托某种特定气氛。如影片一个和八个中,多用顶光 照明。顶光是反常的光线,但是在自然光效法中,只要把光比处理 的合适,不一定形成反常效果,有时能表现出自然光的真实 效果。(此处联接视频 338 、339 、3310 )7 .脚光从被摄体下方投来的光线为脚光。脚光照明的特点:光影结构与顶光相反,能使被摄体形成非

16、 正常效果,造成异常效果,同样属于反常光线,丑化人物形 象;在自然光效法中,多用于表现特定的光效,如油灯、炉 火、烛光等;或用于渲染特殊气氛,如恐怖、惊险,或丑化 某一人物造型。(此处联接视频 3311 )脚光也可用于作修饰光使用,修饰眼神、衣服或头发等。在 拍摄玻璃柜、水池等对象时,脚光可增强被摄体的立体感和 空间感。侧光、侧逆光、逆光均能造成很长的投影,运用得当可丰富 画面构图、创造剪影、 半剪影的光线形态, 增强画面的美感、 恐怖感、神秘感,渲染艺术气氛,塑造特定的造型效果。 三、按光线的造型作用分按光线的造型作用可把光线分为主光、副光、修饰光、环境 光、轮廓光、效果光、眼神光等。1 .主光在拍摄一场戏或一个镜头时,表现主要光效的光为主光,即 在确定被摄对象的造型形象中起主要作用的光线。主光是塑 造环境和刻画人物的主要光线,它决定环境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