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1)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4676135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邓稼先(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邓稼先(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邓稼先(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邓稼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邓稼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姓名: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编号:课题:邓稼先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课程标准要求七年级学生应该要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教材分析A、邓稼先是第四单元传记体裁中的一篇,是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2.了解传记类文章的特点.3.学习杰出人物的崇高品质和奋斗精神. B、该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分析:本篇在本单元中属典型人物,典型文章.1.邓稼先在中国历史性重大变化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本篇是传记类中的回忆性散文,形式灵活,感情充沛,学生易于理解和

2、接受.3.邓稼先的优秀品质和奋斗精神,典型且感人,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式的人物.理解了邓稼先,才能很好地执行语文教科书的指导思想联系生活。C、体现教育价值的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材处理情况说明:本课时是在学生自学基础上的新授课.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并学习邓稼先无私奉献的精神、忠厚朴实的品格和深沉的爱国情怀,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和爱国情怀之所以成为重点难点,3、学生分析A、学生经过半学期的学习,默读的水平已有了初步的长进,对于课文的整体初步有了把握,分析能力也有改进。B、对于人物形象的把握,答题格式已经非常完善,但是对于问题的分析不够全面。C、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对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的估计二、学习的具体

3、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主动积累文中的重要成语和词语主动搜集资料,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主要事迹,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2、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邓稼先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为祖国富强而勤奋学习的人生观。三、评价任务及与目标的对应关系教学过程设计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评价开放导入核心过程推进开放式延伸教师提出大问题一、图像引趣导入 教师展示预先准备的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视频资料。师:谁来说说原子弹、氢弹实验成功的重大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美

4、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回忆散文邓稼先,感受这位科学巨人无私的献身精神和“纯正”的人格魅力。核心问题生成与展开二、基础知识老师:对!他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人公邓稼先,邓稼先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做了哪些工作?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作者杨振宁老先生写的饱含深情的文章邓稼先(出示课件)老师:在学习本课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一位与邓稼先有着长达半个世纪友情的作者杨振宁(出示课件,让学生读出,教师随机补充有关作者的情况)老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字音字形(出示课件),下面哪两位同学能够到黑板写出来。(学生写出,并纠正,教师进行补充)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下面大家快速默读全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小标题的内容老师给大家一些方法提示记叙文采用要素串联法,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这篇文章很长,长篇的文章常常要使用小标题,使用小标题可以把相同的内容独立起来,自成章节,使文章的焦点更加醒目清晰,便于读者阅读和思考老师给大家的方法是:巧用文章小标题,采用题目扩展法,或摘录文中的重点句生思考,后找一生说分别说出六段内容()第一部分,回顾中国历史,突出邓稼先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第二部分,简介“两弹一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以凸现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第四部分,写作者得知中国原子弹工程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不禁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为邓稼先

6、而骄傲第五部分,描绘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荒凉,赞颂他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第六部分,对邓稼先一生的总评价,他是永恒的骄傲而采用表示先后顺序的关联词,比如首先、然后等等,将段意串联、合并就可以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2、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3、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要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四、总结今天我们的学习包括大家一起说生字词、文学常识、背景透彻,课文结构的把握以及两个小的知识点,其中让同学们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希望同学们注意总结做好收集。课上还有五分钟时间,打开课时练p2做”巩固提升“的1-4小题,做完的对子互相批改做好纠正。五、作业布置课下把本课课后生字词加重点字词写三遍。

7、为了避免学生答不出来今天所学的内容,所以事先准备好资料让学生事先预习。学生这时候就要从听老师的导入转入对知识的寻找阶段,会看课下注释以及参考资料个别学生对个别生字词的掌握不够牢固,对成语的意思认识不深,不知道怎么样去运用。内容的回答肯定是不够规范的,可能会出现学生按照课文各部分的小标题来回答,所以教师要在学生方向偏离的时候适时点拨。问题2的回答学生可能会摸不着头脑,可能会按照小学的惯性思维答总-分-总;分-总;总分。类似这样的回答,教师在必要时可以直接讲述问题三已经逐步把学生的思维从课文内容的把握转向对任务形象的分析,有利于与第二课时衔接。本片作为下学期的第一篇课文,比这上学期有了一定的难度,直观呈现和谈话导入,易于让学生接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强化学生对课本的把握七年级学生答题是不够规范的,所以在问问题之后教师要给学生答题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方向下才可以有正确的解题思路。问题的呈现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一步步的问题呈现更易于学生接受,其次较难的问题也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跳一跳摘一个桃子。课后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