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4675171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反思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这一节,要求学生会通过观察几何图形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并能通过正确的分类动手探索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具体说:(1)正确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会将两个三角形相等的边和角对应重叠在一起,看是否重合;(2)相信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一定要3条边和3个角都相等,可能一边或一角相等就足够(这个判断不一定要正确,但要有这种想法,探索命题的真假才有可能);(3)能正确地将三角形的6个元素按条件的个数分成:一个元素:一个边或一条角对应相等。两个元素:两边或一边一角或两角对应相等。三个元素:三边或两边和一角或一边和两角或三角对应相等。或者按:边(一条边或两条边或三条边分别

2、对应相等),角(一个角或两个角或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边和角一条边和一个角或一条边和两个角(又分为角边角和角角边两种)或两条边和一个角(又分为边角边和边边角两种)分别对应相等;(4)能将分好的三大类(12小类)条件用画图的方法进行验证,找出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三条公理和一条定理;(5)能用这四个判定,直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或能补充一个条件使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节我用四课时完成了“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学习。我的最大收获就是无论证明何种类型的全等题,学生都很少出现用SSA(假命题)证明全等的情况,而且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能比较清楚地表达验证的过程,并准确选择方法进行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所以说,本部

3、分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成功的,既给学生留下了比较充分地探索空间(如第一节课),又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如第二课时),同时注重了必要的练习巩固(如第四节课)。就第三节课来说,首先,本节课设计了探究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好奇心得以持续发展。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归纳概括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对问题的本质理解更为深刻。学生不仅知道了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方法,而且明白为什么可以通过它们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也对“边边角”不能作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反思整个过程,我觉得做得较为成功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设计整体化,内容生活化。在

4、课题的引入方面,然学生动手做、裁剪三角形。既提问复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又很好的过度到确定一个三角形需要哪些条件的问题上来。把知识不知不觉地体现出来,学得自然新鲜。数学学习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学得轻松有趣。2、把课堂充分地让给了学生。我和学生做了些课前交流,临上课前我先对他们提了四个要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尝试,踊跃发言。其实,这是一个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也是激励彼此的过程。在上课过程中,我尽量不做过多的讲解,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来解决问题。3、在难点的突破上取得了成功。上这堂课前,我一直担心学生在得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上出现理解困难。课堂上我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两边长分别为6cm和8cm,并且这两边的夹角为45度的三角形,并要求相互之间互相比较发现制作的三角形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即三角形都全等,最后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得出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边角边公理”,即: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AS”。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反思 1.变量与函数 2.等腰三角形 3.平方根 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崇岗九年制学校:邓红英 201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