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知识点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4674342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护理学知识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28天止称新生儿期。期间的小儿叫新生儿。3、围生期:胎龄满8周(体重0)至出生后7足天,称围生期。4、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5、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6、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味学龄前期。7、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进入青春期前为学龄期。、青春期(少年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12、生理性体重下降:婴儿出生后第1周内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丧失及排出胎粪,体重可暂时性下降39,约在生后34日达到最低点

2、,以后逐渐回升,常于第7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这一过程称为。21、新生儿死亡率:每1个活产新生儿中在新生儿期内的死亡数.22、足月小样儿:胎龄已足月而体重在20以下的新生儿称为足月儿.23、正常足月儿:指胎龄满342周出生,体重在500400g,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4、脱水热:室温过高时足月儿能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散热,但如果体内水分不足,血液浓缩而发热称为.25、适中温度:指能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新生儿适中温度与胎龄、日龄与出生体重有关。26、假月经:有些女婴生后7天阴道可见血性分泌物,可持续1周,称假月经

3、。2、呼吸暂停:呼吸停止时间达15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10次/分)并出现紫绀及四肢肌张力的下降称为呼吸暂停。2、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以致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29、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E: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少数幸存者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缺陷如智力障碍、癫痫、脑性瘫痪等。、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指胎儿在宫内或娩出过程中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导致呼吸道和肺泡机械性阻塞和化学性

4、炎症,由于胎儿缺氧,出生后常伴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多系统损害。3、新生儿溶血病:指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溶血。、核黄疸:当患儿血清胆红素4umolL时,游离的间接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造成基底核等处的神经细胞损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引起胆红素脑病,严重者死亡率高,存活者多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3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主要由受寒引起,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此时又称新生儿硬肿症。4、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

5、谢失常,从而使正在生长的骨骺短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35、佝偻病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呈钝圆形隆起,上下排列如串珠状,可触及或看到,称为佝偻病串珠,以两侧第71肋最明显。36、郝氏沟:膈肌辅附着部位的肋骨长期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一条沿肋骨走向的横沟,称为(肋隔沟).、鸡胸:第7、8、肋骨与胸骨相连处软化内陷,致胸骨柄前突,形成鸡胸。38、漏斗胸:如胸骨剑突部位向内凹陷,可形成漏斗胸.39、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消化道综合征.40、生理性腹泻:多见于出生6个月以内

6、的婴儿,小儿虚胖,常伴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生长发育正常。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简称上感,俗称“感冒,主要是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4、艾森曼格综合征:室间隔缺损时,当肺动脉高压显著,产生自右向左分流时,临床出现持久性青紫,即。3、差异性紫绀:动脉导管未闭时,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时,即产生右向左分流,患儿呈现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称为差异性紫绀。4、不稳定膀胱:在1。53岁间,小儿主要通过控制尿道外括约肌和会阴肌而非逼尿肌来控制排尿;若3岁后仍保留这种排尿机制,不能控制膀胱逼尿肌收缩,常表现为白天尿频、尿急或尿失禁和夜

7、间遗尿,被称为。45、髓外造血:当严重感染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淋巴结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可见幼红细胞或(和)幼稚粒细胞。46、生理性贫血:婴儿出生后因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增加等因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至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0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贫血:指单位容积末梢血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4、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又称柯氏斑)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表现。49、惊厥: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

8、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50、惊厥持续状态:是指惊厥持续3分钟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5、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前提下,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组织器官灌流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52、主动免疫: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产生相应的免疫能力。5、被动免疫: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免疫力,称之为。小知识点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两个生长高峰:婴儿期出生后前个月、青春期)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

9、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先快后回缩)生长发育的顺序性;【出生后运动发育的规律:从上到下、由近到远、从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2、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厚度等.3、正常足月儿平均出生体重为g,生后个月kg,1岁时9g,2岁时2k,岁后到青春前期体重每年增长约2kg。计算公式:6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12月:体重kg=+月龄25;2岁至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7或8.或3月:体重kg=(月龄+9)/2;岁:体重k年龄2+8;1岁:体重g(年龄7-5)/。、3岁以下小儿身

10、高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仰卧位测量,称身长.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c,生后第一年身长平均增长约25c,前三个月增长112m,一岁时身长75,2岁时身长8cm。12岁身长(高)的估算公式为:身高c年龄7+.、胎儿头围32cm,岁时46cm,2岁时4cm,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6、体格生长评价的内容:发育水平、生长速度、匀称程度7、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其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在出生时约1。2c,后随颅骨发育而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11。5岁闭合。前囟检查在儿科非常重要。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前囟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前囟饱满常表示颅内压增高,见

11、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疾病;前囟凹陷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后囟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8、脊柱发育的三个弯曲:新生儿时脊柱仅轻微后凸,个月左右随抬头动作的发育出现颈椎前凸,此为脊柱的第1个弯曲;个月后会坐时出现胸椎后凸,为脊柱的第2个弯曲;1岁左右开始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为脊柱第个弯曲。9、人一生有两副牙齿,乳牙(共20个)和恒牙(共32个)。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约2.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46.1、预防接种时计划免疫的核心。11、主动免疫常用制剂包括疫苗、菌苗、类毒素,三者统称为疫苗.被动免疫制剂包括特异性免疫血清、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12、小儿

12、在1岁内必须完成的接种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TO、百白破混合制剂DIP、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禁忌症P4、正常小儿在个方面需要能力供应:基础代谢、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活动、生长、排泄。生长发育消耗能量为小儿时期所特需。4、婴儿喂养的方式: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人工喂养。15、母乳成分的变化:产后45天以内的乳汁为初乳;610天的乳汁为过渡乳;11天9个月的乳汁为成熟乳;0个月以后的乳汁为晚乳。初乳量少,每日155l,内含脂肪较少而免疫球蛋白为主的蛋白质多,加热后易发生凝固,其他营养素如it、牛磺酸和矿物质等均较丰富,有利于新生婴儿的生长及抗感染。过渡乳的总量增多,脂肪含量高,蛋白质及矿

13、物质逐渐减少。成熟乳的总量达高峰,泌乳总量每天达70000m,但含蛋白质更少。晚乳的总量和营养成分均少。16、母乳喂养的优点:满足营养需求;增进身体健康;哺乳方便易行;促进感情交流;利于母亲恢复。17、奶量计算:婴儿每日需总能量11ckg(40kJ/kg),需水量5kg。0ml牛乳中含66kcl能量。18、奶粉配置比例:按重量18(一份奶粉加份水)或按容量14(1容积奶粉加容积水)配成全奶。19、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代乳品、奶嘴及奶瓶;测试乳液的温度,与体温相似;避免空气吸入;加强食具卫生;及时调整乳量。20、辅食添加的目的:补充乳类营养的不足;利于食物性状的转换;促进小儿生长发育。

14、21、辅食添加的原则:添加方式:辅食质和量的改变均应循序渐进,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细到粗,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添加时机:在小儿身体健康时,消化功能正常时逐步添加.食物质量:单独制作,保证质量。注意观察:每次添加新食品后,要密切观察小儿的大便有无异常,以掌握其消化情况。2、小儿用药特点:肝肾功能及某些酶系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及解毒功能较差,氯霉素中毒可致灰婴综合征;小儿血脑屏障不完善,药物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神经中枢,小儿对吗啡类药物(可待因等)易产生呼吸中枢抑制,用山梗菜碱可引起婴儿运动性烦躁、不安及一时性呼吸暂停等;年龄不同,对药物反应不同,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所差别,3个月以内的婴儿用退

15、烧药可出现虚弱;8岁以内小儿服用四环素易引起黄斑牙,滴鼻净治疗婴儿鼻炎可引起昏迷、呼吸暂停;胎儿、乳儿可受母亲用药的影响;小儿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小儿应用利尿剂后易发生低钠或低钾血症。23、小儿药物剂量计算:按体重计算: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g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按体表面积计算:每日(次)剂量=患儿体表面积2每日(次)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需要量.30k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030.1;3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3)0.02+。05从成人剂量这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0.24、代谢性酸中毒根据C3-测定值可分为轻(18mol/L)、中(13 ol/L)、重(9 mmolL)。5、正常血清钾浓度为3.55. mmo/L,低于3.5 l/L为低钾血症,5.5 mol/L为高钾血症.26、新生儿分类:)根据胎龄分:足月儿:指胎龄满37周至未满4周(60293)的新生儿。早产儿:指胎龄3周的新生儿。过期产儿:指胎龄2周的新生儿。)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