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2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4670963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2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2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2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2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2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修版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2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2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1(2018长沙期末)如图为甘肃出土的犁地画像砖,此图可以用来说明()A春秋北方农业的进步B西汉中原农耕经济的繁荣C东汉江南地区的开发 D魏晋河西走廊农耕的发展解析:选D。画像砖中显示犁耕技术是一人一牛,画像显示的信息反映甘肃地区一人一牛耕作,魏晋的河西走廊可能性最大,故选D项。这种技术在汉代以后才大规模使用,故A项错误;因为材料所提供的出土文物来自甘肃,故B项错误;东汉时期江南还属于蛮荒之地,先进的技术没有大规模推广,故C项错误。2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许下招揽民众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随后向北方各地推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组织屯田()A解

2、决了北方的饥荒问题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C推动了农业技术的革新 D推进了北方的统一进程解析:选D。据题干可知,曹操组织屯田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实力增强,推进了北方的统一,故选D项。“解决了北方的饥荒问题”与材料中“建安元年(196年)”北方混乱的形势不符,故A项错误;曹操下令屯田,屯田分民屯和军屯两种,解决了军粮问题而非“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故B项错误;开荒屯田没有涉及农业技术的革新,故C项错误。3(2018黄冈质检)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了()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土地兼并得到认可C小农经济

3、的脆弱性 D农民地位不断降低解析:选B。据题干可知,土地占有者的称谓由“豪强”或“兼并之徒”到“田主”,这表明土地兼并得到的土地被认可,故选B项。土地私有制确立于战国,与材料“汉唐之间”不符,故A项错误;土地占有者称谓的变化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没有联系,故C项错误;土地占有者称谓的变化与农民地位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4魏晋时期,士人把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为“三玄”,对“三玄”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了玄学。玄学()A是逃避现实思想的集中反映B是理学的思想理论来源C以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巩固为背景D是儒道思想杂糅的产物解析:选D。魏晋玄学指魏晋时期以“三玄”思想为骨架,从两汉繁琐的经学解放出来,企图调和“自然”

4、与“名教”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用思辨的方法讨论关于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的问题,所以用“逃避现实”来描述是不准确的,故A项错误;理学思想的核心是儒学、杂糅了佛学和道学思想,故B项错误;魏晋时期,佛学和道学兴起,儒学的地位受到挑战,故C项错误;玄学是以道家为核心,杂糅了儒学和其他的思想而成的,故D项正确。5(2018济宁期末)据三国志,董昭上疏说:“窃见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土不以孝弟(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其言论揭示了()A文化教育的严重危机 B九品中正制度的弊端C国家分裂产生的影响 D儒家思想已趋于衰落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窃见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

5、以交游为业。国土不以孝弟(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可知,体现了文化教育出现危机,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选官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青年的教育问题,没有说明国家分裂的影响,故C项错误;魏晋时期儒家思想只是受到冲击,没有衰落,故D项错误。6(2018乐山模拟)汉武帝“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但到了唐代形成儒道佛三家鼎立局面,还出现了佛道先后问题,武则天把佛教列为第一,唐玄宗又把道教列为第一。这说明()A唐文化多元共荣 B佛道社会基础薄弱C君权的极度强化 D儒学地位相对稳固解析:选D。从汉代以来儒学独尊,到唐朝讨论佛道地位却不论及儒学地位正说明了儒学地位相对稳固,故选D项。材料体现对

6、佛道地位的定位,而非多元文化共荣,故A错误;经历魏晋时期,出现三教并行,佛教有坚实的社会基础,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三教的文化地位,而非君主权力强化,故C项错误。7阅读以下材料,从中提取两项有关汉、唐时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汉代灌区分布示意图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地区时间工程类别长江以北长江以南中唐以前中唐以后中唐以前中唐以后灌溉982923938解析 本题需要研究材料图和表,选取说明角度,结合史实进行说明。首先,根据材料汉代图和唐代表格可知汉、唐时期水利灌溉事业不断发展,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农耕经济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事业,精耕细作水平不断提高,封建

7、经济不断发展。其次,据材料汉代图可知汉代的灌区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材料唐代表格可知唐代在中唐以后长江以南的灌溉工程大幅增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从汉到唐随着江南的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封建经济不断发展。再次,根据唐代表格可知,中唐前后江北和江南灌溉工程数量变化对比明显,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唐以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南方相对安定,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答案 示例一信息:汉代的灌区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中期以后江南的灌溉工程数量大幅增长。说明:从汉到唐随着江南的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封建经济不断发展。示例二信息:从汉到唐灌溉水利事业不断发展。说明:农耕经济是封建社会最

8、重要的生产部门,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事业,精耕细作水平不断提高,封建经济不断发展。示例三信息:中唐前后江北和江南灌溉工程数量变化对比明显。说明:中唐以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南方相对安定,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8汕头期末)魏晋南北朝时,一些佛寺“侵夺细民,广占田宅”,招揽农民,建立起规模很大的庄园,产品主要供内部享用,政府按惯例对其免征徭役、兵役和赋税。这些庄园内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后来,北周武帝开展了大规模的灭佛禁佛运动,北周实力大大增强。这说明()A佛教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佛教庄园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佛寺庄园的存在影响国家财

9、政收入D佛教势力的膨胀威胁到中央集权解析:选C。题干材料信息说明佛寺庄园的存在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故选C项。材料信息没有提到对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冲击,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佛教庄园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提到佛教势力的膨胀威胁到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2(2018九江十校联考)东汉末年,由于中央集权的衰落,少数民族开始进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逐渐受到冲击。西晋灭亡后,游牧民族大批进入中原,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由此推断魏晋时期()A北方形成农牧并重局面B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C少数民族完成汉化过程D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解析:选D。农业经济会造成土地过度开垦,生态环境遭到

10、破坏,少数民族以游牧经济为主,其大举南迁,发展畜牧业,可退耕还牧,恢复生态环境,故选D项。3(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北魏时期政府多次下诏,规定:“百工伎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这主要反映出()A政府注重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B世袭制有利于手工业技术传承C北魏政府严格限制私立学校发展D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解析:选D。材料“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主要反映了政府注重对工匠的管控,说明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故选D项。4(2018珠海摸底)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意

11、思为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通宝的出现说明()A钱币成为政府聚敛财富的工具B以金银钱币为主所以珍贵为宝C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影响增大D古代货币制度出现了根本变化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及“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可知由于商品经济发展,货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故称为“宝”或“宝货”,故选C项。5(2018资阳模拟)唐朝继承发展前代均田制,将无主土地分配给流民及王公、贵族、官僚。通典田制规定,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老男、残疾受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

12、亩;杂户受田如百姓。工商业者、官户受田减百姓之半。受田民户要承担租庸调。这一措施()A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的结果B化解了土地兼并带来的矛盾C实现了土地的平均分配D有利于土地和人口资源的开发利用解析:选D。根据题目中“将无主土地分配给流民及王公、贵族、官僚”信息,可知均田制把无主土地分配给各阶层的人,有利于实现土地和人口资源的有效利用,故选D项。6(2018湖北四地七校联盟联考)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C

13、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解析:选A。题干材料用磁石“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表明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故选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唐朝制瓷业的成就,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唐朝瓷器的世界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应用于制瓷业,并没有体现十分广泛,故D项错误。7(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主要反映了()A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B坊市结构的变迁C抑商政策逐渐在加强 D市场监管的加强解析:选B。汉代“商贾多居住于市内”,而唐代“

14、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表明坊市结构的变迁,故选B项。8(2018湖南十校协作体调研)唐代中前期,朝廷对在各级官市内列店肆经营的工商业者建立专门的市籍,责令市场主管部门详细登录入籍工商业者的财产。唐代采用市籍制度意在()A限制商人势力过快发展 B为征收资产户税服务C实现对工商业者的管理 D保证市场秩序的稳定解析:选C。根据“对在各级官市内列店肆经营的工商业者建立专门的市籍,责令市场主管部门详细登录入籍工商业者的财产”,可知国家对工商业者的造籍登记,本质就是强化对其管理,故选C项。9(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

15、、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这主要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中国古代文化向多元化的格局发展B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获得迅速发展C道家思想实现宗教化以后才被认可D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吸收解析:选A。题干材料中“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表明文化多元化,故选A项。10(2018淄博摸底)下图为唐代襄阳城内外里坊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其命名的主要特点是()A强调内外有别 B注重风水迷信C侧重地理因素 D彰显教化功能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这些内外里坊的命名,“崇教”“明义”“旌孝”“靖安”,都流露着明显的儒家教化色彩,故选D项。“内外有别”,这并不能由材料中的命名来得出,故A项错误;“注重风水迷信”,材料中同样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地理因素只是襄阳城的选址考虑因素而非命名考虑条件,故C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