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杰教育高三化学图表专题复习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4659842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善杰教育高三化学图表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善杰教育高三化学图表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善杰教育高三化学图表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善杰教育高三化学图表专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善杰教育高三化学图表专题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善杰教育高三化学图表专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善杰教育高三化学图表专题复习(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善杰教育高三化学图表专题复习一。图象题【例1】已知:4NH3(g)+5O2(g)=4NO(g)+6H2(g). H=-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例2】反应N2O4(g)2NO2(g);H57 kJmol1,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C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D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练习1】已知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

2、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C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例3】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C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CO2的量的关系可表示为:m/gV/mLOabcd【练习2】向用盐酸酸化的MgSO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m与加入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关于下图曲线的推测正确的是Aab段产生的沉淀为硫酸钡 Bab产生段的沉淀为氢氧化镁 Cbc段产生的沉淀为氢氧化镁 Dbc段产生的沉淀为硫酸钡和氢氧化镁【例4】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形相符合的是ANaH

3、SO3粉末加入HNO3溶液中BH2S气体通入氯水中CNaOH溶液滴入Ba(HCO3)2溶液中D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练习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光化学烟雾消长规律,在一烟雾实验箱中,测得烟雾的主要成分为RH(烃)、NO、NO2、O3、PAN(CH3COOONO2),各种物质的相对浓度随时间的消失,记录于右图,根据图中数据,下列推论,最不合理的是ANO的消失的速率比RH快BNO生成NO2CRH及NO2可以生成PAN及O3 DO3生成PAN【练习4】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A点表示T1时甲的溶液已饱和,乙的溶液未饱和B、B点表示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均

4、达饱和且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C、将T3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析出的乙比析出的甲多D、若乙中含有少量的甲,可用重结晶的方法提纯乙【练习5】已知:2H2SSO23S2H2O。某同学向100mL氢硫酸溶液中通人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硫气体,所得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他据此得到的下列四条关于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的说法。请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SO2是弱电解质BH2SO3不是强酸 C亚硫酸是比氢硫酸还弱的酸D原氢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0.05molL1【练习6】下图是一水溶液在pH从 0至14的范围内,H2CO3、HCO3-、CO32-三种成分平衡时的组成百分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图可完全

5、根据1.0 mol/LHCl溶液滴定1.0mol/L碳酸钠溶液的实验数据绘出B1.0 mol/LHCl溶液滴定1.0mol/L碳酸钠溶液恰好反应时呈中性C二氧化碳溶液在血液中多以HCO3-的形式存在D在pH为6.37及10.25时,溶液中C(H2CO3) = C(HCO3-)= C(CO32-)二。画图题【例1】在100时,将0.40 mol的二氧化氮气体充入2 L抽空的密闭容器中,每隔一定时间就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表数据:时间(s)020406080n(NO2)/mol0.40n10.26n3n4n(N2O4)/mol0.000.05n20.080.08若在相同情况下最初向该容

6、器充入的是四氧化二氮气体,要达到上述同样的平衡状态,四氧化二氮的起始浓度是_mol/L,假设在80 s时达到平衡,请在右图中画出并标明该条件下此反应中N2O4和NO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练习7】(1)某同学设计如下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温度控制为25和35)。请你根据实验目的帮助该同学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用量:酸均为50. 0mL、铝为9. 0g过量):实验目的实验编号温度金属铝形态盐酸浓度/molL-11. 实验和探究盐酸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2. 实验和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3. 实验和探究金属规格(铝片、铝粉)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25C铝片4. 0 (2)右图为实验的“H

7、2t”曲线图,若上述反应浓度减少一倍,速率是原来的1/2;温度每升高10 ,反速率是原来的2倍。请在答题卡的座标中画出实验和实验的“H2t”曲线图。【练习8】二氧化氮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分解成一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进行到45秒时,达到平衡(NO2浓度约为0.0125mol/L)。右图中的曲线表示二氧化氮分解反应在前25秒内的反应进程。(1) 请计算前20秒内氧气的平均生成速度:(2) 若反应延续至70秒,请在图中用实线画出25秒至70秒的反应进程曲线。(3) 若在反应开始时加入催化剂(其他条件都不变),请在图上用虚线画出加化剂后的反应进程曲线。【例2】研究明矾的性质:向明矾KA(SO4)212H2

8、O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1)当明矾为l mol时,试在图中画出生成的每种沉淀物质的量随Ba(OH)2物质的量交化的曲线(标明化学式)。(2)当向体积为a L浓度为M molL的明矾溶液中滴加b L,浓度为N molL的Ba(OH)2溶液时。用含a、M、N的代数式表达:当b满足 时,沉淀的总物质的量最大三。表格题【例1】在100时,将0.40 mol的二氧化氮气体充入2 L抽空的密闭容器中,每隔一定时间就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表数据:时间(s)020406080n(NO2)/mol0.40n10.26n3n4n(N2O4)/mol0.000.05n20.080.08

9、(1)在上述条件下从反应开始直至20 s时,二氧化氮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molL1min1。(2)n3 n4(填“”、“”或“=”),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例2】工业上生产硫酸时,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2转化为SO3是一个关键步骤。压强及温度对SO2转化率的影响如下表(原料气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为:SO2:7%,O2:11,N2:82): 如何利用表中数据推断SO2的氧化反应的热效应?在400一500时,SO2的催化氧化采用常压而不是高压,主要原因是: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图象与图表【模拟训练】1(12分)减少SO2的排放、回收利用SO2是环保的重要课题。我国研究人员研制的利用低品位软锰矿浆(主

10、要成分是MnO2)吸收废渣高温焙烧产生的SO2,制备硫酸锰的生产流程如下: 浸出液的pH2,其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Mn2,还含有少量的Fe2、Al3、Ca2、Pb2等其它金属离子。有关金属离子的半径以及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见下表,阳离子吸附剂吸附金属离子的效果见下图。 离子离子半径(pm)开始沉淀时的pHPb2Ca2Fe2Al3Mn2、Fe3吸附率1.000.750.500.250 2 4 6 8 吸附时间/h完全沉淀时的pHFe2747.69.7Fe3642.73.7Al3503.84.7Mn2808.39.8Pb21218.08.8Ca299已知PbO2的氧化性强于MnO2。请回答下列问

11、题: 写出浸出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氧化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在氧化后的液体中加入石灰浆,用于调节pH,pH应调节至范围 ,滤渣的主要成分有 。 阳离子吸附剂用于除去杂质金属离子。决定阳离子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因素是 (填写序号)。a溶液的pH b金属离子的氧化性 c金属离子的半径 d吸附时间 操作a包括 过程。2.(11分)随材料科学的发展,金属钒及其化合物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回收利用含钒催化剂(含有V2O5、VOSO4及不溶性残渣),科研人员最新研制了一种离子交换法回收钒的新工艺,回收率达91.7%以上。该工艺的主要流程如下:部分钒的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由此

12、回答下列问题:物质VOSO4V2O5NH4VO3(VO2)2SO4溶解性可溶难溶难溶易溶(1)23V在元素周期表位于第 周期 族。工业上由V2O5 冶炼金属钒常用铝热剂法,其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的目的是 。(3)测定反应溶液中钒的含量,可用已知浓度的酸化H2C2O4溶液滴定(VO2)2SO4溶液,主要产物为CO2和VOSO4,其离子方程式为: 。(4)已知NH4VO3在焙烧过程中150200时先失去氨;在300350再失去水。请在右边座标图中画出加热234g NH4VO3固体质量的减少值W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3(13分)甲醇(CH3O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合成甲醇的主要反应为:CO(g)+2H2(g) CH3OH(g) 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CO(g)+2H2(g) CH3OH(g)H 0(填、)(2)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原因是_:(3)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