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4659500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工作基础知识一. 社会工作概述1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性质含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 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得助人活动。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 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性质:从定义上说,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服务,其特征是提供服务;从定义上说,社会工作是一种道德实践。所谓道德实践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工作是以为了实现社会正义、增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而进行的活动,而这

2、些社会价值都与 道德联系在一起;二是社会工作者在具体的认识和界定问题、干预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都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指导,从而使其助人实践带有道德特点。2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1)欧洲古代的社会思想传统、基督教文明以及人道主义的发展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 深厚的社会基础,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则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 因。(2 )社会工作的产生西方的社会工作形成于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社会思潮的强烈影响, 它是在长期的助人活 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社会工作的形成A. 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规定:以社区为单位,对无亲属照顾的贫民实 行有条件的救济,从而初步建立了社会

3、救济制度,并形成一套救济工作方法。B. 1788年德国汉堡市实施救济制度,使救济工作更趋组织化和科学化。C. 1852年爱尔伯福市进一步修正改良了救济制度,完善救济工作方法。D. 1869年建立的慈善组织会社致力于协调民间各种慈善组织的活动,推动民间社会服务活 动的发展。E. 1884年兴起的睦邻组织运动致力于发挥社区在助贫救困中的作用,鼓励志愿工作者进入社区活动中心为贫民服务。F美国内战时期出现一些给薪的社会服务工作者,社会服务开始成为一种职业。G.1896年美国纽约慈善学院对给薪的“友善访问员”进行培训。同时荷兰阿姆斯特丹社会 工作学院成立,开始社会工作训练,社会工作逐步形成。 现代社会工

4、作是实践的产物A. 社会变迁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需要人们去解决B.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长期经验的总结(3 )社会工作的发展 专业目标的发展A. 1917年,(美)玛丽芮奇蒙出版社会诊断一书,试图使社会工作方法成为一套独立 的知识。B. 玛丽芮奇蒙什么是个案工作使个案工作成为专业方法被社工接受。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个案工作作为社工唯一普遍承认的工作方法。C. 20世纪20年代,小组工作被纳入社工训练课程,到40年代中期,小组工作作为社工专业方法被接受。D. 到60年代社区工作被正式承认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一个基本方法。E. 70年代社会行政作为一种间接的工作方法被接受。 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从只关

5、注目前问题的解决到助人自助。治疗一一预防 救助一一发展3社会工作的对象与服务领域对象:直接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个人或群体(1)早期社会工作救助的是社会上最困难的群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大规模城市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因此社会工作所面对的也是 城市失业群体和贫困群体, 特别是儿童与老年。 从发展中国家社会工作实践上看,其基本对象依旧是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如孤儿、孤寡老人、残疾人,及因自然灾害和社会困境 而陷入危险境地的人。(2)从个人到社区(从微观到宏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社区逐渐成为社会工作工作对象,如英国的社区睦邻活动。中国晏阳初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社区工作与微观层面的社会工作的开展

6、常常是互补的。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弱势群体。(3)社会工作对象扩大主要表现为社会工作的性质由补救性、治疗性向治疗与预防、补救与发展结合的方向发展。福利国家的出现将社会工作面向贫困的弱者的救助工作发展成面对全体国民的、全面的、制度化的关怀。不仅对物质上的救助,而且心理方面的救助也成为社会工作的内容。社会工作的对象扩大至所有遇到自己不能克服的困难而陷入危机状态的人。领域:社会工作的领域也称为社会工作的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1)社会工作领域可分为:理想的和实际中的两种。理想的社会工作领域是按照人类理想应该进行干预并对之进行改变的社会问题发生领域。 实际的社会工作领域是社会工

7、作者已经涉入其中的领域。(2)社会工作的领域与社会问题有着密切相关,社会问题的产生使社会工作领域不断扩大(3)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4) 社会工作主要领域:a公共救助b家庭服务c儿童服务d老人服务e康复服务f学校社会工作g就业服务h矫治服务i心理健康服务 J医疗社会工作k乡村社区发展I军队社会工作m社会保险服务(5)社会工作领域分类: 按服务对象的生理特征: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 工作; 或: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 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就业方面的问题、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 按社会工作的特点:救助、帮助、发展4社会工作的功能(1

8、 )对受助者:就难、解困、发展(2) 对维持社会秩序的意义: 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 通过预防问题保持社会秩序 通过实施和修订社会政策维持社会稳定(1) 对工作对象:提供物质帮助,给予心理支持,促进能力发展,维护合法权益(2 )对社会: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 协调发展。二. 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1社会福利思想(1) 社会福利从广义上说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水 平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与相关服务。狭义上讲,社会福利则是指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 的津贴、物质和社会服务。(2) 从历史上看,社会

9、福利的发展变化与人们的道德观念密不可分。20世纪上半叶尤其是二战后,福利国家成为普遍的政治共识。福利显示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互惠关系与照顾责任的必要性。福利在现代社会不仅强 调公民的权利,同时也强调公民的责任,福利不仅被当作权利来对待,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 公民之间的相互义务关系,而这一点反映了福利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公民之间的社会关系。(3 )福利的政治基础 福利与权利、平等、正义密不可分。社会福利思想(一)(1 )宗教理念基督教,相信人是神所创造的,人生来平等。天主教爱:树立“利他主义”的思想,无私的不求回报地关心他人的疾苦与需要 给予:透过社工的理解、关怀、治疗和其他社会救助活动, 来帮助有需要

10、的社会弱势人群,从而完善社会功能与自立功能。(社工是一种利他主义活动,本质上强调对受助者的给予。) 人性:人类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就是“爱人如己”。(2) 人文主义与人道主义 人文主义:人的价值与尊严、人性解放 人道主义:人权(3) 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 实证主义:以经验的证据来确定受助者的需要并制订相应的治疗干预模式; 实用主义:社工注重的是解决受助者的问题,并透过服务满足他们的需要。(4)理想主义:乌托邦理想主义(5 )集体主义:关注群体的幸福。源于费边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它反对强调以个人自由和市场价值为核心的功利主义福利观,主张政府或国家对公民的福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福利国家作为一种

11、制度设置在政治经济生活中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 反个人主义19世纪成为西方政府推行社会福利的主要思想基础 费边社会主义对民主过程的一贯承诺同时毫不含糊地支持社会福利服务。 核心价值观:平等、自由、合作、民主参与、人道主义理念。社会福利思想(二)(1)涂尔干和道德福利社会变迁会引发社会成员的失范行为,贫困就是(穷人)失范的一个明显例子。人越贫困,追求无限需求的欲望越小。 “社会团结”。个人应接纳自己的贫穷, 社会福利需同经济市 场同在。(2)斯宾塞和社会福利反对济贫措施、个人追求利益(3 )韦伯和社会福利2社会福利制度(1 )社会福利制度主要要素:资源(物质与金钱)、组织(机构)、人力(社会工作者

12、和其他专业服务人员)、服务对象、外在制度和环境系统等。(2)概念:社会福利制度是为了满足公民的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而设置的专门制度。(3)功能:a潜功能:提升公民社会地位、改善社会关系从而增强社会团结;b显功能:为了解决贫困、失业和社会不平等等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改善公 民的生活素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促进社会平等目标的实现; 提升人的社会功能; 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改善公民与政府的关系; 促进社会中利他主义的发展。(4)分类:二分法:a剩余性社会福利与制度性社会福利b积极社会福利与消极社会福利c. 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三分法:剩余性福利、财政福利、职业福利(5)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的

13、关系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发送或传递体系。3社会工作价值与价值体系(1 )定义:社会工作中的价值概念属于哲学范畴。它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包含着人与 社会相互关系的规定,它是对社会中的是非、善恶、真伪和美丑的一种判断或评价。(2)意义:作为社会工作的灵魂,价值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界定社会工作本身、它的目标和意义,而且在于它同时界定了社会工作的技巧与方法,机构的项目。目标和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与态度。总之价值是贯穿社会工作实践始终的东西。(3)发展演化: 早期:与宗教有着密切关系。怜悯、博爱、施舍等。不平等关系。 正式社会工作价值观:抛弃了救助过程中的尊卑意识

14、,而是出于同情和怜悯, 它承认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互相帮助。 专业社会工作价值观:以科学和知识为基础, 人本身无条件地被放到社会工作专业的中心位置来考虑。是一种人道主义义务。社会工作完全被放到人与人关系的天平上来检验。(4)反价值:操纵、家长作风(5 )价值体基础:新教伦理、人道主义和社会福利观念。价值体系:操作定义价值体系 比斯合克价值体系 泰彻价值体系(泰彻对社会工作价值的归纳:每一个人都有作为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尊敬和达到周到的对待 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影响他的决策 每一个人都应该自由发展他自己的能力和天赋 每一个人都应公平地分享对物品和服务的控制 对实现理性行为所必需的信

15、息,每一个人都应该 具有完全和自由获得的权利。)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 包括:社会价值、专业价值、专业伦理、操作守则 专业价值: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尊敬人。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保密原则 接纳原则 个别化原则 非批判原则 案主参与自决原则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社会工作的一般价值, 也就是社会基本价值或一般价值,为所有社会成员所共享; 社会工作自身的价值体系, 这一层次受第一层次价值的影响,同时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和社工工作的职业道德。4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1)专业伦理:专业伦理是指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操守。它们是受社会价值和专业价值决定的。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a尊重案主权益 b.严守案主秘密 c公平服务大众 d.重视同事工作 e恪守公私分明f. 维护社会正义g. 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