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苏武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465817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苏武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苏武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苏武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苏武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苏武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苏武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苏武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武传背景介绍了解汉朝和匈奴的战争纷争:汉帝国自高祖刘邦白登之围(公元前200年)后,历经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几十年里始终面临着匈奴的威胁,但是国家还需要积累实力,便一直隐忍不发。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尤其是文帝、景帝在位的四十年里,帝国日益发展富强起来,父子两位皇帝的统治被古往今来的史学家极为推崇,称之为“文景之治”。武帝即位,时机已经成熟,下诏书:“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雠,春秋大之。”向屡次进犯帝国边境的匈奴发起反击已经势在必行,这一战就是一百年。匈奴的军事实力是足够强大的,这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匈奴作为一个流窜于塞北大漠的野蛮部落,生产极其落后,

2、要靠互相兼并、抢掠、侵略,获取文明世界的财富来补充他们的需要。所以,人人好战,人人利战,因为战争是他们致富的手段。汉帝国则与此相反,对匈奴发动战争,从财物上考量实际就是得不偿失。为了每一次军事行动,都要拿出大量的黄金作为军费,这对帝国的财政造成极大的压力,势必也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2了解李陵降匈奴的情况,了解卫律其人的投降卫律:汉书“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卫律为丁灵王,皆贵用事。卫律者,父本长水胡人。律生长汉,善协律都尉李延年,延年荐言律使匈奴。使还,会延年家收,律惧并诛,亡还降匈奴。匈奴爱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李陵:(?公元前74年),字少卿,陇

3、西成纪(现在的中国中西部陕西静宁南边)人,是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的著名将军。长大后,李陵做了皇帝卫队的军官,擅长骑马和射箭,对士兵非常爱护。公元前99年,李陵奉命和将军李广利一起反击匈奴,汉武帝原来想让他负责后勤供应,李陵坚决要求到前线杀敌。他带领五千名弓箭兵出发,结果被匈奴骑兵围困起来。李陵用车围起来掩护,让士兵在后边射箭,和匈奴兵对抗。后来,李陵他们退到一个大沼泽里,匈奴兵就放火烧,李陵命令士兵也在里边放火,这样就可以先把芦苇烧掉了,等敌人放的火烧过来就自动灭了。这真是个聪明的办法。李陵的部下发生了纠纷,有个人受到别人的侮辱,就生气地投降了匈奴。他投降后,还把李陵他们的秘密告诉了

4、匈奴,这个秘密就是李陵他们的箭马上就要用完了,而且士兵也没有多少能战斗的了。匈奴知道了后,就加紧进攻。李陵在夜里突围时被匈奴追击,最后没办法了,就投降了匈奴。这次战役,李陵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军队却杀伤了敌人一万多人。李陵战败后,武帝召见了李陵的妻母,后听说李陵投降,大怒而责,群臣皆言李陵有罪。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司马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

5、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不久,武帝派李广利出征匈奴,要李陵相助,但李陵单于关系很好,结果李广利功少而归。武帝因此迁怒于司马迁,将其腐刑下狱。后武帝悔李陵无救,说:“陵当发出塞,乃诏强弩都尉令迎军。坐预诏之,得令老将生奸诈。”(汉书李广苏建传)于是遣使者慰劳李陵军逃脱的人。匈奴单于得到李陵后,因李家世代为将的声望,以及与之交战时李陵英勇的表现,对他非常佩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陵,并加似重用,封为右校王。匈奴的首领对李陵非常好,佩服他,也佩服他祖先的军事才能,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做妻子。后来李陵病死在了匈奴。 编辑本段重点词句 1.字注音稍迁至栘

6、中厩( ji )监;数(shu )通使相窥(ku)观; 汉天子,我丈人行(hng)也;既至匈奴,置币遗( wi )单于; 后随浞野侯没( m)胡中;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nzh )归汉;置煴(yn)火,覆武其上; (附:此课本注音“yn”错误)拥众数万,马畜( ch )弥山;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 );2通假字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收藏。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武父子亡

7、功德 亡:通“无”,没有。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蹈其背以出血 蹈:通“掏”,叩,轻轻敲打3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2.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5.独有女弟二人。女弟: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6.且陛下春秋高 。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7.武等实在 。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8.稍迁至栘中厩监

8、。稍: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 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11.此必及我 。及:古义:牵连 今义:常作连词“和”用12会论虞常。论: 古义:判罪 今义:常作议论13以货物与常。货物: 古义:财物 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14卧起操持 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4词类活用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9、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归:使归(8)屈节辱命 屈:使屈身 辱:使受辱名词活用(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7)绝不饮食 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8)惠等哭,舆归营。 舆:

10、名词做状语 乘车5一词多义使(1)数通使相窥观 使:使者。(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第一个“使”:出使。(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语(1)以状语武 语:告诉。(2)如惠语以让匈奴 语:说的话。引(1)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2)引佩刀自刺 引:拔。食(1)绝不饮食 食:给他吃的。(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吃。(3)廪食不至 食:粮食。(4)给其衣食 食:食物。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打发。(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3)恐前语发 发:被揭发。5特殊句式倒置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2

11、)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宾语前置句 ,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判断句(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被动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3)皆为陛下所成就(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编辑本段课文鉴赏 (吴汝煜)自从班固的汉书问世以后,苏武的英名就反复出现在历代的诗词、散文、辞赋、戏曲、小说之中。他的

12、感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苏武传附见于汉书李广苏建传。李广传基本上照录史记李将军列传,苏建传只有短短几行,而苏武传则是班固倾全力为之的。在汉书中,此传是最能显示班固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才华的优秀篇章之一。全文共有十八个小节,外加一个赞语。按苏武一生经历的主要关节,大致可以划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二两小节,写苏武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第二部分共十二小节,写苏武在匈奴遇到意外情况而被扣留及后被放回的经过。第三部分共四小节,写苏武返汉以后受尊宠的情形。赞语主要表彰苏武的崇高品质。苏武的出使,正当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匈奴方面先做出友好姿态,把以

13、往扣留的汉朝使臣全部放回。汉武帝为了答谢匈奴方面的好意,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派苏武护送以往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臣回国。按常情而言,苏武是一个和平使者。他的出使应该是愉快而顺利的,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意料。当时,匈奴恰巧发生了一次情节严重的谋反事件。谋反者的首领缑王计划绑架匈奴单于的母亲阏氏,投奔汉朝。谋反者的另一首领虞常原是汉臣,他企图刺杀叛汉降敌、当了匈奴大臣的卫律。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副使张胜。张胜没有向苏武报告,私下支持他们的行动。从国家关系上说,张胜的做法损害了汉朝的信义,有悖于两国通好的宗旨,使汉使处于理亏的地位。虞常曾对张胜说:“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颐善渖痛

14、汀!笨杉涑龇悴皇钦嬲猛踉枪楦胶撼男倥笞澹匦孪菝恍倥惺且蛭何涞叟伤驿芬昂钫云婆佑蟠蠖嘉尽蟠蠖嘉臼切倥笕耍笸即躺钡诮岛骸诩笆狈鬯榱苏庖灰跄保窳苏云婆木印庑挥淇斓耐拢靖盟孀帕焦叵档母纳贫辉僦匮荩猛醯乃枷朊挥懈闲问频姆梗匀恢馗瓷弦淮蔚拿跋招卸峁鼙簧保莩簧堋绿姆梗豢杀苊獾厍娴搅撕撼氖钩肌瘴溆龅搅艘坏朗孪让挥邢氲降哪烟猓髡哒亲怂瘴湓诮饩稣獾滥烟獾墓讨械谋硐郑袒怂墓饣孕蜗蟆?首先,通过苏武以死报国的行动,刻画了他刚烈难犯、义不受辱的坚强个性。苏武是将门之子,禀性刚烈,视死如归。他知道,自己是汉朝使臣,使臣受辱,就是国家受辱,所以当他听到张胜报告以后,立即说:“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在严重关头,不是考虑个人的得失,而是立即想到如何才能不辜负国家的重托。“重负国”三字含意很深。不能预先发现和劝阻张胜所干的错事,一负国;马上要受到敌国的审讯,给国家丢脸,二负国。这是严于责己之意。对于私自种下祸胎的张胜来说,苏武的话中还包含着什么意思,心里不会不清楚,但他却像常惠一样来劝阻苏武自杀。苏武明白,这场乱子必须由他单独来收拾了,因此只好暂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