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整理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4657893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教程整理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传播学教程整理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播学教程整理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教程整理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定义: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社会功能:将个人与社会相联结的桥梁和中间纽带。a.对社会:主要是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并保持其连续性;通过分工与协作,集结分散的个人力量,推动社会进步;也会给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带来混乱。b.对个人: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和手段;也有束缚和压抑个性的负面作用。群体成立、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群体凝聚力的核心);成员间的协作意愿,即个人参与群体并愿意为之作出贡献的动机;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即群体传

2、播。群体意识的定义及其形成定义: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包括:a.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b.群体感情(指成员间由于密切接触和协作产生的个人感情,更指群体成员间主观境界的融合产生的“我们”的感情);c.群体归属意识(群体成员因从群体活动得到某种程度的需求满足而对群体产生的认同感)。形成:在群体信息传播和群体互动过程中形成,受到群体传播结构的流量和流向的影响。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功能群体规范: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是群体意识的核心。功能:主要是排除偏离性意见,将群体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群体决策

3、和群体活动的效率。通过群体内的奖惩机制来保证。a.对群体内: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的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b.对群体外:影响来自外部的说服活动的效果观点与规范一致,则推动成员接受,反之则阻碍。后者还会唤起群体归属意识较强的成员的“自卫”行为,使对立观点的说服活动出现逆反效果。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在面临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成因:a.信息压力(一般人通常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的正确性大于少

4、数人的信息,因此个人较信任多数人的意见);b.趋同心理(遵从性):个人希望与群体中的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集合行为的定义和形成条件定义: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干扰和破坏。该行为中的传播是非常态的群体传播。发生条件:a.结构性压力:社会上普遍存在不安心理和紧张情绪;b.触发性事件:某些突发事件和突然的信息刺激;c.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集合行为传播机制之一)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本身及与此相伴随的情绪或感情的传播,主要受暗示和感染机制的制约。群

5、体暗示:不通过直接的说服和强制,而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方式。群体感染: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群体中蔓延的过程。群体模仿和“匿名性”(集合行为传播机制之二)(法)J.G.塔尔德模仿的法则: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集合行为中的模仿更多地表现为基于人的安全本能的无意识的、条件反射性的模仿。这种非理性的模仿部分基于“匿名性”原理(在混乱状态下,处于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下的人们,容易受法不责众的心理支配,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控力,做出种种宣泄原始本能冲动的行为)。信息流(集合行为传播机制之三)布鲁默:集合行为的初步形态是“循环反应”

6、(一方的刺激成为另一方的反应,另一方的反应反过来刺激这一方的循环往复的过程)。集合行为中的主要信息形式:紧急事态下的流言(流言:信源不明、无法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不确定性、正规的传播渠道不畅通或功能减弱时期),特点:a.快速增殖;b.奇异回流现象;c.伴随大量谣言。G.W.奥尔波特公式:R=ia(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组织传播的定义和功能定义: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包括组织内、外传播。功能:通过信息传递将组织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既是保障组织内部正常运行的信息纽带,又是保持组织整体与外部环境互动的信息桥梁。具体地: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组织内传播的机制渠道:a.正式渠道(信息沿一定组织关系环节在组织内传播的过程,分为上行、下行和横向传播)。b.非正式渠道(制度性组织关系以外的信息传播渠道,分为组织内的人际传播和非正式小群体传播,特点:交流的信息广泛;双向平等性;本意交流和感情交流成分多体现了组织成员作为“社会人”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