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风湿病发展简述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465778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治疗风湿病发展简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医治疗风湿病发展简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医治疗风湿病发展简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医治疗风湿病发展简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风湿病发展简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治疗风湿病发展简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治疗风湿病发展简述娄玉钤风湿病学界领军者娄玉钤教授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出身中医世家。国家人事部、 卫生部及国家中医管理局确定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娄多峰教授的学术继 承人。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骨性关节炎等以骨、关节、肌肉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风湿病。现为中华 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风湿病医 院党支部书记兼院长,河南风湿病研究所所长。中医风湿病是在传统中医学形成过程中逐渐建立和充实起来的,是中 华民族长期与肢体关节疾患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回顾中医风湿病的发展历 史,有利于帮助我们启开以往文献中深埋的奥秘,了解学科发展规律

2、,更 好的继承与创新。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远古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对风湿病有所认识和掌 握,在殷墟中发现的甲骨文以及商代甲骨卜辞和器物铭文中发现就有关于 风湿病的记载。如“疾手”、“疾肘”、“疾止(趾)”、“疾骨”等,并以骨针治 之。素问-移精变气论记载:“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日,以 去八风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荄之枝,本末为助,标本已得, 邪气乃服”。在周之前,我们的祖先对中医风湿病已有了简单的认识及治 疗方法。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风湿病基础理论的形成。当时我国从奴 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显著 进步,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

3、思想十分活跃,促进了 中医学的发展。左传-昭元年有“风淫末疾”的记载。长沙马王堆三号汉 墓出土的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古医书足痹十一脉灸经中,有“疾畀” (痹)之称,帛书导引图虽仅 44个图像,就有“39,引(痹)痛”一 图。黄帝内经称风湿病为“痹”,素问设“痹论”专篇,灵枢设“周 痹”专篇,其他篇中也散载有关于风湿病的重要论述。对风湿病的概念、 病因病机、病位、命名、分类、表现、治疗、预后、治未病等均有系统论 述,为后世研究风湿病奠定了理论基础。秦汉时期,伤寒杂病论倡用“风湿”一名,创立了理法方药相结合 的风湿病辨证论治方法,金匮要略以脏腑经络为辨证核心诊疗风湿 病,张仲景在内经论述的基础上,列

4、风湿、历节、血痹、虚劳腰痛、 狐惑论治。中藏经提出 “暑邪”与“气”(愁忧思喜怒过多)也可致痹。 并提出 “痹者闭也”的病机名言,一直影响着后世医家。魏晋隋唐时期是中医风湿病的临床病证学发展期,诸病源候论及 备急千金要方等问世,推动了中医风湿病临证医学尤其是病候分类和 针灸疗法的发展。这一时期风湿病的证候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极大地丰 富了风湿病的辨证治疗。在治疗上主张汤、熨、针石、补养、宣导等综合 疗法,继承了黄帝内经“杂合以治”的思想。但遗憾的是,这些证候均 被列于风病候、虚劳候等内,未遵内经将其设为专病,对风湿病的学 科发展不利。直到清代,还有医家将风湿病列入风门讨论。经过汉唐长期的经验积

5、累和方药荟萃,客观上需要给以中医风湿病总 结;随着我国造纸、活字印刷术发明的出现,为风湿病大规模总结及随之 引发的争鸣创造了客观条件。此时期个人著作也有很多创新及不同的学术 观点,引发更深入的争鸣。至金元,以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丹溪为 代表的医家,从临床实际出发,不拘泥经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 张,再次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风湿病学的发展。金元时期,由 于受“古方不能尽治今病”的影响,极力提倡辨证,反对机械地套用局 方,因此对风湿病的辨证论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风湿病的病名诊断 被淡化,对内经、圣济总录奠定的风湿病命名与分类体系继承不 够。这种重辨证、轻辨病思想当然不利于风湿病学

6、科建设与发展。当一个 事物发展到极致,内部必然会出现革新的力量,此时,辨证论治的发展一 方面表现为传统的延续,另一方面出现了革新的趋势。明代早期,有远见 的医学家对不重视风湿病病名诊断及命名混乱、不规范、随意性强等现象 提出了批评,如戴思恭推求师意曰:“人身体痛,在外有皮肉脉筋 骨,由病有不同之邪,亦各欲其正名,名不正将何以施治?”孙一奎赤 水玄珠更提出命名原则应“庶可因名而循其实”,但响应者寡。明清时 期,主流思想仍沿金元,极力提倡辨证,使中医风湿病辨证论治达到了高 度成熟阶段。其实,两者殊途同归,都为中医风湿病辨证论治向深入发展 做出了重要贡献。民国时期中医学术发展处于低潮,中医风湿病仍被

7、列为内科杂病。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健 康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原来不被重视的肢体关节疼痛一类疾病得到了重 视。为中医风湿病学的学科建设及快速崛起创造有了良好的机遇。中国 痹病大全将古今二千余册中医文献中有关痹病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 全面对历代医家在痹病方面的学术思想、诊疗经验等进行了总结。国家高 度重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创新,促进了著书立说。娄多峰认为风 湿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为“虚、邪、瘀”,三者共存、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治疗的关键在于打破三者之间的恶性循环,创立了风湿病虚邪淤学说,风 湿病专著有痹证治验、痹证通论、痹病论治学、中国痹病大 全、娄多峰论治痹病精华、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中医治疗强直性脊 柱炎、红斑狼疮中医临床研究、热痹证治新说、中国风湿病学、风湿病中医特色治疗、痹病古今名家验案全析等,极大地促进了中 医风湿病的学科建设。编写了中医风湿病学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 材。随着这些工作的深入开展,积累的共识越来越多,使中医风湿病学科 体系趋于成熟,而且还在快速发展。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医风湿病这一新兴学科一定会有更大的发 展。然任重而道远,有待中医风湿病同仁及各相关学科共同为攻克顽痹而 奋斗,提高中医风湿病的诊疗水平,为广大患者朋友減轻病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