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预防知识培训课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4656775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革热预防知识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登革热预防知识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登革热预防知识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登革热预防知识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革热预防知识培训课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登革热预防知识培训课件一、登革热的概念: 登革热是通过携带登革病毒的蚊虫叮咬而引起传播的一种法定乙类传染病。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在我国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媒介蚊虫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伊蚊 体色黑色,头部、胸部、腹部和足有银白色或白色花斑 , 俗称“花斑蚊”。 雄性伊蚊只吸植物的汁液即可存活,雌性伊蚊在生长、孕育和繁殖过程中,都要吸食人和动物的血。 雌蚊一边吸血, 一边吐唾液。假如蚊子叮的是登革热病人,它吸血的时候, 能把病人血液里的病毒、 疟原虫、丝虫等病原体吸到胃里,再叮健康人时, 又把这些病原体吐到健康人的血液里, 使之受到感染。如果被叮的人抵抗力差, 就会发病, 所以说,灭蚊防蚊

2、是预防登革热等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伊蚊喜欢在清洁小积水中产卵,一切人工或天然凡可积水容器都可成为孳生地, 如家庭中的花盆、水盘、花瓶、假山盆景、水缸、水池、莲缸;野外中的竹筒、树洞、石臼、旧轮胎、水塘等。伊蚊有二个活动高峰, 日出前后 1-2 小时,日落前 2-3 小时。人在孳生场所周围活动, 很快便吸引伊蚊前来叮血。 登革病毒可以在蚊体内大量复制、长期保存,在32左右时,伊蚊吸带毒血后十天即开始有传播能力,传染性最长可达 174天。人被 1-2 只有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后,即可发病。三、登革热的症状: 典型的登革热症状大致可分三期:1、初热期:患者大多数起病突然,体温可在24小时内升到 4

3、0C,伴畏寒、剧烈头痛、全身骨痛和肌肉关节痛、眼眶痛、眼球后痛、颜面、眼结膜常显著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显醉酒面容持续23天。.精品文档2、缓解期:患者症状减轻,体温降低至正常;此期12天。3、出诊期 :皮疹于发病后 25天出现,初见于掌心、 脚底、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及四肢,部分患者亦见于面部,多有痒感,压之褪色;皮诊持续 34天,已退的体温在本期可再度出现,全身症状又随之加重,重症患者有牙龈出血、 消化道出血等倾向, 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其他可有肝脏肿大,脾大不常见, 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重型登革热于病程 3-5 日出现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压

4、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 呈脑膜脑炎表现, 或有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休克,病情发展迅速, 常因呼吸衰竭或出血性休克死亡。 轻型登革热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 短期发热,全身疼痛较轻, 皮疹稀少或无疹, 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诊。四登革热的预防:(一)消灭蚊子。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 预防登革热关键在于灭蚊,消灭传播媒介。重点在于消灭蚊孳生地,这是最重要治本措施,也是预防登革热最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1、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翻缸倒罐,彻底清除蚊子孳生地。彻底清理家庭内外各种容器小积水,盆罐倒置或清除, 花瓶及时换水。家庭莲缸要养鱼或加煤油。 水缸,天台水池要及

5、时清洗, 加盖。疏通、排除天台沟渠积水。 清理露天堆放轮胎。 全面清理室内外环境, 清除杂物和卫生死角,填平坑洼,消除蚊子孳生、栖息场所。2、药物杀蚊。外环境可使用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菊酯类药物和敌敌畏,家庭可采用高效低毒菊酯类气雾剂,驱除蚊子。.精品文档3、用蚊香驱蚊。 具体的使用方法为: 睡前 1-2 小时将门窗紧闭, 点燃蚊香,待进入室内睡觉时再将门窗打开,以保持空气流通。4、驱避剂。包括风油精、避蚊酯等。5、蚊帐。在蚊虫较多及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应使用蚊帐。6、植物驱蚊。在室内的花盆里栽一两株西红柿,西红柿枝叶发出的气味会把蚊子赶走; 在门前窗后栽上几盆凤仙花、 薄荷、夜来香,这些花草散

6、发的气味可拒绝蚊子于门外。7、气味驱蚊。在室内点燃几块橘皮, 它的青烟就会使蚊子仓皇逃窜;在身上或枕头洒些香水, 有较好的驱蚊作用; 在座位下或腿旁放两三盒揭开的清凉油或风油精,蚊子就会“闻而生畏” ,远而避之。8、服药驱蚊。蚊子害怕维生素 B 的气味,人服了维生素后,维生素B的气味会随汗液分泌到皮肤,蚊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会“逃之夭夭” 。9、光源驱蚊。用一张橘红色的玻璃纸(或绸布)套在40瓦以上的电灯泡上,使灯变成橘红色,蚊子也会“见光而逃”。(二) 做好个人防护: 白纹伊蚊吸血有二次活动高峰 (即日出前 1-2 小时左右和日落后 2-3 小时左右)。夏秋季外出注意防护, 野外活动穿长衣裤、鞋袜,避开二次活动高峰。 尽量少到蚊子易孳生场所停留或活动。 流行期间少外出,不到病人家中。(三)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夏秋之间,注意保暖,防感冒;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个人或家庭、邻居有疑似病人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