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知识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4655358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理论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翻译理论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翻译理论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翻译理论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翻译理论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翻译理论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理论知识(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翻译理论与实践考试理论部分复习提纲一、翻译定义:1. 培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3. 宓庆翻译的实质是语际的意义转换。?4. 王克非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5. 泰特勒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6. 费道罗夫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有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7. 卡特福德翻译的定义也可以这样说:把一种语言(Source

2、 Language)中的篇章材料用另一种语言(Target Language)中的篇章材料来加以代替。8. 奈达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就意义而言,其次就是文体而言。“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Eugene Nida纽马克通常

3、(虽然不能说总是如此),翻译就是把一个文本的意义按作者所想的方式移译入另一种文字(语言)。“Translation is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 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another language.” - Peter Newmark10. “Translation is the expression in one language (or target languag

4、e译入语) of what has been expressed in another language (source language 原语), preserving semantic and stylistic equivalences.” - Dubois12. 13.Translation or translating is a municative activity or dynamic process in which the translator makes great effort to thoroughly prehend a written message or text

5、 in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works very hard to achieve an adequate or an almost identical reproductio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version of the written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or text.二、翻译标准1. 翻译的标准概括为言简意赅的四个字:“忠实(faithfulness)、通顺(smoothness)”。忠实指的是忠实于原文。通顺指的是译文的语言必须合乎规、通俗易懂。?2. 严复对翻译曾经提出“信(faithfulnes

6、s)、达(expressiveness)、雅(elegance)”的标准:“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3.“泰特勒三原则”:(1)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2)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3)That the Translation sh

7、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position.”(1)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3)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谭载喜,2006)泰特勒指出,这三项原则是好的翻译所必备的条件,它们次序的排列是恰当的、自然的,是按重要顺序排列的,如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牺牲某一个原则就要注意到它们的次第和比较上的重要性,决不能颠倒主次,以牺牲思想容的忠实来求得译文的优美和流畅。5. 奈达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他对翻译所下的定义: 所谓翻译, 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 首先是意义, 其次是

8、文体。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Nida & Taber,1969:12).这一定义明确指出翻译的本质和任务是用译语再现源语信息, 翻译的方法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6. 纽马克“文本中心”论:纽马克把要翻译的对象看成文本,并根据语言的功能把文本分为表达

9、型、信息型和召唤型三大类。表达型包括严肃的文学作品、声明和信件等;信息型包括书籍、报告、论文、备忘录等;召唤型包括各种宣传品、说明书和通俗小说等。他认为不同的文本应该用不同的翻译方法(纽马克把翻译方法分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前者强调忠实于原作“原作者”;后者强调忠实于译作“读者”),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的“等效”要求。?8. 其他翻译标准?重德: 信达切许渊冲:信达优;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等化、深化、浅化;知之、好之、乐之;发挥译入语优势)傅雷:重神似不重形似钱钟书:化境鲁迅: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林语堂:音美、意

10、美、神美、气美、形美郭沫若:好的翻译等于创作三、翻译过程理解和表达是翻译的两个主要步骤。译者对原文的正确理解在翻译过程中至关重要;译者的表达须具有准确力和表现力,语言须具有生动性和形式美。分析原文就是细致处理词位的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研究句法和语篇结构。理解和领会原文是从事无论何种翻译的基本功力。如果译者确实理解了原文的涵义,又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译语,那么翻译就是一个很自然的驾轻就熟的过程。翻译的过程可以简单分为:理解表达-校核三个阶段,或理解-表达两个阶段。四、翻译分类:?2. 从涉及到的符号来看,翻译可分为语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通过同一语言中的一些语言符

11、号解释另一些符号,如把古汉语译成现代汉语),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通过一种语言符号解释另一种语言符号,如把英语译成汉语),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通过非语言的符号系统解释语言符号或用语言符号解释非语言符号,如用手势语解释一则新闻。)3. 从翻译的手段来看,翻译可分为口译、笔译和机器翻译。4.从翻译的题材来看明,翻译可分为专业性翻译(翻译法律、科技文献、专业学术论著等)、文学翻译(翻译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和一般性翻译(翻译各种应用文和新闻报道等)。5. 从翻译方式上来看,翻译可分为全译、摘译和编译。泰特勒(T

12、ytler,1748-1814)的翻译理论和思想主要见于论翻译的原则一书。该书是西方翻译理论的第一部专著,在书中,泰特勒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1、译文应完整地再现原文的思想容(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2、译文的风格、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3、译文影

13、响原文一样流畅(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position.)。八、常用翻译方法、策略与技巧1. 直译与意译(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英语与汉语的语言结构与文体结构有相同的一面,汉译时可照译,即所谓“直译”既忠实原文容,又符合原文的语言与文体结构。由于人们在感情,在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及社会经历等方面会有相似之处,英汉语言表达中有少量相同或近似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相同或近似,隐含意义相同,也就是说,这些表达方式的字面意义

14、和形象意义所传达出的文化信息是相同的,可以互译。?“意译”则从意义出发,只要求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不需过分注重细节,但要求译文自然流畅。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翻译时无法保留原语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可将原文的形象更换成另一个译文读者所熟悉的形象,从而转达出原文的语用目的,译出隐含意义。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发展历史,民族文化,风俗习惯造成了两个民族独特的语言与独特的表达方式。因此,翻译时必须对两种语言文化基础有基本的认识,不能逐字翻译。凡语言都有习惯表达,言外之意。在深入领会原作的精神实质的前提之下,不拘泥于原作的字面形式,创造性的表达原作思想,但不可添枝加叶,改变原作的风格。注:在翻译界通用的方

15、法是将“直译”与“意译”相互结合。任何一篇好的翻译作品,并不是单纯的某一种翻译方法贯穿始终,而是在保持原文容的准确性,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将这两种翻译方法在同一翻译作品中并用,相得益彰。笔者对翻译界的这种做法完全认同。笔者认为,两种翻译方法在任何一篇翻译作品中都能并用的话,一定可以译出一部优秀的翻译作品。2. 归化和异化(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异化和归化是在1995年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译者的隐形(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提出来的。从历史上看,异化和归化可以视为直译

16、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按韦努蒂(Venuti)的说法,归化法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法则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Venuti,1995:20)由此可见,直译和意译主要是局限于语言层面的价值取向,异化和归化则是立足于文化大语境下的价值取向,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不能混为一谈。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Shuttleworth&Cowie,1997:43-44)。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