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物质文明的进步教案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4654694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物质文明的进步教案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物质文明的进步教案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物质文明的进步教案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物质文明的进步教案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物质文明的进步教案华东师大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9课 物质文明的进步课 题第19课 物质文明的进步先浏览课文,提取有效信息,再完成表格演示当时的一些照片,对当时的一些名片、名优进行介绍。如难夫难妻、歌女红牡丹、马路天使、渔光曲等。京剧大师谭鑫培及其定军山影后胡蝶、阮玲玉、周璇等。以增加学生兴趣。授 课类 型新 授教 学目 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识记近代中国交通、照明、通讯、影像等物质文明“之最”。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反映近代中国物质文明的文字、图片等史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开展探究式学习,采用表格式教学法,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

2、价值观:西方资本主义在侵入中国的同时,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进步的物质文明。教 学重难点要点:交通工具、照明工具、通信工具的革新。重点:近代中国新物质文明之最、新物质文明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难点: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何以会成为近代中国物质文明的摇篮?教 学方 法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探究式学习教 学手 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 时安 排1课时教 学过 程【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由一把“双刃剑”导入,让学生讨论并回答: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给中国带来什么?注意从两方面进行引导:(1)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中国一步步滑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2)抗争、探索、物质文明的进步、生活方式的

3、变化、思想观念的变革到底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物质文明的进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新课探究】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看书,并完成下列表格在学生看书过程中,提醒学生,先浏览课文,提取有效信息,再完成表格。同时,注意小字部分的有趣描述。之后,和学生一起完成表格,在讲述过程中穿插介绍,及其意义。演示当时的一些照片,对当时的一些名片、名优进行介绍。如难夫难妻、歌女红牡丹、马路天使、渔光曲等。京剧大师谭鑫培及其定军山影后胡蝶、阮玲玉、周璇等。以增加学生兴趣。教学表格设计:类别近代中国物质文明之最名称意义交通工具水路第一艘实用性蒸汽轮船“黄鹄号”改变了人民生活发展了城市经济改变了人民观念第一家轮船运

4、输公司轮船招商局陆路第一条中国自建的铁路唐胥铁路第一个出现汽车的城市上海第一个成立出租汽车公司的城市上海第一个开通有轨电车的城市天津第一个开通有轨电车的城市上海照明工具第一个使用煤气灯的城市上海方便了人民生活第一个使用电灯的城市上海通讯工具第一条敷设的水路电报线香港上海加快了信息的传播第一个使用电话的城市上海第一个设立电话交换所的城市上海影像第一家设立营业性的照相馆的城市上海丰富市民的生活最早放映电影的城市上海中国最早的制片公司(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总结巩固】提醒学生注意“上海”、“天津”时常最早。为什么?明确:较

5、早开放为通商口岸,较早接受近代文明提醒学生观察新旧文明的“碰撞”,讲述当时的趣闻,说明人们对新事物的接纳需要一个过程。讨论回答P129页的现象分析:强调一个事物的双面性,关键是怎么运用。【真题训练】1、1872年申报驻香港的记者向上海发回新闻报道最快的方式是通过( C ) A、电话 B、无线电报 C、有线电报 D、电子邮件(提示:1871年香港至上海有线电报敷设成功,而1872年其他三项在中国尚未出现。)2、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在19世纪的中国的是( D ) A、中国商人用有线电报传达信息 B、人们出行可以乘坐火车 C、人们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 D、天津市民坐在电脑前办公【教学实践与反思】通过演示当时的一些照片,对当时的一些名片、名优进行介绍。如难夫难妻、歌女红牡丹、马路天使、渔光曲等。还有京剧大师谭鑫培及其定军山,影后胡蝶、阮玲玉、周璇等的介绍,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欣赏中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