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的奋斗事迹(精品范文)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465434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功人士的奋斗事迹(精品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成功人士的奋斗事迹(精品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成功人士的奋斗事迹(精品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成功人士的奋斗事迹(精品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成功人士的奋斗事迹(精品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功人士的奋斗事迹(精品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功人士的奋斗事迹(精品范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成功人士的奋斗事迹篇一:世界80后成功人士的奋斗故事“80后”亿万富青李想的奋斗史凡成功者,无论身处哪一个年龄段,通常都会表现出不同于常人的资质:懂得坚持,有耐心,把握机会的能力超强。28岁的李想,就是这样一个成功者。他高中毕业后放弃读大学,醉心于互联网创业,从最初几千元的进账到一亿以上身价,用了不过短短的四年。他的泡泡网也从最初的个人网站,发展为中国第三大中文IT专业网站。与众多携千万美元回国创业的“海龟”们不同,李想的创业完全依靠个人资金积累,所有资产都是一点点赚出来的。 2020年,身价过亿人民币的李想被传媒贴上“80后”的符号,在杂志和电视节

2、目上频频亮相,一举成名。近日,他应上海电视台某节目邀请,畅谈他和他的时代。如今,这个三年前成名的大男孩,看上去尽管仍然稚嫩、腼腆,但言谈中更显稳重、厚实,对互联网行业的理解,也越来越清晰。高中毕业就创业李想是河北省石家庄人,出生在一个有着浓厚艺术气息的家庭。父亲是一名戏剧导演,母亲也从事艺术工作。父母希望他能继承父业,但这个任性而有主意的孩子,却一下子喜欢上了电脑和互联网。他把零花钱全部用在买所有的电脑杂志,读高一时就给自己规划了“大学毕业后去IT媒体做顶尖编辑”的目标。高二时,他几乎给国内所有IT类媒体供稿,写些电脑选购和技术经验类的文章,而且拿到了每千字300元的封顶的稿酬。当时,互联网刚

3、刚在中国兴起,李想很快跟上潮流,刚刚开始上网三四天,就建立了个人网站“显卡之家”论坛。那时候,相同类型的网站有上百个,李想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显卡之家”做得比别人好得多。当时,读高三的他每天早上四点起床,用六至七个小时更新网站内容,其余时间应付学业。他通过每天更新内容,吸引网民,然后依靠口碑相传,使得网站的访问量急速飙升。一开始他并没想赚钱,但随着网站访问量越来越大,广告商主动找上门来,结果高三一年,他赚到了10万元。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19岁的他决定放弃高考开始创业。他以高三时边上课边赚钱的经历,说服父母接受了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成功可以复制从最开始的时候,李想就没想到要单打独斗,每

4、到一个最关键的时候,总会有合适的人加入创业团队。2000年春节前,李想说服大学毕业后到深圳打工的樊铮回到石家庄,把两个人的网站合到一起,成立泡泡网。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2020年的时候,曾有人计划出资近1亿元来收购泡泡网。对李想来说,卖掉公司,意味着23岁的他和几个创业元老都有可能得到数千万现金。然而他最终没舍得卖。“当我发现自己要卖掉的不是网站,而是整个团队时,心里就特别痛苦,我真的舍不得。”他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并不是金钱,而是要和这个团队一起把事业做得更大,创造出更大的财富。如今,身为80后的李想领导着同为以80后为主体的员工。“80后的孩子也可以有责任心,也能成为行业的精英。”他说

5、,“他们一点点地成长,从最初一种玩的心态,慢慢变得非常有责任心,然后变成公司的领导,又带出一批新的年轻人来。这些80后的孩子刚来时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但几年后他可能就变成这个行业的精英,他会比别人更有责任心,把一切事情当成自己的责任。”李想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他说,“其实我只专注于一个领域,一直坚持做了10年,我觉得任何人如果能在一个领域一直坚持做10年,其实也都能做出一定的成绩来。”谈到未来,他认为对自己而言,第一要实现自己的价值,第二要对自己负责任,对身边的团队负责任。他说:“我自己感觉很幸运,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开放的时代,每天都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跟自

6、己喜欢的团队一起去迎接挑战,解决困难并因此创造出价值。”篇二:名人经过努力成功的故事霍金 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靠勤奋换来的。举世瞩目的科学家霍金就是很好的例子。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他年青时就生患绝症,然而他坚持不懈,战胜了病痛的折磨,成为了中外闻名的科学家。霍金在牛津大学毕业后即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这时他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然 后他驱动轮

7、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但霍金不会因为小小的病痛的折磨而放弃了对学习的渴望,他正是在这种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霍金在剑桥大学任牛顿曾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之职,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不仅震动了自然科学界,并且对哲学和宗教也有深远影响。霍金还在1988年4月出版了时间简史,已用33种文字发行了550万册,如今在西方,自称受过教育的人若没有读过这本书,会被人看不起。华罗庚 1910年,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的一个小县城金坛。他小时候,家中清贫,父亲在小镇上开了个小杂货铺,代人收购蚕丝,一家人过着半饥不饱的生活。华罗庚上初中时,对数学产生了特殊的兴趣,他的老师

8、王维克很器重这个聪明机灵的少年,常常单独辅导他,给他出一些难题做,这使少年华罗庚得益匪浅。华罗庚在金坛中学念完初中后,因家里无力再供他上学,只得辍(chu)学到父亲的小杂货店里帮助料理店务。可这位酷爱数学的年青人,人虽然守在柜台前,心里经常琢磨的还是数学。王维克老师借给他几本数学教材: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一本微积分。华罗庚便跟着这几位不会说话的老师步入了高等数学的大门。华罗庚18岁那年,在王维克老师的帮助下,到金坛中学当了一名会计兼管学校事务工作。他曾回忆当时艰难的生活:“除了学校里繁重的事务外,早晚还要帮助料理小店的事务。每天晚上大约8点钟才能回家。清理好小店的帐目之后,才能钻研数学,

9、常常到深夜。”不久,金坛县流行伤寒,华罗庚不幸染病,卧床半年。后来病慢慢好了,可是左脚却弯曲变形,落了个跛足的终身残疾。华罗庚在贫病之中刻苦自学,不但读了许多书,而且还勤于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19岁那年,他发觉一位大学教授的论文写错了。便把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文章,题目叫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不能成立之理由,于次年发表在上海的科学杂志上。随后,华罗庚又连续发表了几篇数学论文,署名“金坛人”。这个在数学论坛上崭露头角的“金坛人”,引起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注意。当他打听到这个数学奇才原来是个只读过初中的小青年时,深为震惊,便写信邀华罗庚来当时北平的清华大学数学系当管理员。到清华

10、后,华罗庚的进步更快了。他自学了英语、德语。24岁时,已能用英文写作数学论文。25岁时,他的论文已引起国外数学界的注意。28岁时,他当上了西南联大教授。后来,他又被熊庆来教授推荐到英国剑桥大学去深造。华罗庚成功了!在走过坎坷的自学之路后,他成了世界著名的数学大师,国外数学界这样评价他:“华罗庚教授的研究著作范围之广,足可使他堪称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40年代后期,华罗庚应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之聘,在那里当教授。华罗庚在那里有着优异的生活、科研环境:他的住屋有4间卧室,2间浴室,还有一间可容纳五六十人开酒会的客厅。大学还给他配备了4个助手、1个打字员。但是,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华罗庚

11、却不再留恋美国的优异条件,踏上了返回祖国的旅程。他说:“为了抉择真理,我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应当回去!” 1950年的一天,这位已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的著名教授,在填写户口簿时,在“文化程度”一栏里写了“初中毕业”4个字。这虽然使许多人惊讶不已,却是事实:他的的确确只有一张初中毕业证书。这位数学大师的数学知识,几乎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1983年10月,华罗庚重游美国,接受了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荣誉称号。这是美国科学院120年历史上第一次把这个荣誉称号授予一位中国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长在向华罗庚致赞词的时候说:“他是一个自学出身的人,但他教育了千百万的

12、人们。”牛顿 一谈到牛顿,人们可能认为他小时候一定是个“神童”、“天才”、有着非凡的智力。其实不然,牛顿童年身体瘦弱,头脑并不聪明。在家乡读书的时候,很不用功,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属于次等。但他的兴趣却是广泛的,游戏的本领也比一般儿童高。平时他爱好制作机械模型一类的玩艺儿,如风车、水车、日晷等等。他精心制作的一只水钟,计时较准确,得到了人们的赞许。有时,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盏灯笼挂在风筝尾巴上。当夜幕降临时,点燃的灯笼借风筝上升的力升入空中。发光的灯笼在空中流动,人们大惊,以为是出现了彗星。尽管如此,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还是经常受到歧视。当时,封建社会的英国等级制度很严重,中小学里学

13、习好的学生,可以歧视学习差的同学。有一次课间游戏,大家正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借故踢了牛顿一脚,并骂他笨蛋。牛顿的心灵受到这种刺激,愤怒极了。他想,我俩都是学生,我为什么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过他!从此,牛顿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早起晚睡,抓紧分秒、勤学勤思。经过刻苦钻研,牛顿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不久就超过了曾欺侮过他的那个同学,名列班级前茅。在暴风中研究和计算风力时间对人是一视同仁的,给人以同等的量,但人对时间的利用不同,而所得的知识也大不一样。 牛顿十六岁时数学知识还很肤浅,对高深的数学知识甚至可以说是不懂。“知识在于积累,聪明来自学习”。牛顿下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攀上数学的高峰

14、。在基础差的不利条件下,牛顿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难而进。他从基础知识、基本公式重新学起,扎扎实实、步步推进。他研究完了欧几里德几何学后,又研究笛卡儿几何学,对比之下觉得欧几里德几何学肤浅,便悉心钻研笛氏几何学,直到掌握要领、融会贯通。遂之发明了代数二项式定理。传说中牛顿“大暴风中算风力”的佳话,可为牛顿身体力学的佐证。有一天,天刮着大风暴。风撒野地呼号着,尘土飞扬,迷迷漫漫,使人难以睁眼。牛顿认为这是个准确地研究和计算风力的好机会。于是,便拿着用具,独自在暴风中来回奔走。他踉踉跄跄、吃力地测量着。几次沙尘迷了眼睛,几次风吹走了算纸,几次风使他不得不暂停工作,但都没有动摇他求知的欲望。他一遍又一遍

15、,终于求得了正确的数据。他快乐极了,急忙跑回家去,继续进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勤奋学习,牛顿为自己的科学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不久,牛顿的数学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岁时发明了微分学,二十三岁时发明了积分学,为人类科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篇三:努力的例子在美国一个贫穷的小村庄里有个男孩子特别爱读书,学知识,可是他爸爸不愿意让他上学,想让他当普通的农民,但是他继母鼓励他,让他去了学校,他在学校刻苦学习。有一天他放学回家对妈妈说,学校老师问他们将来想做什么?他说他想当伟人,后来他真的成为了一个伟人,这男孩就是第16任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以下是三个贫困孩子艰苦奋斗获得成功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

16、事。但是有很多人之所以没有别人成功,是因为自己努力的没有别人多,吃的苦没有别人 多所以没有别人成功。人们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话一点也没错。学习下面三个贫困孩子的成功故事吧。让自己也有所体会! 第一个贫困的孩子这个孩子家里穷徒四壁,他每天都要提着小筐去捡那些从拉煤车上掉下的碎煤。为了得到一个果腹的面包,他请求老板让他擦拭面包店的窗户。这个工作干完 了,他又开始忙着寻找另外的工作。他星期六早晨去卖报,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向那些坐马车旅行的人兜售冰水和柠檬水,到了晚上,还要为报社写关于各处举行 的生日宴会和茶会的新闻。这时他才岁,从西班牙来到美国还不到年。岁那年,他离开学校,到一家公司当了一名清洁工,逐渐结识了一些名人,开始有 了自信和雄心。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在美国新闻史上最成功的杂志编辑博克,创办了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妇女杂志妇女家庭。第二贫困的孩子这个孩子出生于苏格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