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讲稿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4652990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9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讲稿(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讲稿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水稻病虫害种类较多,目前,在成都地区水稻整个生长期常见主要病虫害有立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二化螟、稻苞虫、稻飞虱等。现对水稻常见病虫害发病规律、发病条件、传播途径及防治办法介绍如下:一、水稻立枯病(一)水稻立枯病发病规律水稻立枯病是由于受多种不利的环境因素影响,导致秧苗的抗病能力降低,从而被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和稻蠕抱菌等乘虚侵入所至的苗期病害。在成都地区水稻播种近年来一般采取旱育秧方式,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播种,气温偏低,而且常遇寒流、袭击。在幼苗出土前后幼芽或胚根变褐、腐烂,形成烂种或芽腐。出苗至1片叶时,病苗心叶枯黄、基部变褐并易断,常成

2、片状发生,形成针腐。到4月下旬的2片叶前后进入发病盛期,首先表现为根色不鲜,逐渐变黄褐色,潮湿时茎基软腐,心叶卷曲萎德,全株青枯或变黄褐色枯死。严重时全田死亡。(二)水稻立枯病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1、低温是诱发立枯病的重要原因5P为临界致死冷害温度指标。资料表明:在4C左右的低温下部分土壤病菌生长正常,并可侵害受伤的根系,而处于12片叶的稻苗遇4c的低温几小时,则会因生理异常而枯死;23片叶时遇5的低温57小时,叶片就会停止伸长,植株开始凋萎或死亡;10为12片叶秧苗生长的障碍性低温指标;10-C以下光合作用就不能进行;15t为水稻生育受阻的延缓性低温指标;在秧苗生长后期18以下温度对发病也有一

3、定影响;如果在20-C以上的适温条件下育苗1 / 29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讲稿则一般不易发病。2、病原菌是发病条件2 / 29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讲稿水稻立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水稻立枯病病菌普遍存在于土壤、粪肥、种子和病残体上,在温度湿度条件适宜时,病菌侵染种子胚根而发病。3、土壤水分状况和空气相对湿度影响着立枯病的发生由于秧苗对水分亏缺的忍耐力在23片叶时最弱,所以,苗床相对湿度越低发病越重。在旱育秧的通风、揭膜期,出现相对湿度低于40%的短期极端干燥天气,因蒸发量过大,又不能及时进行水分管理时,秧苗地上部迅速失水,植株体内水分入不敷出,从而导致枯萎。旱育秧母田适于镰刀菌等好气性病菌

4、繁殖,土壤水分过低易引起病菌的大量增殖侵入,使秧苗根系受害,吸水功能减弱或丧失,极易形成青枯死苗。苗床土壤水分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90%为好。4、弱苗是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水稻育秧时播种量过大,秧苗长势细弱,在通风练苗时又恰逢离乳期,对外界环境最敏感,因而发病重。减少播种量病情明显降低。播催芽后的种子230300克/平方米时,百株鲜重较高,发病较低。育秧时密闭期过长,高温引起的徒长苗,氮肥用量过多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等均会加重病害的发生。(三)水稻立枯病防治方法1、对土壤进行调酸处理中性和碱性土壤,在播种前要进行调酸处理,可以有效地控制立枯病的浸染为害。具体做法是: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测试,p

5、H值为66.5的,每平方米施用专用调酸肥3040g,pH值为6.57的施4050g,于播种前一天施入,并与土壤充分混合,使土壤pH值调至4.55.5之间。2、对苗床土壤消毒,避免土壤传病经过调酸处理后苗床,每平方米用70%的敌克松2g,稀释成600倍水溶液,均匀地喷洒在苗床上。# / 29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讲稿3、播种不要过密,以免产生弱苗掌握播种量,是培育旱育秧壮苗的关键。每平方米播种量为25-30g。如播种过密,秧苗瘦长,抗性减弱,易感立枯病,而壮苗则抗性较强,不易感染立枯病。4、药剂防治1叶1心至2叶1心期,最易发生立枯病浸染死苗,可用敌克松600倍液或立枯灵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隔5

6、7天再喷1次,连喷2次。水稻播种至出苗以保温为主,膜内温度保持在3032t;1叶1心时以控温控湿为主,膜内温度保持在25C;2叶1心时,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半开膜。苗期防止土壤过干。二、水稻稻瘟病(一)水稻稻瘟病发病规律及症状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阶段皆可发生,具有为害时间长、侵染部位多和症状多样性等特点。按其为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叶枕瘟、稻颈瘟和谷粒瘟。苗瘟发生于秧苗三叶期前,主要由种子带菌引起,病苗基部呈灰黑色,终至枯死。叶瘟发生于三叶期后的秧苗或成株叶片上,一般从分藤至拔节期盛发,叶上病斑常因天气和品种抗病力的差异,在形状、大小、色泽上有所不同,可分为慢性型、急

7、性型、白点型和褐点型四种,其中以前两种危害最重要。慢性型病斑呈菱形或纺锤形,一般长1-1.5厘米,宽0.3-0.5厘米,红褐色至灰白色,两端有坏死线。急性型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霉层。急性病斑的出现可视为田间病害大流行的先兆。节瘟发生于茎节上,黑色,病节干缩凹陷,易折断。潮湿时生灰色霉状物。叶枕瘟发生于叶片与叶鞘交接处,不定形,灰绿色,其出现预示穗颈瘟易发生。穗颈瘟发生在穗颈、穗轴及枝梗上,病部成段变褐坏死,穗颈、穗轴易折断成白穗。群众称之为“吊颈瘟”。水稻抽穗期如遇持续3-5天低温20*C)易诱发穗颈瘟;一般粳、糯稻比釉稻易感病;同一品种苗期至分藤盛期和抽穗始期最易感

8、病;由于病菌生理小种变异最易引起品种抗性退化或丧失,连年大面积品种单一化最易引起病菌群体组成的变化;偏施氮肥,土壤干旱或长期深灌,山区稻田日照少、冷底、毒质多、酸性大,皆易诱发稻瘟。(二)水稻稻瘟病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病害发生流行同气候、品种、肥水管理、病原菌生理小种变异等关系密切。适温高湿的天气有利发病,特别是在24-28C,空气相对湿度90%以是,又遇阴雨绵绵,日照不足的情况下,有利于病菌繁殖,同时水稻生长嫩绿,这样发病严重;水稻品种如果本来不抗病或抗病不高的、种子不作处理的容易发病;施肥不当,特别是氮肥过多的田块水稻生长过旺,叶片软弱更易发病;长期灌深水或用工业污染水的也易发病。稻瘟病病菌

9、主要以菌丝体在寄生在稻草和种子上越冬。以分生抱子作为初侵染与再侵染的接种体,借气流传播,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致病。(三)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1、大力推广优良高产抗病良种并注意品种合理配搭与适期更替;加强对病菌生理小种及品种抗性变化动态监测。2、减少菌源,进行种子消毒。用20%三环嗖1000倍液浸种24小时、并妥善处理田间遗留的病秆,尽量减少初侵染源。3、搞好肥水等田间管理培育壮秧,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配方施反,中期适当控氮制苗,后期看苗补肥。用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干湿交替”的原则。4、加强测报,及时喷药防病。# / 29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讲稿防治稻瘟病要以预防为主、

10、药剂防治为辅的原则,宜在破肚至抽穗始期和齐穗期亩用75%三环嗖30克+40%稻瘟稻瘟灵150毫升;亩用富士一号80毫升+75%丰登20克;亩用75%稻士可湿性粉剂2025克。手动喷雾器兑水50公斤喷雾;机动喷雾器兑水15公斤喷雾。注意喷匀、喷足。三、水稻纹枯病(一)水稻纹枯病发病规律及症状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

11、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症状类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造成植株倒伏。穗颈部受害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枇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抱子。这些担子和担抱子是再侵染源和越冬病原菌。(二)水稻纹枯病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29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在田间杂草等其它寄主上越冬。翌年春灌时菌核飘浮于水面与其它杂物混在一起,插秧后菌核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生出菌丝侵入叶鞘组织为害,气生菌丝又侵染邻近植株。水稻拔节期

12、病情开始激增,病害向横向、纵向扩展,抽穗前以叶鞘为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早期落入水中菌核也可引发稻株再侵染。菌核数量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每667成有6万粒以上菌核,遇适宜条件就可引发纹枯病流行。高温高湿是发病的另一主要因素。气温18-34C都可发生,以22-28C最适。发病相对湿度70%-90%,90%以上最适。菌丝生长温限10-38C,菌核在12-40C都能形成,菌核形成最适温度28-32C。相对湿度95%以上时,菌核就可萌发形成菌丝。6-10天后又可形成新的菌核。日光能抑制菌丝生长促进菌核的形成。水稻纹枯病适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和流行。生长前期雨日多、湿度大、气温偏低,病

13、情扩展缓慢,中后期湿度大、气温高,病情迅速扩展,后期高温干燥抑制了病情。气温20C以让,相对湿度大于90%,纹枯病开始发生,气温在28-32C,遇连续降雨,病害发展迅速。发病迟缓或停止发病。长期深灌,偏施、迟施氮肥,水稻过于茂盛,徒长促进纹枯病发生和蔓延。(三)水稻纹枯病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是水稻和病原菌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的结果,水稻植株具蜡质层、硅化细胞是抵抗和延缓病原菌侵入的一种机械障碍,是衡量品种抗病性指标,也是鉴别品种抗病性的一种快速手段。2、打涝菌核,减少菌源要每季大面积打涝并带出田外深埋病草。优化田间管理措施,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不可偏施氮肥

14、,增施磷钾肥,配方施肥,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讲稿长,后期不贪青。灌水做到浅水分章、够苗晒田。3、药剂防治抓住防治适期,分章后期(成都地区6月下旬至7月中旬)病穴率达15%即施药防治。建议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200毫升;30%爱苗乳油15毫升,加水50-75千克喷雾。4、防治注意事项(1)高温高湿天要连续防治2-3次,间隔10-15天。# / 29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讲稿(2)施药时田间有水层3-5厘米,并保水3-5天。四、水稻稻曲病(一)水稻稻曲病发病规律及症状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在各地稻区普遍发生,而且逐年加重,危害较大。有些杂交水稻

15、品种特别严重,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稻曲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其次也可借厚垣抱子在被害谷粒内或健谷颖壳上越冬。次年78月,当菌核和厚垣抱子遇到适宜条件时,即可萌发产生子囊抱子和分生抱子,侵入水稻花器及幼颖。病菌首先侵害子房、花柱及柱头,后期侵入幼嫩颖果的外表皮,蔓延到胚乳中,然后大量繁殖并形成子座。病菌侵染后,首先在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菌块,后膨大如球,包裹全颖壳成墨绿色,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状物。人食病粒易生病。(二)水稻稻曲病发病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1、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重要因素。稻曲病菌在温度为24C32C均能发育,以26C28C最为适宜,34c以上不能生长。同时,稻曲病菌的子囊抱子和分生抱子均借风雨浸入花器,因此影蛇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气侯因素以降雨为主:在水稻抽穗扬花期雨日、雨量偏多,田间湿度大,日照少一般发病较重。2、品种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发病重;秆矮、穗大、叶片较宽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此外,颖壳表面租糙无茸毛的品种发病重。3、栽培管理# / 29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讲稿栽培管理粗放,密度过大,灌水过深,排水不良,尤其在水稻颖花分化期至始穗期,稻株生长茂盛,若氮肥施用过多,造成水稻贪青晚熟,剑叶含氮量偏多,会加重病情的发展,病穗病粒亦相应增多。(三)水稻稻曲病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淘汰感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