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蒸发和离子溅射镀膜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464861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空蒸发和离子溅射镀膜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真空蒸发和离子溅射镀膜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真空蒸发和离子溅射镀膜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真空蒸发和离子溅射镀膜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真空蒸发和离子溅射镀膜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真空蒸发和离子溅射镀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空蒸发和离子溅射镀膜(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一 真空蒸发和离子溅射镀膜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近年来薄膜材料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从过去体材料一统天下 的局面中脱赢而出。如过去需要众多材料组合才能实现的功能,现在仅需数几个器件或一块 集成电路板就能完成,薄膜技术正是实现器件和系统微型化的最有效的技术手段。薄膜技术 还可以将各种不同的材料灵活的复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优异特性的复杂材料体系,发挥每种 材料各自的优势,避免单一材料的局限性。薄膜的应用围越来越宽,按其用途可分为光学薄 膜、微电子学薄膜、光电子学薄膜、集成光学薄膜、信息存储薄膜、防护功能薄膜等。目前, 薄膜材料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薄膜材料的制备和

2、 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薄膜的制备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综合法三大类。物理法主要指物理气 相沉积技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PVD),即在真空条件下,采用各种物理方法 将固态的镀膜材料转化为原子、分子或离子态的气相物质后再沉积于基体表面,从而形成固 体薄膜的一类薄膜制备方法。物理气相沉积过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1.从源材料中发射出粒 子;2.粒子输运到基片;3.粒子在基片上凝结、成核、长大、成膜。由于粒子发射可以采用 不同的方式,因而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呈现出各种不同形式,主要有真空蒸发镀膜、溅射镀膜 和离子镀膜三种主要形式。在这三种PVD基本镀膜方法中,

3、气相原子、分子和离子所产生的 方式和具有的能量各不相同,由此衍生出种类繁多的薄膜制备技术。本实验主要介绍了真空 蒸发和离子溅射两种镀膜技术。在薄膜生长过程中,膜的质量与真空度、基片温度、基片清 洁度、蒸发器的清洁度、蒸发材料的纯度、蒸发速度等有关。在溅射薄膜的生长过程中,气 体流量(压力)也会对形成的薄膜的性质产生影响。通过改变镀膜条件,即可得到性质炯异 的薄膜材料。对制备的薄膜材料,可通过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扫描 探针(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以及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等技术来进行分析和 表征,还可通过其它现代分析技术测试薄膜的各种相应特性等。【实验目的】1

4、掌握溅射的基本概念,学习直流辉光放电的产生过程和原理; 2掌握几种主要溅射镀膜法基本原理及其特点,掌握真空镀膜原理; 3掌握真空镀膜和溅射镀膜的基本方法;4熟悉金属和玻璃片的一般清洗技术,学习薄膜厚度的测量方法; 5了解真空度、基片温度、基片清洁度、蒸发器的清洁度、蒸发材料的纯度、蒸发速度等 因素,在薄膜生长过程中对形成薄膜性质的影响。【实验原理】一真空蒸发镀膜原理任何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总有一些分子从凝聚态(固态,液态)变成为气态离开物质表 面,但固体在常温常压下,这种蒸发量是极微小的。如果将固体材料置于真空中加热至此材 料蒸发温度时,在气化热作用下材料的分子或原子具有足够的热震动能量去克服固

5、体表面原 子间的吸引力,并以一定速度逸出变成气态分子或原子向四周迅速蒸发散射。当真空度高, 分子平均自由程只远大于蒸发器到被镀物的距离d时(一般要求=(23)d),材料的蒸 气分子在散射途中才能无阻当地直线达到被镀物和真空室表面。在化学吸附(化学键力引起的吸附)和物理吸附(靠分子间德瓦尔斯力产生的吸附)作用下,蒸气分子就吸附在基片表 面上。当基片表面温度低于某一临界温度,则蒸气发分子在其表面发生凝结,即核化过程, 形成“晶核”。当蒸气分子入射到基片上密度大时,晶核形成容易,相应成核数目也就增多。 在成膜过程继续进行中,晶核逐渐长大,而成核数目却并不显著增多。由于(1)后续分子 直接入射到晶核上

6、;(2)已吸收分子和小晶核移徒到一起形成晶粒;(3)两个晶核长大到互 相接触合并成晶粒等三个因素,使晶粒不断长大结合。构成一层网膜。当它的平均厚度增加 到一定厚度后,在基片表面紧密结合而沉积成一层连续性薄膜。在平衡状态下,若物质克分子蒸发热与温度无关,则饱和蒸气压PS和绝对温度T有如下关系:P = K - e _ rt(1.1)S 式中 R 为气体普适常数, K 为积分常数。在真空环境下,若物质表面静压强为P,则单位时间从单位凝聚相表面蒸发出的质量, 即蒸发率为(1.2)厂=5.833 x 10_2 a式中Q为蒸发系数,M为克分子量,T为凝聚相物质的温度。若真空度很高(P-0)时蒸发的分子全部

7、被凝结而无返回蒸发源,并且蒸发出向外飞 行的分子也没有因相互碰撞而返回,此时蒸发率为(1.3)厂=5.833 x 10_2 a 巴 P = 5.833 x 10_2 a- K- e豊T sT根据数学知识从(1.3)式可知,提高蒸发率r主要决定于上式指数因式,因而温度T 的升高将使出蒸发率迅速增加。在室温T = 2930 K,气体分子直径a = 3.5x 10_8 cm时,由气体分子动力学可知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九可表示为kTA =- 2 na2n 2 na2p5x10 3P1.4)式中k为波尔兹曼常数,n为气体分子密度。气体压强P为帕时,方的单位为米。根据 (1.4)式可列出表11。从表中看出,

8、当真空度高于1 x 10_2帕时,九大于50cm;在蒸发源到被镀物d为1520cm 情况下是满足A =(23 )d。因此将真空镀膜室抽至1 x 10 _2帕以上真空度是必需,方可得 到牢固纯净的薄膜。P (帕)10001001011 x 10 _11 x 10 _21 x 10 _3九(m)5 x 10 _65 x 10 _55 x 10 _45 x 10 _35 x 10 _25 x 10 _15二 离子溅射镀膜原理1溅射溅射是指具有足够高能量的粒子轰击固体(称为靶)表面使其中的原子发射出来。实际 过程是入射粒子(通常为离子)通过与靶材碰撞,把部分动量传给靶原子,此靶原子又和其 他靶原子碰撞

9、,形成级联过程。在这种级联过程中某些表面附近的靶原子获得向外运动的足 够动量,离开靶被溅射出来。而入射粒子能量的 95%用于激励靶中的晶格热振动,只有 5%左右的能量传递给溅射原子。下面以最简单的直流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构成的离子源为例,说 明入射离子的产生过程。2直流辉光放电考虑一个二极系统(参考图1-7),系统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曲线如图1-1 所示,系统压强为几十帕。在两电极间加上 电压,系统中的气体因宇宙射线 辐射产生一些游离离子和电子, 但其数量非常有限,因此所形成 的电流非常微弱,这一区域AB 称为无光放电区。随着两极间电 压的升高,带电离子和电子获得 足够高的能量,与系统中的中性 气体

10、分子发生碰撞并产生电离, 进而使电流持续增加,此时由于电路中的电源有高输出阻抗限制,致使电压呈一恒定值,这一区域BC称为汤森放电区。当电流增加到一定值时(C点),会产生“雪崩”现象。离子开 始轰击阴极,产生二次电子,二次电子与中性气体分子碰撞,产生更多的离子,离子再轰击 阴极,阴极又产生出更多的二次电子,大量的离子和电子产生后,放电达到自持。气体开始 起辉,两极间电流剧增,电压迅速下降,这一区域CD叫做过度区,通常称为气体击穿。在D点以后,电流平稳增加,电压维持不变,这一区域DE称为正常辉光放电区,这时,阴极 表面并未全部布满辉光。随着电流的增加,轰击阴极的区域逐渐扩大,达到E点后,离子轰 击

11、已覆盖整个阴极表面。此时增加电源功率,则使两极间的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这 一区域EF称做“异常辉光放电区”在这一区域,电流可以通过电压来控制,从而使这一区 域成为溅射所选择的工作区域。在F点之后,继续增加电源功率,两极间电压迅速下降,电 流则几乎由外电阻所控制,电流越大,电压越小,这一区域FG称为“弧光放电区”众多电子、原子碰撞导致原子中的轨道电子受激跃到高能态,而后又衰变到基态并发射光子,大量光子形成辉光。辉光放电时明暗光区的分布情况如图1-2 所示。从阴极发射出来的电子能量较低,很难与气体分子 发生电离碰撞,这样在阴极附近形 成阿斯顿暗区。电子一旦通过阿斯 顿暗区,在电场的作用下会获

12、得足 够多的能量与气体分子发生碰撞 并使之电离,离化后的离子和电子 复合泯灭产生光子,形成阴极辉光 区。从阴极辉光区出来的电子,由 于碰撞损失了能量,已无法与气体阴坡珂斯顿暗区衬底II古辉it直电接图1-2 一般直流辉光放电区域的划分图1-3直流辉光放电过程的电位分布和等 离子体鞘层分子碰撞使之电离,从而形成另一个暗区,叫做阴极暗区,又叫克鲁克斯暗区。通过克鲁克 斯暗区以后,电子又会获得足够的能量与气体分 子碰撞并使之电离,离化后的离子和电子复合后 又产生光子,从而形成了负辉光区。负辉光区是 辉光最强的区域,它是已获加速的电子与气体分 子发生碰撞而产生电离的主要区域。在此区域, 正离子因质量较

13、大,向阴极的运动速度较慢,形 成高浓度的正离子区,使该区域的电位升高,与 阴极形成很大的电位差,此电位差称为阴极辉光放电的阴极压降。此压降区域又称为阴极鞘层,即阴极辉光区和负辉光区之间的区域,主要 对应克鲁克斯暗区,如图 1-3 所示。这个区域的压降占了整个放电电压的绝大部分,因此也 可近似认为,仅仅在阴极鞘层中才有电位梯度存在,其形成的电压降约等于靶电压。也正因 为这个原因,阳极所处位置虽会影响气体击穿电压,但对放电后的靶电压影响不大,即阳极 位置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在实际溅射镀膜过程中,基片(衬底)通常置于负辉光区,且作为 阳极使用。经过负辉光区后,多数电子已丧失从电场中获得的能量,只有少数

14、电子穿过负辉 光区,在负辉光区与阳极之间是法拉第暗区和辉光放电区,其作用是连接负辉光区和阳极。 3 溅射的特点(1)溅射粒子(主要是原子,还有少量离子等)的平均能量达几个电子伏,比蒸发粒子的平均动能kT高得多(3000K蒸发时平均动能仅0.26eV),溅射所获得的薄膜与基片结合较好;(2)入射离子能量增大(在几千电子伏围),溅 射率(溅射出来的粒子数与入射离子数之比)增 大。入射离子能量再增大,溅射率达到极值;能 量增大到几万电子伏,离子注入效应增强,溅射 率下降,如图1-4所示。(3)入射离子质量增大,溅射率增大。(4)入射离子方向与靶面法线方向的夹角增大, 溅射率增大(倾斜入射比垂直入射时

15、溅射率大)。L:010:010: 00100300l0:000C图1-4溅射速率与入射离子能量的关系/eV(5)单晶靶由于焦距碰撞(级联过程中传递的动 量愈来愈接近原子列方向),在密排方向上发生 优先溅射。(6)不同靶材的溅射率很不相同。图1-5为Ar+在 400KV加速电压下对各种元素靶材的溅原子序数图1-5 Ar+在400KV加速电压下对各种元素的溅射产额图1-6不同入射离子在45KV加速电压下对Ag靶的溅射产额射产额的变化情况。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元素的溅射产额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即随着元素 外层 d 电子数的增加,其溅射产额提高,因而, Cu、Ag、Au 等元素的溅射产额明显高于 Ti、Zr、Nb、Mo、W 等元素的溅射产额。(7)不同溅射气体的溅射率也不相同。图 1-6 是 45KV 加速电压下各种入射离子轰击 Ag 靶表面时得到的溅射率随入射离子的原子序数的变化。由图中结果可以看出,使用惰性气体 作为入射离子时,溅射产额较高。而且,重离子的溅射额明显高于轻离子。但是出于经济等 方面的考虑,多数情况下均采用Ar离子作为薄膜溅射沉积时的入射离子。( 8)溅射所得薄膜纯度高,致密性好; (9)溅射工艺可重复性好,膜厚可控制,同时可以在大面积基片上获得厚度均匀的薄膜。4溅射类型溅射装置种类繁多,因电极不同可分为二极、三极、四极直流溅射,磁控溅射,射频溅 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