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图腾柱》的教学反思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4641473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秘的图腾柱》的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神秘的图腾柱》的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神秘的图腾柱》的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神秘的图腾柱》的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神秘的图腾柱》的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神秘的图腾柱》的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秘的图腾柱》的教学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秘的图腾柱的教学反思神秘的图腾柱是岭南版小学美术第7册第二单元第5课,是一堂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对多种工具进行尝试,并创造性地运用泥塑技法进行情感表达的陶艺课。面对这一课,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来上陶艺课,的确是一种新的尝试与挑战。通过对陶艺课的长期听课和学习,多次向陶艺老师请教,邀请陶艺专家给予指导,战战兢兢地上完了。通过观看自己的上课视频,和聆听科组老师和专家建议,许多的问题却很值得我去思考和探索。为了更好的展开以后的教学,特作教学反思如下: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的实施至关重要。由于本课主要内容“图腾柱”离我们的时代有些遥远,这就给课堂教学的实施带来了不少难度,对教师和学生也

2、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所以在上课之前,我先查阅、收集了大量与“图腾”和“图腾柱”有关的资料和图片,掌握了世界各地的图腾柱的图文资料,结合我们身边熟悉的学校陶艺展厅作品和校园场景,在经过长时间的分类和,我制作了一系列精美的教具和课件,为本节课的教学做足了功课。1 、一个关于图腾的故事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索加上文字引入新课,_地激发了孩子们好奇心和对图腾的初步了解。我想,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其实我也尝试过运用剪辑的视频图腾来导入,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要不就时间太长,给教学时间处理带来麻烦,要不就让小部分学生看不懂,因为“图腾”的概念实在太抽象。2 、要想讲好“图腾柱”,首先就得讲清楚“图腾”这是

3、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所以我先通过课件出示图腾的概念,结合我们汉族和其他民族来讲透彻图腾的含义。后运用图腾图案和实物图片进行对比,尤其是把非洲的人物图腾和美术老师的照片进行对比,学生觉得更直观,更有趣,学生在分析中很快找到并掌握掌握图腾的特点。3 、接下来教师出示了图腾柱的概念并附上两张图腾柱图片,后讲解图腾柱的存在意义并引导学生欣赏世界各地的图腾柱,让学生知道图腾柱是各民族常见的装饰品,很快就把学生拉回我们现实之中,出示学校里的图腾柱,讲解我们的“龙”这一图腾文化,让学生结合校园场景感知身边的装饰艺术和民族文化。4 、大量图片出示,让学生在对比和分析中,寻找相同与不同,进而从绘画语言的角度感知

4、和理解图腾柱的造型特点、物象形态与组合特点,使本课的重点得以突出,为接下来的绘画语言和泥塑技法的结合打下坚实的基础。5 、教师以“陶艺操”的形式,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理解泥塑基本技法:“揉、搓、捏、压、刻、贴”等泥塑手法,此环节的设计,既是对学生上两节课学习内容的复习和提升,同时为下一步绘画语言和泥塑技法的结合做铺垫。6 、教师根据课件出示各种图腾柱图片,与学生一道分析和理解其造型特点、物象形态与组合特点在陶艺制作中的成型方法:泥点、泥条、泥片、泥块。绘画语言和泥塑技法在这一环节进行结合,突破本课难点。但是稍显遗憾的是,在引导学生分析中,师生互动偏多,只从教学时间考虑,其实,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先观

5、察后讨论,再来评论。创造条件,使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推测、敢于发表或用陶艺术语表现不同_,甚至“异想天开”。这样才能做到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驱动内动力,发展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包括感知、思维、想象、情感、气质,手法表达类型等独特的品质与风格。7 、在教师出示示范作品环节里,教师身位的降低,简单的三言两语中,既激励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和自信,又把绘画语言和泥塑技法的结合做了适度的提升。8 、布置作业,让学生齐读作业要求,环节中“齐读”既引导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创作前的畅想,又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创作方向。9 、在作业的创作环节中,由于我校长期坚持陶艺特色发展,

6、所以本课只注重实现了对泥塑材料的体验,并没有达到学生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表现美的事物的要求。10 、在作业评价中,评价标准体现新课程理念,要与作业要求联系起来。学生才能自己参与评价,增加了学习积极性,并学会使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当然,学生美术术语的形成需要教师长期的加以培养和引导。在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中,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感知空心柱的创作方法。1 、亮点:引入环节:故事引入,既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又注重文化渗透,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注重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世界各地的图腾柱到我们校园里身边的图腾柱,让学生既看得见、摸得着,又好理解。“陶艺操”的设计,使制作方法的讲解深

7、入浅出,用“捏一捏,搓一搓,有意降低自己的身份,让学生感觉到我可以像老师做得一样好,甚至超过老师,从而树立自信。绘画语言和泥塑技法的结合是本课特色,课堂语言组织严谨、幽默,板书设计结合图腾柱的造型,设计精心。2 、待改进:教师示范环节处理有问题,过于考虑时间的需要。对“神秘”这一概念的体现不够,值得加强探讨。教学时间的处理存在不足。本课要想一课时就完成,难以做到,所以必须优化课堂结构,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合理安排好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使教学目的与内容、方法与技巧、欣赏观察与思维发散、学生练习与作业均能在课堂内得以游刃。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课堂作业,在老师的巡视指导下,典型问题得以及时点评纠正,优秀想法或手法得以及时表扬与展示。以上是我执教神秘的图腾柱的几点反思,有得有失,作为一节美术教师的陶艺课,需要探讨的地方很多,有待以后加以改进。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