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单元解读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4640393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单元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单元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单元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单元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单元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单元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单元解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主备人:1、单元解读 本单元在学生已经认识万以内的数,能够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能够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等基础上,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用加、减法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等。本单元教学的加、减法计算是小学数学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整数阶段最后一次教学加、减法计算。数学课程标准对整数加、减法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能笔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经

2、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生掌握了这些口算和笔算,就能满足继续学习乘、除法计算的需要,如果遇到更大的整数加、减计算,可以使用计算器,也可以利用三位数加、减法的经验进行计算。对学生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要求是,两分钟正确计算34题,笔算两位数和三位数加、减法的要求是,每分钟正确计算23题。全单元编排七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例2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例3加、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练习六主要练习口算(续表)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4笔算两、三位数加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加法的验算例5笔算连续进位的加法练习七主要练习加

3、法笔算例6笔算三位数减两、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法则,减法的验算例7笔算隔位退位减法练习八着重练习连续退位减和隔位退位减单元复习整理并练习全单元教学的主要知识从上表可以看到:本单元先教学口算,后教学笔算。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接着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是比较顺的。在教学口算时,不安排笔算的练习,能减少笔算对口算的干扰。学生口算能力强了,对笔算也有好处。除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本单元还要口算几十加几十得一百几十以及相应的减法,几百加几百得一千几百以及相应的减法。这些口算可以应用于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逻辑前提。这些内容教材安排在练习六里通过第7题进行

4、教学。教材十分注意帮助学生化解学习难点。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掌握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连续进位的加法和隔位退位的减法更加困难。为此,教材通过内容的编排分散难点。用两道例题教学加法笔算,前一道例题侧重于计算法则,只涉及一般的进位。后一道例题集中解决难点,专门教学连续进位。同样,笔算减法也安排两道例题,前一道例题教学减法的计算法则和验算,只涉及一般的退位,后一个例题着重教学隔位退位的方法。相并关系与相差关系的一步计算实际问题已经在一年级教学了,本单元没有一步问题的新授内容。编排一些加、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可以重温学过的数量关系,并初步学习如何确定解题思路,这能为三

5、年级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些铺垫。教材没有单独编排估算的例题,而把估算教学融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和笔算结合着教学。这样安排,体现出估算不是一种完全单独的算法,它与口算、笔算有着内在联系,估算是为了方便地解决实际问题。2、新课标对本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整十数加整十数(和大于100)、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大于100)以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能正确地进行接近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估算。(2)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探索并理解两、三位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会进行加法和减法的验

6、算;能通过估算确定两、三位数加减法的和或差的大致范围,以检验计算和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3)使学生在计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和自觉检验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3、本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难点:三位数加、减法笔算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隔位退位减。4、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学习本单元的新知。

7、5、教学建议或教学设想与措施 1. 教学稍复杂的口算,鼓励学生通过分解和转化,利用已经掌握的口算完成新的口算,并通过评价各种算法,在比较中自主选择易行、高效、少错的方法。加、减法口算中,一年级教学的一位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都是基础性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可以分解成几道相连贯的基本口算而进行。所以说,本单元的口算教学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这里所说的资源,就是指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性口算,以及把稍复杂的口算分解成基础性口算的经验。正是由于教学资源丰富,所以例1和例2给了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较大空间。(1)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生中会出现多

8、种算法。(2) 分析每一种算法,找到其特点、优点、缺点,引导学生优化算法。(3) 引起学生对进位、退位的注意,避免由此造成的错误。进位加和退位减,往往是计算错误的高发区。减少算错、避免算错,需要学生准确把握进位还是不进位、退位还是不退位。为此,教材里有如下的安排。 把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编成题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编成题组,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先判断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配合例1的“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学生先说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和是几十多,再口算出结果。教学时还应注意的是,得数几十多只要求学生想在脑子里(或者说出来),不必要求写下来,因为这是需要努力培养的习惯。如果学生能够自觉运用估计的结

9、果,口算的正确率自然就会提高。2. 在练习里教学其他口算。本单元教学的口算还有几十加几十得一百几十及其相应的减法,例如,40+90=130,130-40=90。还有几百加几百得一千几百及其相应的减法,如,600+600=1200,1200-600=600。3. 结合加、减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以两种方式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1) 在“想想做做”以及练习里,编排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新学习的计算解决这些问题。一步计算的加、减法问题,主要是相并关系的问题和相差关系的问题,都已经在一年级教学了。本单元继续安排这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解题,重温并进一步体验相关的数量关系,为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10、积累经验。(2) 编排例题教学加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例3教学加、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要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即“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步骤列式计算检验结果给出答案”的过程组织教学。 理解题意包括读题、说题,找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等活动。首先是读题,要读题目里的对话和文字叙述,要读图画里潜在的数学信息;接着是说题,把从题目里看到的数学信息,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完整地说出来,形成一道口头语言叙述的实际问题;然后是找出所有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明确有哪些可用的数据以及解题任务。 分析数量关系的起点仍然是实际问题里的情节,学生熟悉的事情能唤醒他们相关的直接经验,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想

11、法。分析数量关系不能停留在情境和直接经验上面,还应引导学生从已知数量以及未知数量的关系上展开讨论,从而感悟解题思路。 列式计算是具体实施解题步骤。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应该分两步解答,要写出每一步的算式、得数以及单位名称。要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算的是什么,体会第二步算式是如何利用第一步计算得数的。在分析数量关系时,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的思路,因此题目有不同的解法。教材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方法解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解答。这里要注意的是,学生群体的解法是多样的,学生个体只要用一种方法解题,不要求学生“一题多解”。 检验解题结果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它能保障答案的正确性,还是一种好态度、好习

12、惯。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有些目标可以落实在自觉检验解题结果上。培养检验习惯应该做到两点:一是让学生知道怎样检验,二是给学生留出检验的时间。检验的方法比较多,检查一遍、再解一次是一种方法;看不同解法的结果是否相同,也是检验。这道例题的检验,上述的两种方法都可以使用,每一名学生只要用一种方法检验就够了。检验可以口算,或者在草稿纸上进行,一般不要求学生写在作业本上。要教育学生应该在检验结果正确以后,才写出答句、回答问题。4. 在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例4教学三位数加两位数,其后的“试一试”是三位数加三位数。例6教学三位数减两位数,

13、其后的“试一试”是三位数减三位数。这是教材的有意安排。两道例题各有两个教学重点:一是三位数加法或减法的笔算法则,二是加法或减法的验算。(1) 联系旧知识,突出新知识。(2) 回顾反思所进行的计算,总结计算法则。(3) 验算加法和减法。5. 突破连续进位、连续退位、隔位退位等计算难点。连续进位加、连续退位减、隔位退位减等之所以成为教学难点,并不是它们有更多、更难的知识要教,而是学生利用已有的加、减计算法则进行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都满10,都要向前一位进,或每一位上的数都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甚至前一位上是0,无1可退,还要从更前的数位上退1。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教材里有以下安排。(1) 估

14、算得数大约是几百。在面对比较麻烦的计算时,估算能轻松地知道得数大约是多少。如果不需要精确结果,问题也许就解决了。即使需要精确结果,估算对精确计算也会起积极的作用。例如,支持精确计算的进行,检验精确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等。(2) 指导学生计算连续进位加法、连续退位减法。教材采用不同的方式教学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编排例题教学连续进位加法。 在练习中带出连续退位减法。 编排例题教学隔位退位减法。6. 单元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计算的水平。计算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单元复习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1) 整理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帮助学生全面把握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15、,完善相关的认知结构,丰富计算经验。(2) 体验加、减法里的各部分关系,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3) 探索计算中的某些规律。一个三位数,如果把它个位上的数变成百位上的数,百位上的数变成个位上的数,得到的数叫做原来数的回文数。例如,385的回文数是538,297的回文数是792。(4) 应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6、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光盘7、课时分配共17课时8、每课时分析第1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100以内的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目标: 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出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 教学过程:(详案见个人备课)一、复习导入口算:15+4 8+9 20+3 7+16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口算的。二、思索探究1、出示书本上的例题,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2、共同探索算法。3比较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检测完善四、全课总结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材简析:这部分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