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幼儿情感体验的海洋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4640070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境:幼儿情感体验的海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情境:幼儿情感体验的海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情境:幼儿情感体验的海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情境:幼儿情感体验的海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情境:幼儿情感体验的海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情境:幼儿情感体验的海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境:幼儿情感体验的海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境:幼儿情感体验的海洋 乌鸦喝水教后感悟内容摘要:幼儿园语言教学重在激起幼儿的情感,让幼儿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发展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要利用多媒体、鼓励想象、引导实践、设问引疑、渲染情绪等多种手段带幼儿置身于各种情境之中,让情境成为幼儿情感体验的海洋。沐浴在富有魅力的海洋里,幼儿的情感即产生共鸣,他们便想说、敢说 、有机会说,促进智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关键词:语言情境、情感体验、语言能力。幼儿园语言教学重在激起幼儿的情感,让幼儿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发展运用语言的能力。幼儿的情感体验具有明显的直觉性、形象性和情境性,总是在一定的道德活动、道德情境中产生的,情境是幼儿情感体验的海洋,幼儿只有沐浴在这

2、充满魅力的海洋里,情感才得以自由释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语言教学的情境,激发幼儿内心的情感,便于优化语言教学,也便于在情绪上感染幼儿,为幼儿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这是我在语言教学活动乌鸦喝水组织以后的切身体会。其中感触最深的是:要让孩子主动参与活动就得让孩子在活动中引起情感共鸣,让孩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下面就乌鸦喝水谈怎样让幼儿置身于不同情境之中。一、借助多媒体,步入直觉情境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形象性,具体可感的形象可以激发

3、幼儿说的强烈欲望,幼儿的情感和语言观念,以直觉的情感与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为主要形式。多媒体画面、幻灯、录音、实物等都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恰当地加以应用,可以缩短教材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使幼儿置身其境,为其“知、情、意”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最近发展区”。乌鸦喝水是一则简短的故事,原故事中没有乌鸦的心理活动和独白,而我将此故事制作成了有趣的动画,在本次活动组织过程中,我打破了以往故事教学中先完整欣赏的常规,而是依据故事的脉络,把故事分成四个片断,采用分片断欣赏的方式,让幼儿一个片断一个片断地欣赏,其中第一片断,幼儿通过欣赏、讲述,理解这一故事发生的背景(天气很炎热,人们喝水很困难),为下面乌鸦出来

4、干什么作了很好的铺垫。这样很直接地带幼儿步入充满动感的情境,触动幼儿的情感,强化了他们对夏天天气的认识和描述。二、设问引疑,引入问题情境。在日常的语言教育活动中,老师要针对幼儿的心理状态、生活经验及思想实际,结合教材内容,设置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启发幼儿思考。可以顺利引导幼儿进入角色,诱发幼儿的问题意识,激活幼儿的思维兴趣,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幼儿用自己的情感体验作深入的思考,在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拓展幼儿的视野,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文学作品中,所发生的事情都是沿着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的。如在乌鸦喝水的第二片断,教师即提出“这么热的天气里,谁来了,它将要干什么呢?”幼儿很自然地

5、想到了乌鸦要找水喝;第三片断中的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是本活动的重点,幼儿只有理解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才能找到帮乌鸦喝到水的办法。因此,我重点与孩子们仔细分析了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这一环节其实暗含着下一环节幼儿动手操作的要求,即只有让瓶里的水升高到瓶口乌鸦才能喝到水。提出类似问题,引导幼儿编故事结尾、续编故事,去作进一步的假设,对幼儿通过思考发展他们的假设能力是一种挑战。三、启发表演,进入艺术情境活动与情境的各种因素对幼儿的情感具有诱发、熏陶作用,幼儿总是生活在特定的情境之中,让幼儿在其自身的活动中获得发展是培养和激发幼儿语言情感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挖掘作品蕴涵的情感因素,在对

6、幼儿进行语言能力教育的过程中,适时适度,因地制宜,恰当地把相声、小品、故事、演唱、游戏等表演形式引进课堂,创设富有魅力的艺术情境,让幼儿在美的享受中得到教育,情感得以尽情表现。如在幼儿讲出乌鸦喝水的各种有趣办法后,我让幼儿带着好奇,欣赏了故事的最后一个片断,让他们与乌鸦共同分享着成功的喜悦,伴着乌鸦喝水的歌曲课件,幼儿扮成一只只小乌鸦飞来飞去,尽情表现着小乌鸦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情感:时而着急,时而高兴,时而失落,时而兴奋幼儿不仅进一步掌握了故事的梗概,更充分体验了小乌鸦丰富的情感,幼儿在这种富有艺术性的情境中情感得到了真实地渲泄。四、鼓励想象,深入心理情境语言教学要注意触发、调动幼儿的情感,将幼

7、儿理智的思考引入情感体验之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情境,让幼儿在情感体验中动真情。有的文学作品本身就给幼儿提供了解释和建议解决问题方法,作为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挖掘文学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情感体验价值。如乌鸦喝水第二片断是乌鸦飞来飞去找水喝的情景,我作了处理只让幼儿看画面,没有声音,然后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充分发挥想象讲述,当教师问此时的乌鸦好象在说什么时,幼儿极富想象地说“要是有一杯水喝喝多好啊!”、“我好渴!”、“水!我要喝水!”、“我快要渴死了!”如此,幼儿很自然地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为下一片断对乌鸦找到水却喝不到水不同的心情变化有了深刻体验。如乌鸦找到水后幼儿会说出“乌鸦很开

8、心”、“乌鸦终于找到水了,它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它很高兴”、“它兴奋极了”等;当乌鸦喝不到水时,幼儿又这样说:“乌鸦很难受”、“ 乌鸦很伤心”、“乌鸦气极了”、“ 乌鸦很生气”、“ 乌鸦真着急呀”等,使幼儿在第三片断运用了丰富的语言表述了乌鸦找到水的心情和喝不到水的心情。这样幼儿的情感引起了共鸣,幼儿的语言达到了丰富多彩,想象各异的效果,幼儿设身处地体会乌鸦的心理变化和生理状况,经历了一场丰富的情感体验。五、引导实践,投入现实情境语言教学活动不仅注重说,还要注重幼儿的做,实践是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引导幼儿参与实践活动能帮幼儿加深理解所学到的知识,给幼儿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在教育活动中

9、,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幼儿亲自做一做,使他们在表演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作品情节与主题的理解,从而作出正确的语言表达和行为选择,让幼儿在现实情境中有切身的情感体验。例如当幼儿和教师分析并理解了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后, 我为幼儿提供比较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材料:每人半瓶水,石子、蚕豆、茨菇、芦柴、葱、稻草、树叶、纱布、碎泡沫等,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并编出故事后半段,他们讲出了各不相同的喝水方法,有的说“乌鸦气昏了,一下子跌了一个大跟头,抬起头一看地上有一根芦柴,它将芦柴插到瓶子里,很轻松地喝到了水,哇,好痛快啊!”有的说“乌鸦看到地上晒着的蚕豆,就将蚕豆放入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终于喝到了

10、水,他真开心啊!”;有的说“乌鸦发现地上有茨菇,它把茨菇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到了瓶口,乌鸦喝到了水,好舒服啊。”在我的引导下,幼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在故事最后讲出了乌鸦内心最想讲的一句话,如“好凉快啊”、“好舒服啊”、“好爽啊!” 等等。既让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语言,又让幼儿学到自己未能观察到的、未能认识到的东西,使他们学会遇到困难只要动脑筋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水平。六、渲染情绪,融入人际情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要注重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有了良好的人际情境,幼儿才会以愉快的心境

11、和积极的情绪参加学习。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老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情境,充分发挥自己情感的有情作用,重视情感因素的投入,尊重和相信幼儿潜在的发展可能性,以情激情,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开启幼儿内部的情感因素,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如:在乌鸦喝水开始部分让幼儿看、听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天气很热很热)后,教师用身体动作和表情表现出很热的样子,让幼儿看下面只现画面没有声音的乌鸦飞来飞去的情景,引导幼儿思考:谁出来了,它想干什么去?在我的情绪暗示下,幼儿不但回答出乌鸦想干什么,而且还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出了乌鸦的心理活动,而我又会适时地利用身身体语言亲近幼儿,表扬有创新的幼儿;当乌鸦找到水又喝不到水

12、时,我表现出焦急而又在思索的样子,使幼儿和我一样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他们主动与同伴、老师交流办法,我和幼儿之间形成了同伴关系,我是他们活动的支持者,材料的提供者,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幼儿在整个活动中显得很轻松,快乐,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乌鸦喝水整个活动过程,我采用现代技术与乡土材料相结合,为幼儿创设多样的情境,多角度挖掘作品的情感价值,紧紧抓住体验这根主线,既重视引导幼儿体验贯注在作品中人物的心理体验,又注意唤醒幼儿生活经验里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一直处于积极、自由的状态,幼儿思维活跃,语言丰富。当然,要让情境真正成为幼儿情感体验的自由海洋,还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挖掘出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带幼儿自然地融入作品的情境之中,给孩子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孩子在活动中引起情感共鸣,使孩子想说、敢说 、有机会说。参考文献:沈健,体验性:学生主体参与的一个重要维度,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4期。裴娣娜,发展性教学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第25版。陈佑请,体验及其生成,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第2期。张晖,试论对幼儿园教材的价值审视,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