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教学设计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4639905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行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自行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自行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自行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行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行车》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自行车教学设计团风县但店小学 易志华 教材分析:自行车是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5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杠杆、斜面、轮轴、滑轮等四种简单机械之后的进一步学习。本课是在学生具体研究了简单机械之后,把相互关联的机械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的统整课。不过本课不再是研究单一的简单机械,而是研究机械与机械之间力的传动装置齿轮,它是将能量由一个装置传递到另一个装置上必不可少的组成。本课让学生通过了解分析齿轮的连接方式,发现有关齿轮的作用,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为今后研究其他类型的机械结构奠定良好的基础。自行车一课有两课时内容,本节课为第一课时认识齿轮。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自行车的齿轮原理,知

2、道使用齿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知道齿轮属于简单机械,了解齿轮的作用,认识到齿轮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3、能在探究活动中提出大致思路,认识到齿轮有不同的咬合(或连接)情况,知道齿轮间不同的连接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学重点:探究齿轮有哪些作用。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齿轮不同的咬合情况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学准备: 演示活动材料:课件、大小齿轮组等。小组活动材料:大小齿轮组、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谜语。小小毛驴真轻巧,不喝油来不吃草,光有骨架没有毛,有人骑它它就跑。2、学生猜出谜底是自行车,教师导入课题。二、认识齿轮,提出问题 1、引导质疑:齿轮有什

3、么作用?(1)出示自行车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并说出理由。(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齿轮有什么作用?(3)出示齿轮模型,学生观察。2、学生初步认识齿轮,了解齿轮的两种连接方式。(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齿轮的两种连接方式咬合连接和链条连接。 (2)课件出示齿轮的两种连接情况。三、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一)设计实验方案1、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学生分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组装齿轮有几种方案?(2)在实验的时候应观察些什么?(3)齿轮转动的快慢用什么办法才好观察?2、全班交流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我们将两个齿轮编为1号和2号,1号为主动轮(动力输出)

4、,2号为从动轮(动力接受);(2)转动齿轮的时候不能太快,还应该在齿轮上做记号,数出的圈数才准确; (3)应该小组几个人各有分工,有人数1号齿轮的圈数,有人数2号齿轮的圈数;有人看1号齿轮的方向,有人看2号齿轮的方向;有人记录,有人汇报。(二)分组探究,动手实验1、小组长领取实验器材和记录单。2、分小组进行实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实 验 记 录 单组别: 齿轮咬合情况转动方向转速实验现象12 12 21(三)、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得出结论1、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现象 。2、归纳总结齿轮的作用(教师板书)(1)传递动力。(2)改变运动速度。(3)改变运动方向。3、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咬合连接的齿轮与自行车上链条连接的齿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四、联系生活,巩固升华 1、 观看科普视频。(课件播放视频)2、 介绍变速自行车的原理。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自 行 车 链条 连接 咬合齿轮 传递动力 作用 改变运动速度 改变运动方向 (咬合) 授课教师:易志华,男,1984年1月出生,团风县实验小学科学教师,电话13597555750,电子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