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村级集体调研报告(5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463844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村级集体调研报告(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23年村级集体调研报告(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23年村级集体调研报告(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23年村级集体调研报告(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23年村级集体调研报告(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村级集体调研报告(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村级集体调研报告(5篇)(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村级集体调研报告(5篇) 书目 第1篇润州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问题调研报告 第2篇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第3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第4篇润州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问题的调研报告 第5篇村级集体财宝积累机制建立状况调研报告 润州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问题调研报告 一、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呈现状 我区现有行政村29个,农业人口38916人,蔬菜面积10800亩,粮食面积9500亩,水产养殖面积8800亩,果园2200亩,茶园3100亩, 一、 二、三产企业600多家。2023年全区村级企业完成工业销售7.4亿元,同比增长28.9%;农夫年人均纯收入4260元,同比增长4.93%

2、;村级经济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78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6%,村级经济作为我区五大经济之一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当前,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重点加强了农业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建设。蒋乔反季节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嶂山水蜜桃生产示范基地等10个农业特色示范基地及五洲山茶场、蔬菜种子公司等3个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主动主动与万方超市、牛奶公司等单位合作,订立购销协议,通过“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同时,大力培植各类专业协会,实施品牌战略。先后组建了七里甸葡萄协会、蒋乔嶂山水蜜桃协会、金江水产协会、蒋乔蔬菜协会和

3、官塘园艺协会等5个专业协会,已注册“万祥”、“润星”、“润绿”等9个农业品种商标,其中“五洲”、“彭公”牌茶叶,“润农”牌番茄已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定,“惊春灵芽”和“五峰迎春”先后获省级、国家级名茶评比一等奖。特色水产养殖进一步发展,异育银鲫、青虾、鳜鱼、南方大口鲶等名优产品的养殖比例不断扩大。 二是发展领域向纵深方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已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农业经济,二是广泛涉足 一、 二、三产,向各种领域纵深发展。一产方面,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业。目前已建成8个区级科技示范园,50户科技示范户,发展了

4、应时鲜果、茶叶、蔬菜种子等6个产业化项目。二产方面,重点发展机械、建材、服装、工艺品和电子等产业,生产的数控机床、锻压机床、磁性材料、通讯器材、电碳制品、环保设备等产品已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三产方面,在进一步巩固零售商业、小商品、餐饮、修理等服务行业的基础上,向交易市场、房地产开发、家具装饰等行业延长,并使其成为村级经济三产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是私营个体经济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区相继出台了多种激励私个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私个经济的扶持力度,私营个体经济的竞争优势日渐显露,成为我区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补充。各镇、村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地域优势,抓住农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

5、有利时机,培植了东亚碳素厂、江东铸造厂、光华锅炉厂、新光明大酒店等一批规模私个企业。这些企业充分发挥机制敏捷的优势,严格管理,注意创新,重视人才,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稳步提高。目前我区现有村级私营企业450多家,占全区私营企业总数的72;个体工商户2900多家,占全区个体工商户的49。 二、我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几年来,我区农村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跨更加展,富民强区”的总目标,仔细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实施“富民强村”战略,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加快了农夫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1、扎实开展“五好村”、“五好示范

6、村”创建活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在巩固前几年创建成果的基础上,2023年区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新一轮“五好村”、“五好示范村”评比考核细则,提高创建标准,加大创建力度,进一步提升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重点从选准配强村干部队伍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村级领导班子结构,提高村级领导班子抓经济工作的实力。实行镇机关下派、企事业单位沟通、邻村调配等形式,多渠道选配村干部,重点抓好“领头雁”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富有朝气和活力、奋勉有为、开拓进取、群众基础较好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全部达到中学以上文化程度,45岁以下的占77%,大专以上文化的达70%。全区建立了一支常

7、数为150人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村干部管理更加规范。近两年来,全区先后涌现出黎明村、韦岗村、四圩村等5个年纯收入超80万元的“五好示范村”和10个年纯收入超30万元的“五好村”。 2、大力整顿扶持经济薄弱村,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98年以来,我区对经济薄弱村实行“肯定三帮”的措施,由一名区领导亲自挂帅,一名部门领导定点负责,带领3个部门与帮扶村“结对”挂钩,努力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一是强素养,优化班子结构。几年来,共调整了5个经济薄弱村的领导班子,使一批有脱贫致富信念,有开拓进取精神,奉献意识强,懂经营、善管理的中青年骨干,走上了村领导岗位。每年在区委党校或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进行

8、为期7-10天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养,使村级集体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二是寻项目,培植经济增长点。区定点领导和区级机关部门负责人在调查探讨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蒋乔镇马山村等12个现场办公会,开展了“寻项目、筹资金”活动,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投入资金30多万元,解决问题120多个,先后培植了蒋乔镇嶂山村白花桃园、官塘桥镇秀山村高标准茶园等农业发展项目;帮助官塘桥镇平山村、开发区蒋家门村兴建门面房40间;盘活了蒋乔镇马山村的砖瓦厂等闲置资产,为经济薄弱村的早日脱贫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23年,全区6个经济薄弱村已彻底脱贫。 3、主动推动“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

9、提高村党支部领导经济工作的实力为重点,将培植符合产业化要求、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技致富示范园”作为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根据“多形式组建、分渠道筹资、敏捷性经营、特色化发展”的思路,通过“送出去”(组织40多名农技人员、党员干部种植、养殖大户,到扬州高校农学院培训)和“请进来”(邀请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召开农业“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推动会和现场观摩沟通会,大力推动“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全区80%的农业村建立了村级“科技致富示范园”,6个达到区级以上“科技致富示范园”的标准,150多名党员干部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已有1000多户农夫被引上了致富之路。 4、大力清理村级债权,化解

10、村级债务,为村级集体经济减负。一是集中力气清收债权。全面清理村集体经济组织代垫代缴应由农夫担当的各类税费及个人借用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等所形成的债权,实行逐户核实、与农户落实偿还协议和签订还款安排的方式,予以催缴和清收;严格根据企业改制协议,加大企业改制回收资金的力度,加大企业各项上缴资金和借款以及其它承包关系所形成的承包上缴款的清收力度。二是筹集资金化解债务。把偿还村民小组和群众的征用土地补偿款及欠村组干部的酬劳作为化解重点,对数额较大,一时难以全部兑现的,刚好制定还款安排。在偿还债务上坚持先偿还农户债务,再偿还其它债务;先偿还群众债务,再偿还干部债务;先偿还个人债务,再偿还集体债务;先偿还村

11、内债务,再偿还村外债务。截止2023年底,全区村级债权总额771.38万元,化债率达81.80,债务总额1260.53万元,化债率达73.64。 三、当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缘由 近几年来,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虽然比较快速,但是也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必需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由于受体制所限,我区在土地、规划等方面没有审批权限,一些村虽然地处城郊交通干道边缘,具有发展工业经济的独特优势,但发展工业项目却非常困难,很多投资者在了解土地价格后纷纷打起“退堂鼓”。二是一些村债务较重,发展资金比较匮乏。由于兴办集体企业、兴办公益事业、拖欠干部酬劳等历史缘由,我区一些村负债状况还比

12、较严峻,加之银行信贷制度改革后对企业信用顾虑多,存在惜贷现象,贷款手续繁多,审查苛刻,导致一些农村中小企业贷款主动性下降。目前我区村级企业发展筹集的资金60%以上靠自我积累,30%的资金通过其他渠道筹集,银行贷款不到10%。过多的非正规渠道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而且也增加了融资风险和社会担心定因素。三是高素养人才相对缺乏。由于用人机制不健全和经济条件等缘由,造成我区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农村专业经纪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懂市场、会经营、素养高的管理型人才比较缺乏。四是少数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比较薄弱。主要是党组织凝合力、战斗力不强,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整体素养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开拓

13、创新实力不强,缺乏领导经济工作的实力和两手抓的自觉性,造成村级三个文明建设发展迟缓。 四、对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针对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和实际问题,我们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切实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伐。 1、优化配置,实施人才强村战略,锻造一批领航起飞的“领头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干部人才尤为重要。我们必需紧紧抓住培育、选拔和运用人才三个环节,努力造就一支高素养的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干部人才队伍。 首先,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农村党员干部,凝心聚力谋发展、奔小康。通过深化开展“星期六读书日”、“读书与实践

14、”活动,深化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新思想观念、拓宽发展思路。实行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沟通研讨相结合等形式,加强调查探讨,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确定主题进行沟通研讨;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实行高层次的专家讲座,不断适应新形势、探讨新状况、解决新问题,提高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进一步增加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拓展村干部培训渠道和内容,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的实力。主动实施村干部素养教化“双百”工程,实行学历进修、好用技术培训、定期轮训等措施,通过与上海高校、扬州高校、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以及周边高校联合办学,以

15、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急需的学问为重点,更新学问结构,使村干部100达到中学以上文化程度,驾驭12门好用技术,村党支部书记100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不断提升引领农村经济冲刺起飞的本事。 第三,全面推行村干部公职化管理,选贤任能,吸引和留住高素养人才。由镇劳动服务站和村干部签订劳动合同,推行公职化管理,实行定期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并办理各种社会保险,增加村干部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主动性。根据“年龄调轻、结构调优、学问调高”的要求,选拔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村级班子。实行公开聘请、异村沟通、村企互兼、下派任职等形式,拓宽选人用人渠道。 2、依托城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收支平衡。 首先,以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契机,主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借镇江大力改造公共基础设施、扩大城市版图、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机会,充分利用身处城郊结合部的优势,推动农业技术改造、产品升级。以创建“五好村”、“五好示范村”为载体,主动启动农村党组织建设“1011”工程。通过23年的努力,在全区培植10个税收在200万元以上、经济纯收入在60万元以上的“五好示范村”,歼灭经济纯收入在1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培育100名领先致富的党员干部带头人,带动1000个农村家庭建成小康示范户。一要推动农业产业化。围绕发展新型城郊农业、外向型农业和生态农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