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463673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美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校美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美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美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美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做任何事情都有个度,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的时候,不能只表扬作品好的学生批评差 的学生,应该以肯定学生的优点为主,给出建议为辅。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来说就是久早逢甘霖一样。学生在听到了教师的表扬之后,他们对 自己薄弱地方或者错误地方都愿意去修改,但是反之只会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造成他们 的逆反心理。有些学生往往因为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批评,就会带来不良行为。但是鼓励不是虚话, 不是阿谀奉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多了解每位学生,为他们设定不同的学习计划, 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采取不同的鼓励方式,引导他们正确的学习观和态度,激发他们 的

2、学习积极性,教会他们创造出真正的通灵的美术作品。在美术教学中,美术功底的造就不是一朝一夕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学会正确的引 导,真正的教与学的关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学生对美术的 学会程度,不仅是他们教会学生美术基础知识程度的体现,也是教会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 和如何创造新生事物的体现。在课堂中,面对全体学生的时候要增强他们的信心,给他们 勇气,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新时期的社会需要的是审美意识和能力相结合的全能美术 人才,我们必须努力向这个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真正实现自身 的价值。探索科学的评价机制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学习成果的评价机制一直不

3、够科学、 合理与完善,而这一领域内问题的研究一直是许多学者的重要探讨课题。鉴于美术学科的 特殊性,对美术专业学生的学习成果应采取更为灵活的评价体系,不可固定化、不可主观 化,以免评价僵化或过于受人的主观影响,评价标准最好半固定、半主观,既要参考教师 意见,也要结合学生意见,综合各方评价意见,尽可能确保评价客观、全面。强化教师队伍中国有句俗语,“名师出高徒”,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 生,所以面对高校美术教育中学生基础差、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只有全力提高教师的综 合素质,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队伍。所以美术院校对教师进行评价时不应只看 重学历、科研成果,还要注重对教师教学能力和职业

4、素养的测评,全面评价教师的师风、 师品、师德和师表等,为学生提供优秀教师。同时,还要通过培训、调配等方式促进教师 人员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每一位教职人员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高师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合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的、综合能力较强的 美术教育者,而其它综合类高校的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职业设计者,在笔者看来, 这两者之间不能混淆,否者势必造成培养目标的“不伦不类”,导致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 展认识不清。为此,各类院校的美术专业应根据自身院校的性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才能 将教育工作做精、做细、做好,提高美术专业的教育质量。创新教学模式从高校美术教育中问题的形成原因来看,很多问题都是日积月累之下

5、才 形成的,属“顽疾”,很难通过“改善”这一途径使这些问题完全消除。为此,只有大胆 地进行创新,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创新教学模式,才能使高校美术教育满足新型人才培 养需求,推进现代美术教育发展。具体措施:采取课堂教学与工作室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 式;实施“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建立面向市场的教学模式,提高就业率;由讲授式教学模 式向启发式教学模式转变,等等。通过以上创新行为,改变以往高校美术教学模式的单调 性,充实教学内容,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学习成果评价机制不科学由于美术不同于一般学科可以用“对与错、好与坏”来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因为艺术没有唯一的评价标准,有时只能凭借美术教师的

6、艺术修养 和教学经验来判断,甚至参考其它学科的评价机制,导致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不科学、 不合理,或是片面评价,体现不了学生的学习成果。2、师资匮乏随着各大美术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加之对艺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师资力量明显满足不了相应需求。主要表现为:师资力量不足、师资配备不合理、教学管 理不科学等,尤其缺少高素质、高能力的美术教师。由于缺少一支技巧过硬、教学经验丰 富的教师队伍,美术教学自然达不到预期效果,不利于学生成长。3、培养目标模糊我国高校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逐步转向“大众教育”,在这种 的背景下,更多热爱美术事业的学生进入了美术院校,随之加剧了就业形势、加大了学生 的就业压力,很多毕业生找不到自己满意的职业。为了缓解这一现象,很多美术院校转变 了人才培养目标,为就业而教学,使高等美术教育逐渐转向职业美术教育,其实这也无可 厚非,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模糊了这两种教育之间的概念,导致高校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不 明确或不科学。有的美术院校至今也没有明确培养目标,以致于很多毕业生既不能从事于 设计工作,也不能到校任课,认为自身素质和所掌握的技能都不能满足两者要求,长久这 样下去,十分不利于美术教育长久发展。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