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装AP与合路AP的优缺点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4633654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装AP与合路AP的优缺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放装AP与合路AP的优缺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放装AP与合路AP的优缺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放装AP与合路AP的优缺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装AP与合路AP的优缺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装型 AP 与合路型 AP 的优缺点目前对于WLAN室内场景覆盖,多选用发射功率为500mw的合路型AP及100mw的放 装型AP,除发射功率外,两种AP在性能上没有差别,一定环境下甚至可以互换连接方式。 室内合路和放装实际上指的是覆盖方式不同,室内分布是把AP末端的自带天线拿掉,通过 跳线的方式连接到室内分布系统中去,通过室分系统的天线发射信号。放装是最简单的覆盖 方式,直接把 AP 放置在需要覆盖的区域进行覆盖。合路型AP,与室分系统进行合路,一个AP连接58副吸顶天线,要求每副天线出口 功率大于 10dBm。优点:1. 利用室分系统合路,建网成本较低,可以利旧,因为之前的室分方案设计原

2、则都 是让功率尽量平均分配,合路后末端天线也能使功率平均分配,覆盖范围更广。2. 施工较方便,可直接在弱电间通过增加合路器进行合路,无需像放装型那样引长 网线至 AP 放置处。3. 对于单层面积较大的场景,放装型AP局限于网线供电长度的限制,不能更好多 覆盖较远的区域,合路型AP可通过与室分系统合路尽量满足远端区域的覆盖。4. 像天梯,地下室等用户量稀少但又需覆盖的场景,因原室分系统已经进行过覆盖, 直接合路即可满足基本的覆盖要求。缺点:a) 覆盖范围扩大,但每台AP允许的并发用户数并不能增多,用户量较大的区域 不适用。b) 合路后的天线输出功率比放装型AP低约10dbm,对于墙体结构较厚或安

3、装 金属制吊顶的场所,穿透后室内同一位置的场强较弱。c) 室分合路型场景,受限于原室分的设计是否合理,天线安装位置是否合适,以 及天线本身等因素。同时,合路AP需加装合路器,对原室分系统会有信号损 耗。d) 不利于后期的扩容,如因容量,弱覆盖等原因需扩容,后期多需利用放装形式 进行补充,但此方式会与前期的室分合路场景在信道规划上存在冲突,不利用 信道的合理规划。e)隐藏节点问题尤为严重,在无线网络中,A节点可以被B节点看到,但是却 不能被与B节点通信的C节点看到,那么A节点对于C节点来说就是一个隐 藏节点。假设有两个客户站都连接到接入点, 但两者位于相反的方向上。 如果它们都位于该接入点覆盖的

4、最大范围上,则它们将无法相互通信。 因此,这些客户站并不知道介质上是否存在其它客户站,它们可能会同 时停止发射信号,这就是所谓的隐藏节点(或客户站)问题。在高密度 部署的网络中,可能存在众多的AP和STA,由于复杂的无线环境,很多的设 备之间可能构成隐藏节点,或者相互之间的信号可见度比较低,造成干扰多、 竞争机制效率下降、重传次数增多,又反过来恶化了整个WLAN网络的应用。 室分合路系统,天线数量多覆盖范围广,当用户量较多时很容易出现隐藏节点 的情况。解决隐藏节点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开启 “请求发送 /允许发送 (RTS/CTS)” 的 CSMA/CA 功能,开启 RTS/CTS 的目的是允许在客

5、户端和 接入点之间进行协商, 接入点会为请求客户站分配完成发射所需的介质。 但启用该功能,可能造成单个AP的性能有大约10%的下降。放装型AP利用设备自带天线进行覆盖,直接把AP放置在需要覆盖的场景进行覆盖, 天线口袋输出功率20dbm。优点:1. 信号较强,同样的覆盖范围,穿透多重障碍物后覆盖效果相对室分合路较好。2. 对于业务容量较大的区域,放装方式是最简单的覆盖方式,易于后期的网络优化, 排障。3. 放装型 AP 覆盖范围内不同的客户端之间的可见性较高,所以隐藏节点的情况相对 较少。缺点:1. 放装型 AP 受限于网线的长度,网线长度过长不能供电,对于面积较大的场景不易 于布放。2. 对于电梯,地下室以及施工不方便的场景,AP放装较不便。3. 对于没有吊顶的场景,放装型AP需放置在楼道的墙壁上,一方面影响美观,物业 不易协调。另一方面,贴着墙壁的AP天线会有较强的反射信号,在一定程度上会 对另一侧的信号产生干扰。综上所述,对于面积较大的星级酒店,政府机房,写字楼,培训类学校以及不易于 施工的场所,用户量不大,建议使用合路型AP。针对绝大部分的高校,因业务量较大, 以及没有室分系统的场景,建议用放装型A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