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专接本-生理学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8(附答案详解)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463297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专接本-生理学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8(附答案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专接本-生理学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8(附答案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年专接本-生理学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8(附答案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年专接本-生理学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8(附答案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年专接本-生理学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8(附答案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专接本-生理学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8(附答案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专接本-生理学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8(附答案详解)(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专接本-生理学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附答案详解)1. 名词解释内呼吸【答案】答:内呼吸是指组织细胞与组织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换气)以及组织细胞内氧化代谢的过程【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呼吸-外呼吸-分类【点拨】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呼吸的全过程包括3个环节: 外呼吸:即肺毛细血管血液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个过程。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肺通气;肺泡和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肺换气。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内呼吸:即组织细胞与组织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换气)以及组织细胞内氧化代谢的过程。2. 名词解释内

2、环境【答案】答:机体的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是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绪论-机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内环境【点拨】内环境的稳态,简称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体温、血压、pH等)在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下达到动态平衡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3. 问答题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答案】答: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 搏出量:搏出量增加时,主要引起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轻度升高,脉压加大。(2)心率:心率变化主要影响舒张压。心率加快,舒张压明显升高,收缩压轻度升高,脉压减小。(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以影响舒张压为主。外周阻力加大,舒张压明显升高,收缩压轻度升高,

3、脉压减小。(4)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贮器作用:大动脉的弹性扩张和回缩具有缓冲血压的作用。老年人大动脉管壁弹性减小,缓冲血压的功能液弱,导致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降低,结果使脉压明显增大。(5)循环血量的变化:循环血量不变,血管容积增加时,引起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降低,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脏搏出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解析】【考点】本题考查血液循环-血管生理-动脉血压-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4. 单选题近端小管重吸收HCO3,是以下列哪种形式进行的( )问题1选项A.H2CO3B.CO2C.HCO3D.H【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尿的生成和排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其分泌-肾小管和集

4、合管的分泌作用【解析】原尿中的HCO3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入血,其中8090的HCO3由近端小管重吸收。近端小管重吸收HCO3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故本题选B。【点拨】近端小管在正常情况下,从肾小球滤过的HCO3-约80由近端小管重吸收。血液中的HCO3-以 NaHCO3的形式存在,当滤入肾小囊后,解离为Na+和HCO3-。近端小管上皮细胞通过Na+-H+交换分泌H+。进入小管液的H+与HCO3-结合为H2CO3,又很快解离成CO2和水,这一反应由上皮细胞顶端膜上的碳酸酶催化。CO2很快以单纯扩的方式进人上皮细胞,在细胞内,CO2和水又在碳酸的催下形成H2CO3,后者又很快解离成H+和HCO3-

5、。H+通过顶端膜中的Na+-H+逆向转运进入小管液,再次与HCO3-结合形成H2CO3。细胞内大部分HCO3-与其他离子以同向转运的方式进入细胞间液;小部分则通过Cl-HCO3-交换的方式进细胞间液。可见,近端小管重吸收HCO3-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5. 论述题急性大失血时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答案】答:急性大失血导致尿量减少,其原因有: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由于大量失血,循环血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使尿量减少。 肾血浆流量减少:由于大量失血,循环血量减少,使肾血浆流量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的速率和有效

6、滤过压下降的速率均加快,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使尿量减少。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由于大量失血,一是循环血量减少,对容量感受器的刺激减弱; 二是循环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对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二者均可使迷走神经传入冲动减少,反馈性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增多,使水重吸收增加,导致尿量减少,有利于血容量的恢复。 醛固酮分泌增加:由于大量失血,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入球小动脉受牵拉的程度减小,刺激肾素释放;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的Na减少,流经致密斑的Na减少,交感神经兴奋,再者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这些因素均使肾素释放增加。肾

7、素分泌增加,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动增强,醛固酮分泌增加,水和NaCl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尿的生成和排出-尿生成的调节-体液调节6. 单选题神经细胞静息电位水平接近于( )问题1选项A.钠离子平衡电位B.钾离子平衡电位C.钠离子与钾离子平衡电位之和D.钠离子与钾离子平衡电位之差【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生物电活动-静息电位【解析】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神经细胞静息电位水平接近于钾离子的平衡电位。故本题选B。【点拨】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K通透性最大,K受浓度差的驱动向细胞外扩散,此时细胞膜外侧带正电荷,细胞

8、膜内侧带负电荷,膜两侧出现了电位差,这种由于K外流形成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会阻止带正电荷的K继续外流。当浓度差形成的驱动力与电位差形成的电场力的两种力量达到平衡时,K净移动=0。此时跨膜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简言之,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实验表明,静息电位接近但不完全等于或略低于K平衡电位,是因为安静情况下细胞膜对Na也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少量的Na内流也参与了静息电位的形成。钠-钾泵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参与了静息电位的形成。综上所述,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也有少量的Na内流和钠-钾泵的生电作用参与。7. 多选题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 )问题1选项A.肺通气B.肺换气

9、C.外呼吸D.组织换气E.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答案】A;B;C;D;E【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呼吸-肺通气-呼吸的全过程【解析】呼吸的全过程包括3个环节:(1)外呼吸:即肺毛细血管血液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个过程:(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即组织细胞与组织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换气)以及组织细胞内氧化代谢的过程。故本题选ABCDE。【点拨】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呼吸的生理意义:(1)维持机体内环境中O2和CO2含量的相对稳定,保证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2)有助于体内酸碱平衡的维持。(3)呼吸系统的功能与血液循环系统的

10、功能紧密连接。8. 问答题何谓骨骼肌的牵张反射?试述牵张反射的类型及产生原理。【答案】(1)受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当受到外力牵拉而使其伸长时,可反射性地引起被牵拉的同一肌肉发生收缩,这称为骨骼肌的牵张反射。(2)牵张反射有两种:腱反射和肌紧张。产生机理:当梭外肌纤维被牵拉变长时,其中间部分的感受装置受到的刺激加强,产生的传入冲动增加,反射性地引起同一肌肉收缩,便产生牵张反射。肌紧张是缓慢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腱反射是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牵张反射9. 单选题下列激素中,由腺垂体分泌的是( )问题1选项A.催产素B.肾上

11、腺素C.血管升压素D.促甲状腺激素【答案】D【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内分泌-下丘脑与垂体的内分泌-腺垂体激素【解析】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有生长激素、催乳素及垂体促激素(腺垂体分泌TSH、ACTH、FSH及LH四种促激素)。故本题选D。【点拨】催产素、血管升压素属于神经垂体激素。肾上腺髓质组织中含有嗜铬细胞,可分泌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它们均属于儿茶酚胺类化合物。10. 名词解释血细胞比容【答案】答: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解析】【考点】本题考查血液-血液的组成及理化性质-血液的组成【点拨】由于血液中白细胞和血小板所占容积百分比很小,故血细胞比容主要反映血液中

12、红细胞的相对数量,亦称红细胞比容。如贫血患者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细胞比容降低;严重呕吐、腹泻和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浆水分丧失过多,导致血细胞比容升高。11. 问答题下列情况下尿量如何变化?为什么?(1)大量饮水。(2)静脉注射25葡萄糖100ml。【答案】答:(1)短时间内大量饮清水后可引起尿量增多。大量饮水后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减少甚至停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这种一次性饮用大 量清水,反射性地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减少而引起尿量明显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 (2)25葡萄糖为高渗溶液,可以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静脉注射25葡萄糖

13、100ml后,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近端小管不能完全重吸收葡萄糖,使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小管液渗透压增大,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使尿量增多。【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尿的生成和排出-尿生成的调节-体液调节12. 填空题肾小球滤过的机械屏障是_,电学屏障是_。【答案】【答案】滤过膜,糖蛋白【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尿的生成和排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滤过膜及其通透性【点拨】滤过膜构成的屏障有机械屏障和电荷屏障两种: 机械屏障由滤过膜上三层结构的微孔组成; 电荷屏障由各层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构成。13. 问答题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长时间穿着防护服工作,导致大量出汗使体内水分丢失过多时,尿量有何变化?机

14、制如何?【答案】答:(1)尿量变化:尿量减少; (2)机制:当人体大量出汗时,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通过渗透压感受器使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增多,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水重吸收增多,尿液浓缩,导致尿量减少。【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尿的生成和排出-尿生成的调节-体液调节-抗利尿激素【点拨】抗利尿激素(ADH)又称为血管升压素(VP):(1)分泌及存储: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经下丘脑-垂体束运输到神经垂体储存,在机体需要时释放入血。(2)作用及机制:抗利尿激素通过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加强水的重吸收而发挥抗利尿作用。(3)合成与分泌的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主要受血浆晶体渗透压和循环血量的调节。14. 问答题试述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及其意义。【答案】(1)血流量大,主要分布于肾皮质,血液供应十分丰富。(2)两套毛细血管网的血压差异大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皮质肾单位的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短而粗,使肾小球血液灌注量大于流出量,形成的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压力高,有利于肾小球滤过和原尿的生成。 管周毛细血管网:出球小动脉细而长,阻力大,血压下降较多,形成的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血压较低,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尿的生成和排出-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