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4632644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5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与朱元思书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23年与朱元思书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23年与朱元思书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2023年与朱元思书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2023年与朱元思书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与朱元思书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与朱元思书说课稿(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2023年与朱元思书说课稿1一、说教材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情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作为本单元第一篇选文,可见其在本单元及本册的地位。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_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着重写了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思想。_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

2、佳作。新教材入选这篇_,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_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根据单元学习要求和课后练习安排。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看注释后积累课下文言词语,重点掌握以下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缥、湍、轩、邈、柯、泠、嘤、鸢、窥。2、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初步感知_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3、诵读课文后,谈谈_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养成热爱大自然

3、,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情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4、探究_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后,做口语复述练习。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读熟文言文。教学难点是:把握课文的主旨。谈谈文中流露出的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及追求自由的情怀。二、说学情我任教的对象是乡镇中学的学生,学生厌学,缺少学习热情,尤其是对语文科,而对于难读难理解的文言文更是提不起兴趣。同时,班级人数多,且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大部分学生则习惯在课堂上保持沉默,甚至思维休眠,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尤为重要。三、说教法_教学我采用诵读法、质疑法、辩论法、

4、复述法及练习法。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才能有所创新。对字词的疏通,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在突破教学的难点上,采用辩论法,对_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引导学生开展辩论,

5、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进行拓展训练时,采用练习法,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四、说学法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法有: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

6、取师生互动的方式,走进范仲淹的生活,理解作者的豪情壮志和社会责任感。五、说设计与朱元思书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以疏通文字,感知教材为主。第二课时以讨论理解,拓展训练为主。教学过程分六步完成。第一步:温故知新,激趣导入古人描写山川景色的_浩如烟海。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_三峡吗?(展示三峡风景挂图,播放高山流水曲。)_描写了三峡两岸高峻的山势,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峡中四时景色的变化,充满了诗意,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的_与朱元思书。因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设计的导语既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激发了学习新课文的兴趣。第二步:检查预习,识记生字主要掌握:缥、湍、轩、邈、柯、泠

7、、嘤、鸢、窥。我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理解、认记。让学生大声读一读、动手写一写。这是读顺、读懂、读熟文言文的必然步骤,尤其是我们乡镇中学的大多数学生。第三步: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2、疏通文意A、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B、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师生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C、课堂交流,翻译全文,教师点拨。D、继续朗读课文,以至成诵。这一步是完成学习重点,我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学为主,实现和谐的生生、师生互动。第四步:理解内容,欣赏课文通过以上学习,学生疏通了文意,对这篇

8、课文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接着引导学生对_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究。首先让学生背诵课文,然后抛出问题:同学们喜欢这篇小品文吗?能说出你的理由吗?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说出自己的感悟。我适当引导学生从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等方面去理解课文,去欣赏课文的美。我设计下面问题加以引导:1、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_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结构美)2、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意境美)3、_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志趣美)4、_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语言美)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

9、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第五步:探究描写,口语复述抛出问题:同学们,假如我们是富春江漂流公司的导游,我们应该怎样向游客介绍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山水风物呢?提示:1、抓住景物的特点,突出奇山异水。2、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3、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4、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分,轻重有度。5、展开联想和想象。这一环节,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内化课文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学会复述,是学会写作的一个中间环节。第六步:拓展延伸,比较阅读我首先让学生集体背诵三峡,熟悉_的内容。然后让学

10、生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谈谈两篇_的异同。鼓励学生放开谈,随意谈。这一环节,学生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不必强求。我略加点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温故知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六、说板书与朱元思书结构水异意境总(天下独绝)分美山奇志趣语言本板书反映的是_的结构内容和主旨,力求体现板书设计的简洁性、直观性原则,旨在更好的落实教学的重点、难点。我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认认真真地读,深深入入地想(讨论),扎扎实实地练的阅读教学规律。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读、想(讨论)、练,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2023年与朱元思书说课稿2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11、!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与朱元思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清新明丽而又短小精悍的骈体文。_清晰地描绘了富春山水的自然景色,在字里行间呈现给读者一幅有山有水有声有色的富春山水图。八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能够读懂简单的文言语句,但仍需积累文言知识,同时学生的认读能力较强但理解能力较弱,仍需老师进一步培养。基于以上教材、学情分析,参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梳理_大意;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重难点定为:1、讲授文中的文言知识;2、概括

12、_“异水”、“奇山”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提问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作为现代教育媒体,具有多样性、形声性的特点,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法能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点拨法能引导学生自学,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我引导采用的学法是朗读法,朗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熟悉理解课文。我采用问题式导入法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随后,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两幅画面,即学生眼中看到的画面、课文文字中呈现的画面。在播放范读时,我给血红色呢个展示了富春江的图片,让学生对富春山水有了较为形象、直观的认识,这就是眼中画面;在走进文本后,梳理_大意,同时概括异水、

13、奇山的特点,这样,在理清_脉络、落实重点字词的同时,让学生看到一幅有山有水有声有色的富春山水图。然后,采用归纳总结的方式结束本课。最后是作业布置。我采用的是词语式板书,这种板书能够简明概括主要的教学内容,能够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记忆。附与朱元思书教案【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清新明丽而又短小精悍的骈体文。本单元所选诗文,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与朱元思书清晰地描绘了富春山水的自然景色,在字里行间呈现给读者一幅有山有水有声有色的富春山水图,浸透着作者对自

14、然、人生的感悟与思考。【学情分析】八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能够读懂简单的文言语句,但仍需积累文言知识,同时学生的认读能力较强但理解能力较弱,仍需老师进一步培养。【教学目标】1、梳理_大意;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重难点】1、讲授文中的文言知识;2、概括_“异水”、“奇山”的特点。【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点拨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517分钟【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同学们,昨天已经让大家预习了与朱元思书,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在走进文本之前,我提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课题与朱元思书中“书”作何解释?参考:信、书信。(讲解“书”这一文体)第二个

15、问题:这一篇_,作者描绘了我国哪一条著名的河流?参考:富春江。富春江山环水抱、风光迤逦,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那么一千五百年以前的富春江又是什么样子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把课文齐读一遍,同时注意_中一些字词的字音。(根据同学们的朗读情况,提醒字音)2023年与朱元思书说课稿3一、课程目的1、教材的地位作用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纪下册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书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意,无不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吴均写的一篇书信,作者描绘了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